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既存建筑再利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既存建筑再利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对于既存建筑再利用的意义、发展进行了概括性的分析总结,并对一些近年来在我国比较成功的实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希望可以引起读者更多的思考和关注。

【关键词】既存建筑;可持续发展;改造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建筑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建筑作为人工环境,是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人类建筑由于对感官享受的过度追求,以及不加节制的开发与建设,使现代建筑不仅疏离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和交流,也给环境和资源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我国目前的状况是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而且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同时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要在未来15年保持GDP年均增长7%以上,将面临巨大的资源约束瓶颈和环境恶化压力。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建筑资源再利用”是可持续发展主题在建筑业的重要体现。

对于既存建筑的再利用,是建筑资源适应性再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中国大部分工程都是基于拆除与新建的方式进行的,这种建设方式对于目前中国的经济总量的拉动大有利处,但是这样不管不顾的改造城市的行为是不考虑城市和社会发展后果的。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彻底拆除旧建筑,在旧城市的废墟上完全新建,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与资源,同时会积累大量废弃的建筑垃圾,直接对环境造成破坏。随着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内容,节约、重复使用又将重新成为人们的生活理念,相应的,既存建筑的再利用也将成为一种共识。

建筑再利用并非新生事物,有资料显示,历史上从赫赫有名的建筑如帕提农神庙、圣索非亚大教堂到普普通通的房子都曾被改造使用过。近年来,建筑再生的理论与实践也出现重大变化,“从仅仅关注高价值的历史性建筑,虔诚地保存、严格地复原,到关注其周围环境的保护,关注更广泛的旧建筑,以更自由更有创造性的眼光看待建筑再利用后之适应性的变化;从仅仅看重旧建筑的历史艺术价值,到将其看作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的一种产品,看到经济、社会、生态方面的潜在价值,视为城市发展的一个契机。” 不少优秀的建筑师专注于建筑再生的研究与设计,涌现出不少佳作。如卡洛•斯卡帕的意大利卡斯泰维奇奥城堡改建,法国巴黎奥赛艺术博物馆等等,既尊重历史,又表现时代,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方兴未艾,由于快速发展的地区性经济利益的驱动,又缺乏相应政策法规的监督和严格、科学的评估,除了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近代建筑及其街区被实施了保护,许多旧建筑被盲目、匆忙地“拆旧建新”,普遍的急功近利使大量城市记忆被轻易抹去,这种快速简单的做法不能不说是自然与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如何让旧建筑充分发挥它所拥有的历史、经济、社会及生态方面的作用,使建筑生命更健康,在借鉴国外有效经验的同时,更需我们自己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近年来国内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多成功的实践,如上海新天地旧城改建、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苏州老住宅区改造等,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下面对这几个项目分别进行一下介绍:

1 上海新天地旧城改建

上海新天地是一个具上海历史文化风貌的都市旅游景点,它是占地52公顷的太平桥改造项目的第一期计划,座落在市中心淮河路南侧,黄陂南路和马当路之间三万平方米的地块上。它以上海近代建筑的标志-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首次改变了石库门原有的居住功能,创新地赋予其商业经营功能,把这片反映了上海历史和文化的老房子改造成集国际水平的餐饮、购物、演艺等功能的时尚、休闲文化娱乐中心。新天地的石库门建筑群外表保留了当年的砖墙、屋瓦,而每座建筑的内部,则按照二十一世纪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情感世界度身订做,无一不体现出现代休闲生活的气氛。漫步新天地,仿佛时光倒流,有如置身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但一步跨进每个建筑内部,则非常现代和时尚;每个人都能体会新天地独特的魅力:继承与开发同步,传统与现代同步。

2 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

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位于上海的西南角。这里原是上钢十厂的厂房,由于工厂转型,该厂房及所在厂区已闲置多年,在政府新一轮的城市规划调整中,被确定为公共文化用地,保留厂房改造更新。改造工程完成后的上海城雕艺术中心总展示面积达2万平方米。改建后的功能一部分为展示区,展示面积共5000平方米,是两个相互连贯的狭长的展厅;另外一部分是画廊群,引进各类设计工作室、手工作坊等,并配备酒吧、咖啡厅、西餐厅等休闲服务设施。

厂房改建遵循的原则是:最大可能地保持建筑肌理与空间特征;保护其原生态感,强调阳光、通风、适宜、安全、和谐;保留原空间的构件和器件;追求新旧内外空间互相结合、流动、自然过渡。因此,整个厂房的改建给人“整旧如旧”的感觉。基本上对原建筑很少拆除,除了门厅外,在外表上也很少有看得到的“添加”。立面还是保持原来的红色砖墙,只是稍作修缮。现在看着错落有致的艺术中心里的间隔和局部两层或夹层,实际上都是原厂房就存在的结构,并没有作大的改动。建筑看上去还是原来的样子,甚至还有些没有完工的感觉,而这正是设计者所要的效果,故意做旧,不希望历史痕迹消失。而且这样的空间效果更受艺术家欢迎,因为背景不抢眼,而且适应性强,可以修改,一些装置艺术品更容易发挥。”当然,不动的只是外表,实际上艺术馆内部已完全装上了现代化设备。据工作人员介绍说:“中央空调、中央监控、红外线警报、消防系统等等一系列智能化办公设施应有尽有,连窗的开关都是自动的,是4A写字楼的水准。而且,供暖系统和保温系统都使用了节能新型材料。”

3 苏州老住宅区改造

在我国许多城市里,由于当初规划设计的局限性和使用过程中维护管理不善等原因,许多城市的住宅区经过多年使用,表现出综合性陈旧现象,与当前居民的居住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诸如环境、外观、功能、节能等等。

近年来,苏州市对市区内的老住宅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升级,其改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住宅区环境方面,重点针对绿地面积少;公共活动场地与设施不足;缺乏停车场地;公共设施配套不足等问题。例如在挹秀新村,根据绿化布局不合理,有地方缺绿少绿,有地方绿化多而杂乱无序等主要“症结”,通过修剪、移植等,解决了原来区域绿化不平衡、影响通风采光等问题,同时实现了视觉养眼。对于停车难的问题,在改造中,“背靠”行道树建设生态停车位,同时地面铺设草坪砖,达到“树下停车,车下有草,车上有树”的立体绿化效果,使绿化与停车两者兼得。

3.2 住宅外观方面,重点针对原有建筑外形缺乏特色;外墙饰面剥落破损;窗户变形,封闭不严;空调室外机安装凌乱等问题做出整改。主要方式有结合节能要求重新进行外墙装饰,增加或复新坡屋顶,统一室外空调位置并作出遮挡等等。

3.3 住宅使用功能方面,这方面的问题比较多,差异也较大,重点针对居住标准低,普遍厨卫面积偏小,设施设备简陋,;设施陈旧,管线安装杂乱并且老化;公共空间环境差,无人管理等问题进行改造。

苏州老住宅区改造牢牢锁定“以人为本”宗旨,因地制宜、分类整治,以现代的眼光、标准,不断创新举措,满足居民生活要求,营造和谐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除了上述几个例子,既有建筑再利用还有许多其他不少成功的实例,如广东中山歧江公园,唐山市1号小区节能改造等,都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实践经验。

既有建筑再利用的积极理念和社会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其产生的巨大经济与社会效益也是有目共睹的。旧建筑的改造尽管在实践中还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但随着建筑设计总体水平的提高,问题会慢慢解决。我们要积极的利用这些既有建筑,真正的为当代社会经济文化需求服务,让既有建筑回归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参考文献:

[1]杨昌鸣。建筑资源的再利用策略。中国计划出版社

[2]刘雯,旧建筑再利用的生态意义,安徽建筑,2003(3)

作者简介:

孔宪龙,男,山东济宁人,工程师,济宁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要从事规划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