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城市记忆拼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城市记忆拼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伴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世界经济格局、城市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转变,原有工业、交通、仓储用地的功能布局、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新的要求,导致功能性衰退,甚至沦为无人问津的空场。这些曾经为社会创造经济价值的工业遗产渐渐演变为城市的伤疤,在城市发展的大潮流中被忽视和遗弃,而曾经建立在此的记忆也变得无所适从。当记忆载体当年的活力不在,并在时光的长河中与社会渐行渐远,记忆又该如何延续呢?

本文旨在通过对于已有工业遗产利用的思想方法研究以及自身对于工业遗产利用的方法的探索,认识和学习工业遗产在城市记忆中的意义和价值,总结出城市拼贴理论运用于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关键词】城市;工业遗产;保护;拼贴

1.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意义和价值

工业遗产即是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留存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它不仅由生产场所构成,而且包括工人的住宅、使用的交通系统及其社会生活遗址等等。

工业遗产见证了工业景观所形成的无法替代的城市特色。认定和保存有多重价值和个性特点的工业遗产,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维护城市历史风貌、改变“千城一面”的城市面孔、保持生机勃勃的地方特色,具有特殊意义。同时,这些深刻变革的物质证据对人们认识工业活动的产生和发展,研究某类工业活动的起步和过程具有普遍的价值。

2.保护和利用的方法与思路研究

2.1 “拼贴”的理论

具有漫长历史的城市,往往表现为各个历史时期的“拼贴”。“拼贴”,是指用多种材料或物件残片拼于画面以形成新的图像或抽象图案的一种绘画形式。1975年科林?罗以《拼贴城市》一书,将“拼贴”一词用于城市与建筑设计领域,认为城市“断续的结构,多样的时起时伏的激情,一系列周游列国的记忆,一起呈现为我们所说的‘拼贴’”。

拼贴城市向人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即对于过去的尊重,提倡过去与现在并置于同一个空间中,共同构成一个城市的记忆。所谓并置,是指新、旧建筑及空间的存续关系建立在彼此之间各自空间、形态、构筑关系等特性相对独立、完整的基础上的一种新旧关联的存续关系。并置关系的建立常常以后续建筑及空间对既有建筑及空间的加建、扩建的形式实现。

不管是修旧如旧的修复,还是福尔马林式的保护,其实都是在寻求最佳的新旧空间的并置关系。对于工业遗产,这两种做法虽然在原真性,整体性,可识别性,整体性上可能存在差异,但是能够结合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的做法都应该是值得尝试的。

2.2 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实例探讨

2.2.1 上海8号桥

2.2.1.1 历史与文化价值

上海八号桥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卢湾区,占地70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前身是20世纪70年代所建造的上海汽车制动器厂的老厂房。

2.2.1.2 改造方式

对于聚集方式的探索是8号桥改造的最重要的部分。 整个园区由7栋建筑构成,在房屋构成方面没有做大动作,基本上保持了原来的布局。这里聚集了不同国家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将逐渐成为了不同创意产业的一个交流平台。

桥连接房子和房子之间的桥是8号桥在建筑上的设计亮点。整个8号桥由7栋房子构成,在房子的二层,设计师以桥作为连接,连通了每一栋房子,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有了一个最好的平台。

墙面设计师摒弃了原厂房的白粉涂墙,拿来旧房子上拆下来的青砖重新组合,以凹凸相间的砌造方式突现了墙面的纹理。

2.2.1.3 新旧建筑并置关系

8号桥的改造多体现在对于原有构件的保留和肌理的延续上,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于工业建筑的形态的延续,可以说是一种商业浪潮下的旧貌换新颜举动。财大气粗的大财团运作下,不管是创意园,商业街,文化区都在上海对于老厂房利用的实例中有所体现。其运营模式多是借助适度的商业催化力度,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上海经济发达的特色,可以说这样的改造模式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中具有独特的存在意义。桥,墙体等元素成为拼贴于此地的、使人唤起记忆的线索。

但是一味的商业开发,限制了改造后空间参与者的社会层次。功能上的巨大转换,把过去的记忆剥落的所剩无几,人们很难在重新营造的空间氛围下,重新唤起对于过去的记忆。

如果能够在维持工业遗产的生命力的情况下,适当考虑对于过去记忆的保留,比如增加一些标示物,留下一些构筑物,营造一些旧有场景。深层次的拼贴式方法是否能够会产生现在与过去更和谐的关系呢。

2.2.2 北京798艺术区

2.2.2.1 历史与文化价值

798艺术区位于北京东北方向朝阳区大山子地区,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原为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所在地。

2.2.2.2 改造方式

艺术介入建筑,商业渗入艺术

发现旧厂房被遗忘的历史特质,并积极改造,与艺术相容。挖掘历史氛围之外的艺术气息。形成了国际化色彩的Soho式艺术聚落 和Loft生活方式。

2.2.2.3 新旧建筑并置关系

798的改造不同于上海众多批量化改造的工厂区,而是一种艺术家自发自觉地前提下完成的,虽然这种无组织无纪律下的改造难免带来一些物业上的难题,但是它无疑使798具有更多的人情味和生活气息。

简单的增加一个入口,或者是开辟一个花园,每个艺术家带着对于艺术不同的理解,对798进行了具有个性特色的改造,这些改造在时间的融合下共同构成了798地区新的城市肌理,在原有城市记忆中成为了具有新的活力的分支,原有的工业厂房由于艺术家的进驻而焕发出不一样的文艺风范。

798艺术市场的蓬勃发展,鼓励了社会大众对工业区艺术的参与和关注,以及对当代艺术的研究、展览、收藏;但是,太多的经济利益无疑将逐渐影响到整个艺术区的定位。经济从来是把双刃剑,艺术家找到安静和便宜的地方,形成规模之后,就带动了当地消费,使那个原本荒芜的地方变成了商业或者时尚的消费圈;一旦艺术家聚集的地方成了时尚热点或观光景点,他们就开始逃离,一轮拼贴的成功似乎预示着下一轮的拼贴开始。

因此,工业建筑改在时,一方面需要新的生命力的注入,一方面又要权衡利益成分的比重,力图在给旧厂房带来新的记忆,完善发展模式的同时,不要给城市发展带来新的问题。

3.总结

《拼贴城市》强调了这样一个事实,“自然的人”不同于“社会的人”的地方恰恰在于“自然的人”,人类的历史不同于“自然的历史”,因为,人类的历史不会回到它的开端。我们也不可能把人还原成一个“自然的人”,让他仅仅服从牛顿力学;如果我们割断历史,就等于把人降低到动物。“不要割断历史”正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正是做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核心。

工业遗产的形态空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包容体,在其中能够有无穷可能的空间利用方法去衍生未来之思。多元的材料运用,新旧构件的组合,全新的构造处理,都能够使得旧式的工业空间借此活跃起来。新空间与旧空间并置,城市肌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城市记忆也在这种变化中实现了延续。

参考文献:

[1]《工业建筑设计原理》,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年

[2]《拼贴城市》,柯林?罗,童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3]《论历史文化保护的层次》王景慧,规划师,2002年

[4]《基于上海新天地对历史遗产保护利用问题的思考》,姚萍,赵晔,辽东学院学报,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