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尊重实证,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尊重实证,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尊重实证生物科学素养的内容之一,可以从教给学生基本的生物研究方法;培养敢于质疑的勇气;主动探究,培养学生“凡事较真”的精神三方面进行培养。

《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三大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要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科学是一种态度、观点、方法,包括四方面的内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美国先进科学协会颁布的《2061计划》中提出了五个科学态度:1. 好奇心;2. 尊重实证;3. 批判地思考;4. 灵活性;5. 对变化世界敏感。

《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生在学习中要形成一定的科学态度,这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下面就尊重实证的科学态度的培养,谈谈个人教学心得。

一、明确尊重实证的含义

所谓实证,就是在任何科学探究过程中,解释、结论都是要以事实作为依据,不作伪,要经得起事实反复论证的。

实证意识就是在科学探究或者在生活中,都有以事实为依据的意识和思想;实证意识就是实事求是的意思,以科学态度来描述所接触的实验现象、自然现象。

尊重实证就是指思路开阔,积极主动地去考虑不同的、有冲突的实证。学生遇到问题常常凭空想象,人云亦云,主观臆测,随大流。

生物教师有责任在教学中将这种想法转变为“铁证如山”的思维方式。这需要教师注意开阔学生的视野,收集丰富的相关资料,引发学生思路,让学生在不同的矛盾和冲突的实证中思考、判断,养成尊重实证的科学态度。

二、培养尊重实证的方法

(一)教给学生基本的生物研究方法

研究《生物学》的科学方法很多,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资料收集法、分类法、调查法等。

1. 学生要懂得灵活应用,需要老师的精心设计、培训。这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兴趣小组活动、技能竞赛等活动进行培养。如课堂上,设计练习:①要了解青蛙是怎样生殖的?是体内受精还是体外受精?是卵生还是胎生?②要知道鲫鱼尾鳍的作用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③水稻、小麦、黄豆与桃,它们间的亲缘关系应该用什么方法区分?④要了解校园内生物的种类应该怎么办。

2. 学生还应掌握正确的方法步骤。如观察法的应用,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宏观到微观,从外部形态结构到内部构造。正确使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摄像机、录音机等仪器。实验法又可分为好几种:如鱼鳍作用的探究可用剪鳍法、捆扎法、模拟实验法等,对照实验的设计、实验模型的制作、实验的操作步骤等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有时看到的实验结果不一定就是事实,还要重复做实验,比较他人的实验。

(二)培养敢于质疑的勇气

1. 从教材中找寻资料,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勇气。在“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之前的人们甚至当时一些著名的科学家都认为:细菌是自然发生的。如肉汤里就会自然形成细菌,使肉汤变质。而巴斯德敢于大胆怀疑,不盲从名人,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他就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鹅颈瓶”实验证实:肉汤腐败是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从而了自然发生论。又如血液循环的发现过程,就是一个大胆怀疑、实验证明的过程:古罗马医生盖仑通过解剖动物创立了“生命灵气”说,16世纪的科学家通过研究指出了盖仑学说的错误,却因此触犯宗教而遭到教会的残酷迫害,17世纪哈维用捆扎手臂等实验证明血液循环的动力是心脏,后来又有几位科学家不断完善了哈维的血液循环学说。从中也让学生知道科学的进步有时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要有不畏惧权威、不怕牺牲的精神。

2. 在教学中发现闪光点,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勇气。在课堂上常会发现:当大部分同学对某一问题持相同的意见时,少数持不同意见的同学常常不敢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而是盲从大多数学生的意见,甚至有些学生会用语言侮辱这个学生的不同意见。这就需要老师充分关注,言传身教,及时加以引导:告诉学生要敢于质疑,这是爱学习、善于思考的表现;教导学生对待其他同学的意见要持尊重的态度,如果回答错了也不要嘲讽别人;用赞赏的目光对待学生,对提出不同看法的学生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让每位学生都体验到在课堂上只有对看法的尊重,而没有对错误回答的指责。如刚上《显微镜的使用》一课时,有个别学生把头发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老师应先表扬他的好奇心,但同时要指出光学显微镜的标本只有“薄而透明”才能透光,看清物像,而头发标本达到这一要求了吗?从而让学生明白科学观察显微镜的要点。又如在《植物的生殖》这节课的实践操作中,对紫背天葵如何扦插容易成活,我就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你们看到过家人、农民等进行过扦插吗?是像我这样做的吗?大多数的学生都赞同,只有一个平时不太举手发言的女学生举起了手,但又很快放下了,我发现后就鼓励她说说看法,她轻声地告诉同学们看过爷爷扦插地瓜的过程,老师的操作方法是错误的。此时有一小部分同学开始讽刺她,这位女学生看到同学们用这种不信任的目光看着她,本来不太说话的她低着头不说话了。此时,我笑着赞扬了这个女生大胆发表不同意见,接着教育学生:老师不是权威,也会犯错误的。具体应该怎样操作,大家可以看看课本或查查资料、问问家人或农民是怎样说的,大家课后可以进行实践操作,就能找到正确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质疑的勇气,又能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三)主动探究,培养学生“凡事较真”的精神

科学是用事实来说话的,而这些事实的获取的途径很重要,必须让学生通过实验、实践等探究活动来获得。不经过探究活动得出来的结论是虚的、不可靠的。所以,要重视指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掌握探究方法和培养探究能力,关注细节,得出比较正确的数据,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

1. 资料论证。如在讲授《生命的起源》时,有关这方面的观点很多,学生也有自己的观点,课前可布置学生上网查询、图书馆阅读、调查周围不同人群的观点,收集对自己观点的有力证据,课堂上教师再丰富学生的各个观点的证据,通过辩论,形成较统一的观点。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也培养了他们尊重实证的科学态度,还掌握了科学研究方法之一――科学推测法。

2. 实验论证。在演示“酵母菌发酵现象”这一实验时,有一现象是产生气泡,根据已学知识的经验,经过交流,学生判断出这一气体有两种可能:氧气或二氧化碳,如何辨伪存真呢?可以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丰富的实验器材通过实验进行判断,先引导学生回顾证明这两种气体的实验验证方法,再叫学生进行演示实验进行论证。通过实验现象:把燃烧的木条伸入收集到的气体,发现木条熄灭;用石灰水验证发酵产生的气体会变浑浊,得出实验结论:发酵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通过这样的论证,不仅掌握了知识,培养了尊重实证的科学精神,而且知道了论证的最好、最直接的办法是动手实验。

总之,培养学生尊重实证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探究活动采用多种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证意识,培养学生尊重实证的科学态度,善于质疑,从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大量事实证明:大力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实证意识,有助于学生实事求是,一切从事实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有利于生物课程基本理念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陈英水. 选择生物学事实进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9).

[3] 林国栋. 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