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芯几何我芯几何由双核到四核的进化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芯几何我芯几何由双核到四核的进化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07年接近尾声,两大阵营在年底的最大动作也已经按原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首先是Intel在11月16日正式在国内其首款45nm处理器Penryn,而AMD也紧随其后在11月20日了期待已久的K10桌面处理器Phenom。这两款以P字开头的新一代处理器不仅都选择了四核作为自己的切入点,而且它们也是两大阵营寄托了所有希望的心血之作。二者不经意间的几乎同期,让新一轮“核”战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战火由双核引到四核

进入2007年以来,CPU市场可以说是战况激烈,一方降罢,一方又再登场。年初AMD率先发动价格攻势,将旗下的移动以及桌面处理器产品狠狠下拉了一个价位,揭开了07年CPU双核大战的序幕。而这仅仅是开始而已,不到两个月的时间,AMD再次发动攻势,再次把主流产品的价格大幅度调低。直到四月中旬,AMD大部分的产品都有20%到40%左右的降价幅度,令用户为之一震。

至于Intel方面早在年前就放出话来:今年Intel的目标不在于赢利,而在于重点打击对手。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面对AMD一连串的降价攻势,Intel自然也是不甘示弱,在三月份时宣布将原定于第二季度末的降价计划调整到四月下旬。在这些降价中,很多人把目光放在了双核酷睿上,这也是Intel此次降价的重点,目的是为了对抗AMD下一代微架构K10处理器的入侵。但是除了双核酷睿之外,很多人都忽视了Intel更大的野心,也是今年降价最为疯狂的产品――四核处理器。

其实Intel为了提前迎战AMD新一代Phenom处理器,已经在四月中旬率先将主流的四核Core 2 Quad Q6600由原来的千颗单价851美元下调至530美元,跌幅高达37.7%。而于第三季度,这款主流四核心将再次下调到266美元,折合人民币不过2000元。短短半年时间,四核心下降近七成,大有四核处理器即将全面普及之势,于是以往在玩家心目中高不可攀的四核处理器即刻降下了自己高贵的身份。

Intel:引领四核普及潮流

回首2006年,Intel凭借酷睿在处理器市场上风光无限,而AMD虽然在新品研发方面遭遇困境,走得有些踉踉呛呛,但在市场方面却有较好的表现。截至2006年年底,AMD的市占率已攀升至25.3%,而英特尔的市场份额降至74.4%。而且AMD通过与联想、DELL等PC厂商合作,又花费54亿美元并购ATI,从而掌握了处理器、芯片组和显示芯片的完整产业链,在市场方面可以说是全面发展。这在Intel方面看来,AMD如此强劲的增长势头无疑令其很受伤,面对中低端市场不断被侵蚀,Intel空有新产品却没有办法狙击对手。在去年下半年中,Intel新品的势头非常强悍,除了了新一代的酷睿处理器之外,业内首款四核心桌面产品也在去年11月正式上市,但是这些新品由于定位高端,产品不多,一时之间很难为Intel带来大量的利润,也无法在挽回市场占有率方面给自身带来太多的帮助。而AMD方面则在加紧追赶Intel步伐,终于在今年九月AMD推出了全新一代架构的Barcelona处理器,紧接其后登场的就是Phenom处理器。

架构方面,与AMD四核处理器相比,Kensfield的原理只是把两片Die封装于一块基板上,相当于Pentium D的实现方法。而Barcelona的上市顿时令Intel的四核Kensfield失去技术上的优势。为了给AMD四核足够的打击,Intel选择了提前降价给AMD来个釜底抽薪。此外,Intel也抢先AMD在今年十一月推出全新的45nm四核处理器。这次的Penryn与前代相比,在架构上明显要更加合理,因此Penryn处理器一经便把桌面处理器的性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点。至于在这之前对老四核进行降价,也是Intel一惯的策略,有效地防止产品出现定位重叠的情况。

从最新的产品布局来看,目前Intel已经把重点放在了继续普及双核以及大力推广四核的方面上,如今Intel已经拥有全线各个价位的产品,而通过降价,酷睿系列将会成为主流消费市场的主打产品,日后四核处理器则会取代目前双核的地位,成为新一代中高端的首选。从Intel的价格思路来看,Intel是希望在中端市场普及酷睿双核,将四核逐渐引入主流消费市场,而其他的单核则调整到低端及入门级市场进行清货。从这个角度来看,Intel可以说是对AMD实施全线压迫式的围堵。

小知识:新技术让Penryn优势更明显

除了采用更先进的45nm制程外,全新的Penryn四核处理器亦基于Intel Core微架构设计作出了多项改良,称为Enhanced IntelCore Microarchitecture(加强型Core微架构),同时采用了新的SSE4指令集,并加入了:

Fast Radix-16 Divider(快速Radix-16 除法器)

Super Shuffle Engine(超级洗牌引擎)

Split Load Cache Enhancement(增强型缓存拆分负载)

Improved Store Forwarding(存储转发)

Faster OS Primitive Support(高速操作系统同步原始支持)

Virtualization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增强的Intel虚拟化技术)

Deep Power Down Technology(深度节能技术)

Enhanced Dynamic Acceleration Technology(增强型动态加速技术)

AMD:稳步推进四核进程

为了还击竞争对手的咄咄逼人之势,AMD首款基于K10架构的Barcelona处理器已于今年九月正式登场,其实早在去年十二月的时候,AMD就曾经展示过实验室版的产品,并且官方表示,与双核产品相比,四核处理器在性能和能耗方面都有大幅度的提升,特别是在数据库应用领域的性能可提高70%,在浮点运算领域的性能也能提高40%,因此AMD在普及四核的道路上也与Intel一样是充满信心。另外,对于主流桌面市场AMD也不敢怠慢,终于在今年十一月了新一代桌面处理器Phenom。作为一种有别于以往K8架构的四核处理器,它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其中包括了虚拟化技术、三级缓存架构等,可以说,Phenom的性能较前代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而这也是Intel为何需要提前降价应对的原因之一。总的来说,在面对Intel的重重压力,AMD今年的策略就是“新品+价格”。

虽然截稿时止,最新的Phenom处理器还没有在国内正式,但是从官方的产品路线图来看,Phenom处理器无疑会是今后AMD的重中之重。经过碌碌无为的06年, AMD终于重新发力,虽然K10算不上突破性的产品,不过相信性能还是有很大的改进,至少可以改变在产品上一直被动挨打的局面。

除了新品之外,AMD另外一个极具杀伤力的武器就是价格策略。在今年二月对17款桌面处理器进行了降价之后,四月初AMD再次发力,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大降价,此次重点放在了双核系列,而降价目的直指Intel四月的降价进行反击。经过这轮价格战后,AMD依然保持对Intel的价格优势。即便是近期的Penryn和Phenom两款四核处理器,AMD的Phenom在价格上同样会保持之前的优势,因为这本身就是AMD一贯的作风。

现在买双核是否已过时

AMD与Intel之间的竞争让行业创新的节奏不断加快,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好不容易才开始理解双核在应用中的意义以及价值,而四核半年内价格下降了70%,令不少消费者又将目光聚焦到了四核处理器上,那么是不是意味着现在购买双核已经过时,2008年四核是否会普及呢?四核处理器半年内降价70%,这对于消费者来说,反而会降低他们的消费欲望。众所周知,电脑产品的价格下降特别快,但是半年70%的降幅还是令很多人难已接受的。特别是四核处理器,就今年而言,可以算是奢侈品。而对于奢侈品来说,消费者都不会急着去买,因此在如此疯狂的降幅下,更多人反而宁愿选择观望而不是出手。

而认为现在购买双核处理器已经过时的用户,则是显得有些杞人忧天了。就目前软件的应用来说,且不论双核,即使是单核处理器也可以较好的满足软件的要求,而双核处理器最大的优势是在多任务处理下,可以发挥更大的优势。至于四核处理器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购买何种处理器,主要是看用户的应用情况,而不存在过不过时之说。

当前有些用户就很乐观地认为2008年四核将会普及,事实上,这种观点也有一定的道理。从热门的四核处理器Q6600情况来看,第四季度其将跌入2000元,到明年跌入千元左右也是完全可能的。至于AMD方面,为了保持与对手的竞争力,因此近期推出的Phenom处理器依然会维持以往产品高性价比的优势,但是仅仅从价格出发就认为明年四核即将大面普及还是显得有些片面。目前电脑发展遭遇的瓶颈并不是来源于硬件本身,而是软件远远跟不上硬件发展的速度,即使是Vista系统也没有对双核处理器作出太多的优化,因此在操作系统和游戏软件等产品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大部分用户依然会选择当前已经非常成熟的双核乃至单核处理器,但是我们也不排除由于四核处理器届时性价比突然提升而受到市场追捧情况的发生。

“核”变进行时

AMD与Intel这两大巨头的竞争使得当前处理器市场显得非常热闹,也让行业创新的节奏不断加快,除了给PC厂商们带来更多收益外,也让市场和用户拥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但是在这部由双核到四核的进化论中,我们也感觉到了此过程的坎坷,如AMD一直在亏本降价,而Intel的利润也有减少的趋势。实际上,对于我们消费者而言,只是希望看到厂商通过良性竞争来促进新品的开发以及价格的降低,而片面的恶性竞争必然会对整个IT市场造成伤害,这也是消费者和厂商都不愿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