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会做的题为什么总做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考试除了考察考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外,还考察考生的心理素质;备考除了复习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外,还要调节心理,鼓起信心和勇气。因此,考试本身是一场综合素质的较量,高超的应试技巧也是考生的一门必修课。会做的题做错无疑是最让人难过的,但原因并非粗心大意这么简单,要想在考场上表现出真正的实力,考出高分,必须找出粗心大意的根本原因,还要有稳扎稳打的考试技巧。
2010年高考理综考试结束后,考生们走出考场,个个喜笑颜开,无论平时水平如何,都感觉今年试题比较简单,得高分十拿九稳。但是等到成绩公布,他们目瞪口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所以,当年要求查分的考生格外多。对照标准答案仔细审查,许多考生叫苦不迭,怪出题者设置了太多“陷阱”,怪自己粗心大意,审题不清,把会做的题做错了。
会做的题做错无疑是最让人难过的,但原因并非粗心大意这么简单,要想在考场上表现出真正的实力,考出高分,必须找出粗心大意的根本原因,还要有稳扎稳打的考试技巧。
别拿粗心大意当借口
会做的题做错是许多考生的通病,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他们认为自己实力不弱,只是大意失荆州,下次考试只要细心,定能收复失地。但是,下次考试照样出错,题目看错、计算错误、抄错答案、计量单位出错……原因是这些考生没有找到粗心大意的根源。
其实,考场上的所谓粗心大意,是平时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的,也是考生综合素质的真实体现。会做的题做错主要有以下6个原因:
第一,对某些基本概念理解得不够透彻。试卷中的所谓“陷阱”,多数是故意混淆两个相反或相似的基本概念,考察考生是否牢固掌握。如果考生平时对这些基本概念掌握得模糊不清,又没有在大脑中建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出错就是难免的。
第二,平时练习量不够。每一个学科的学习都有“懂、会、熟、巧”四个阶段。“懂”和“会”强调的是理解和领会,“熟”和“巧”则要求一定量的做题练习,做到熟练,进而达到灵活的境界。如果只是懂了会了,不能熟练地运用,不能指望考场上有理想的发挥。
第三,阅读能力差。审题不仔细,不能从题目所给的材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导致思路混乱,答非所问。语文和英语考试都有“阅读题”,都是考察考生阅读能力的,凡是在这种题上失分严重的,在数学、物理、化学考试中也很难准确理解题目中所含的信息,将其与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对比联想,从整体上整合思路,而是凭感觉,想当然答题,阅读能力是数理推理能力的基础,基础不扎实,再高的楼也是危险建筑。
第四,性格缺陷。有些考生责任心不强,思维不严谨,很难集中注意力,对考试抱着“差不多就行”的态度,结果这里被扣几分,那里被扣几分,总分就不理想了。他们只要感觉题目会做,就以为拿下了,其实答题角度、思考方向、演算步骤都有欠缺,不知不觉间分数就被扣了很多。面对不佳的成绩,他们又怨天尤人,不愿承认自身问题,导致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第五,心理素质不佳。很多考生遇到大考容易紧张,见到难题更是手足无措,大脑一片空白,导致简单的题也出现不应有的错误。都说大考不是看水平,而是看发挥,有一定道理。平时水平相当的考生,考试成绩却相差甚大,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说到底,考试怯场是考生自信心不足造成的。
第六,时间分配不讲策略。如今像高考这样的大考,题量都很大,所以合理分配时间就显得非常重要。考试中,有些考生由于时间分配不合理,在一些分值高的难题上花费的时间过多,导致难度不大的题目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甚至有的考生来不及把答题卡涂完。考试之后,发现没做的题目很多会做,只是没有时间了。把这样失分的原因归结为粗心大意,明显牵强。
以上6个原因看上去解决起来很容易,其实非常难。考生对考试和复习要有合理的认识,并且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还要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首先,考生要端正思想,既然题目会做,就应该得分,既然失分了,就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查找原因,不能用粗心大意、状态不好等借口为自己开脱。其次,要细心领会以下应试技巧。
考场稳扎稳打三步走
无论平时水平如何,无论复习得是否充分,既然进了考场,每名考生都要拿出最佳的应试状态,用最好的发挥争取最好的成绩。考生要避免完美主义,要知道,只要把会做的题目都做对,把能拿的分数全拿到手就行了。具体说来,要按顺序走好以下三步:
第一步:仔细审题
审题是做题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所以必须细心,一定要先看完题目再做,不要在审题的过程中产生解题的念头。有时候你猜中了开头,却忽略了结尾。一定要看清楚问什么,条件是什么后再思考。做题要以题目本身为出发点,真正地理解题目,根据问题读懂题意,千万不要想当然。所谓“理解题目”,是尽可能客观地知道问题的方向,也就是必须知道题目想让你干什么。而要走出正确的第一步,需要换位思考,将终点当做起点,问自己下面几个问题:
1.题目问我什么?
2.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知道的前提是什么?
3.这个必要前提,题目的已知条件中是否已经提供?
4.如果已知条件没有提供这个必要的前提,那么能得到这个前提的前提是什么?
5.这个前提的前提,在已知条件里能找到相关信息吗?
以数学题为例,在已知条件当中会出现多个条件,那么首要任务就是要区分哪个是第一已知条件,哪个是第二已知条件……然后实现数学的三种语言的转化(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事实上,这也是一个理清思路的过程,要知道,找到准确的思路和正确的方法远比匆忙下笔重要得多。
第二步:冷静思考
像高考这样的大考,试题不可能是平时练习的原题,而是经过精心的伪装和变形,设置了种种“陷阱”的新题,考生要冷静面对,从头开始思考。有些考生一看题目没见过,马上心慌意乱,假设自己做不出来,潜意识里觉得自己要考砸,患得患失,丧失了自信,不知不觉就漏读了重要信息。这是心理素质差的表现。考生应该先暗示自己可以做出来,只是题目的条件还没有看清而已,一旦看清了条件,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即使真的解不出,也可以利用标准化考试的弱点,写出正确的思考步骤、公式和要点,得到相应的分数,把损失降到最小,甚至打开思路,得到正确答案。
第三步:杜绝马虎
考生在考试中杜绝马虎,要掌握以下要领:
第一,要有“信息优先级”的概念。试题提供的信息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你在读取题目信息过程中联想的东西,所以不能边审题边思考解法,而应该认真审完题再思考。
第二,要懂得“答案相对好”的概念。高考这样的标准化考试,正确选项是比其他选项相对好的那一个,而不一定是绝对好的。懂得这一点十分重要。考生要做的,是在几个选项中比较出更好的那一个,而不管它是否是最好、是否完美。
第三,规范使用草稿纸。为避免计算错误,杜绝低级失误,考生平时要养成在草稿纸上清楚、规范地表达所有信息的习惯。平时做任何题,凡是涉及计算的,一定要打草稿,并且要规范。草稿纸不能乱画,不能随便找个空白处就开始计算,而且笔迹潦草,随意乱丢。应该将空白草稿纸对折再对折,一张纸形成双面8个矩形区域,还要写上题号,在规定的区域内演算,便于核对,避免抄错答案。
第四,不要对心算过于自信。如果考生平时心算练习不够,考场上不可盲目用心算,否则得不偿失。如果一定要用心算节省时间,那么平时每天就要专门用20分钟来练习,并有意识地记住一些特殊的数量关系,如20以内的自然数的平方等。
第五,精确表达,力求完美。对有把握得满分的题,考生不妨有完美主义意识,该得的分一分不丢,100%拿下。做题时,考生要边做边总结,哪些步骤是得分的?表达得是否完备、准确?忽略了什么?发现问题及时弥补。考生要养成精确表达的习惯。要知道,题目会做和能拿到分是两回事。要保证书写规范,每个式子是由什么定理得到的,都写出来。这样不仅显得思路清晰,而且万一计算出错,还可以多得一些基本分。尽量用字母进行计算,在最后一步再代入数值,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运算的准确率。对数量的单位也要注意,尽量用国际单位制。
考试除了考察考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外,还考察考生的心理素质,备考除了复习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外,还要调节心理,鼓起信心和勇气。因此,考试本身是一场综合素质的较量,高超的应试技巧也是考生的一门必修课。有句应试经验说得好:“我难他难不畏难,我易他易莫大意。”考生们可以用这句话做心理调节,使自己拥有平常心,冷静面对考试,用正常的发挥争取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