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农民富裕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富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民富裕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富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是从经济角度而言,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是全面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保证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我国是拥有13亿多人的人口大国,解决吃饭问题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更加重视农业发展。如果农业的基础地位受到削弱,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就必然受到严重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也会被拖累。

二是从社会角度而言。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协同发展是实现社会全面、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农村稳定是国家稳定的基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同时,未能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反哺支持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出现“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收入分配不公以及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的问题,已严重制约科学发展,影响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一)城乡差距不断拉大。2004年-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7%,高出农民收入增幅两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3.21:l扩大到3.33:1,如果考虑城乡居民在医疗、教育、社保、住房、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差异,城乡居民真实收入水平差距更大,并且这个差距仍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影响了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也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二)城乡关系不断失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素和财富将流向更具优势资源和服务的地方。加之受二元结构体制的作用影响,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耕地、资金、劳动力等资源要素加速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导致城乡失衡加剧。

(三)农村公共服务落后。在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下,国家对农村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农村在基本公共服务机构设置、设施条件、人员水平、服务能力上,与城镇存在巨大差距,严重影响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导致农业的生产经营水平无法与城镇非农产业相提并论。

可见,农民是弱势群体,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村是弱势区域,城乡二元结构特征的利益取向尚未根本调整。农村能否完成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能否作为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对全国来说举足轻重。

三是从政治角度而言。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协同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保障

进入新世纪以来,虽然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但农民增收的基础仍比较薄弱,增收的渠道仍比较缺乏,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农业比较效益偏低。近年来,国家对农民的各种补贴不断增加,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农业比较效益仍然偏低。(1)农资价格偏高。近年来,生产资料,尤其是种子、农药、柴油、地膜、化肥等农资价格不断攀升。(2)劳动力成本上升。近年,由于劳动力供求关系的根本性逆转,导致农村劳动力成本上升。(3)土地成本上升。近10年来,土地成本年均增长8.1%,所占的比重由10年前的9%上升到现在的17%。农业比较效益偏低,给农民收入增长带来了很大挑战。

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农民增收的不确定性。我国的农业生产受气候条件、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大。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时候,更多的利益被中间商和投机炒作者攫取;价格下跌的时候,农民往往又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农业收入也会随之波动。

大龄劳动力转移难度加大。我国尚有近1亿农村剩余劳动力,但主要以40岁以上的农民为主,他们受教育程度较低,制约外出就业的规模扩大和充分就业,对农业的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形成制约,难以有效提高自己的收入。

总之,没有农民生活的小康和富裕,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生活的小康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