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连地区花生种子携带真菌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连地区花生种子携带真菌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花生种子携带真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子萌发或降低幼苗活力,导致花生品质下降或产量降低。本研究在来自瓦房店、普兰店、庄河、旅顺口、金州5个花生产区的花生种子上共检测出12属25种真菌,其中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菌(Penicillium)、木霉属(Trichoderma)、毛霉属(Mucor)等为优势菌群,并且种表、种内携带优势菌群相互影响,呈现一致性。

关键词:花生;种子;真菌

青霉菌(Penicillium)、木霉属(Trichoderma)、毛霉属(Mucor)等为优势菌群。且种表、种内携带优势菌群相互影响,呈现一致性。

粮食中真菌污染是一个全球性食品安全问题。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 报道,全球每年约有25%的粮农作物遭受霉菌及其毒素的污染,约有2%的农作物因污染严重不能食用或失去经济价值。花生是世界上主要的油料作物,也是大连地区主要的粮油作物和重要的出口农产品之一。据国外报道,花生病害有50余种, 我国花生侵染性病害有38种,其中真菌性病害17种,这些病害借种子带菌传播是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并且一些真菌种类产生的真菌毒素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损失及危害,部分毒素已被证实具有致癌、致畸、致细胞突变的“三致作用”。目前已知的真菌毒素有200多种, 其中曲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棕曲霉毒素等)、青霉菌毒素和镰刀菌毒素是粮食检测中常见毒素。在我国北方,人们往往有直接生食花生的习惯,随着花生贮藏时间的增加,花生携带真菌数量也会大大增大,花生贮藏过程中,携带真菌种类、数量及产生毒素的几率就会加大。本研究旨在调查花生携带真菌种类及数量变化,对花生贮藏及检测花生中潜在真菌毒素具有一定理论指导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50份花生样品均于2014年采自瓦房店、普兰店、庄河、旅顺口、金州5个花生主产区。试验采用的主要仪器有:生化培养箱、生物安全柜、9.0厘米和15.0厘米培养皿、试管。试验采用的药剂主要有: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玉米粉培养基、察氏培养基、乙醇。

1.2 方法

1.2.1 花生样品 选取大连地区主要花生种植区瓦房店、普兰店、庄河、旅顺口、金州5个地区的5个农户作为采样点,每个农户选择2块地,每块地分别取5个点,于收获期在每个点各采集0.50 公斤新鲜带壳花生样品。并在每个农户中分别采集收获后储存2个月晒干的带壳花生样品,花生去壳后装入无菌采样袋内并尽快送至实验室检验,或置4℃冰箱保存待测。

1.2.2 种子表面带菌检验 采用滤纸保湿培养检验法:用底部铺有3层滤纸,直径为15厘米的灭菌培养皿作培养床。先用无菌水润湿滤纸,将目测观察发育正常的花生种子10粒均匀排列在滤纸上,每品种处理3皿,置于25℃温箱中保持湿润状态培养。种子周围长出菌落后计数,并移至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上进行纯化培养。待产生子实体后,根据菌落培养特征和真菌形态特征进行真菌鉴定。

1.2.3 种子内部寄藏真菌的检验 采用分离培养检验法:先将花生种子在70%酒精中浸2~3秒, 然后移入0.1%升汞液中杀菌2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将经表面杀菌的花生种子置于盛有PSA的平板上,每皿摆放5粒,每一品种重复5次。于25℃温箱中培养,2~3天后观察,待种皮周围长出放射状菌落,以菌落的形态、颜色等表观特征为标准分别记数特征相似的菌落。纯化培养,观察真菌生长情况并拍照,待长出子实体后进行真菌鉴定。并计算分离频率:分离频率(%)=某一分离物的出现数/所有分离物总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花生种子携带真菌种类鉴定

通过滤纸保湿培养检验法和分离培养检验法, 共获得160余个菌株。通过纯化培养和形态鉴定, 共鉴定出12属25种的真菌。其中,接合菌2属4种,子囊菌1属1种,无性型真菌9属20种(表1)。

2.2 花生种表和种内携带真菌比较

由表2可知,花生种表和种内携带真菌检出次数和不同种类真菌的分离频率均有一定的差异。其中,种表分离真菌数量(100种)要高于种内分离数量(69种)。种表和种内分离真菌中曲霉菌(Aspergillus)分离频率均最高,分别为42%和44.93%,其中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分离率均最高,分别占11%和11.59%,可产生黄曲霉毒素的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分离率分别为4.0%和4.35%;青霉属(Penicillium)分离率仅次于曲霉属,分别占15.0%和13.04%。种内、种表均分离到可引起花生病害的致病菌腐皮镰孢菌(Fusariumsolani)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二者分别占种子带菌总分离率的10.8%和3.45%。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对50份花生样品种子带菌鉴定,发现种表、种内带菌有一定差异性,且种表带菌数量明显高于种内带菌,但带菌种类差异不大。试验中分离获得12属25种真菌中曲霉属、青霉属为优势种群,其中黄曲霉是可产生黄曲霉毒素的重要真菌类群,黄曲霉污染是目前制约花生生产、加工的重要问题,该毒素达到一定剂量可致癌。王润初(1985)报道河南中牟等地的花生种子中分离获得11种真菌,典型致病菌8种,其中色二孢菌在种子检出比例中占46.2%,黑曲霉占15.4%,未见黄曲霉报道。杨兆森(1995)对陕西关中花生种子寄藏真菌种类报道了21种真菌,其中交链抱菌(Alternaria)、黑曲霉(Aspergillus )、镰孢菌(Fusarium)、根霉菌(Rhizopus)、叶点霉(Phyllosticta)及色二孢菌(Diplodia) 为主要类群。本研究中花生种子携带真菌以腐生型真菌曲霉属、青霉属、木霉属、毛霉属为主,可致病性病原真菌种类较少,与之前的相关报道不同,可能与花生种子品种、当地生态环境及农作物轮作情况有一定相关性。此外,种内和种表携带真菌类群,除了花生茎点霉(种表)和匍枝根霉(种内)分布差异外,基本呈现整体相关性。

种子带菌是农业生产病害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部分可产生危害人类健康毒素的真菌重要载体。本研究通过对大连主要花生产区花生携带真菌种类调查,旨在明确花生种子带菌情况和健康状况,以期对生产上花生土传病害预测预报及花生中真菌毒素的检测提供理论指导。

基金项目:大连民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作者简介:谢萌萌(1993),女,本科,从事真菌分类研究,E-mail:;通讯作者:杨红(1978),女,副教授,博士,从事真菌分类研究,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