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神舟六号将开创我国载人航天的新局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神舟六号将开创我国载人航天的新局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据最新消息,我国计划在今年适当时候发射神舟六号飞船,它将实现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新突破。该船拟载2名航天员在轨道上飞行5天,而且航天员将首次进入轨道舱生活并开展科学试验活动。为了满足这一全新任务要求,经过艰苦努力,我国科研人员已攻克神舟六号飞船因多人多天飞行带来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等方面的新技术难关。

强调整体配合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与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主要不同是在船的飞行时间由1天培加到5天,航天员由1名增加到2名,所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主要在航天员系统方面进行了较多的改进。

首先,在航天员的选拔要求上有了一些新变化。除了认真考察每个航天员的个体状况外,还要考虑2名航天员之间的配合,因为在寂寞而且较长的太空生活和工作中这点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到任务是否能圆满完成。如果配合默契,性格相投,兴趣一致,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例如,刚刚返回地球的“国际空间站”第9宇航组的美国航天员芬克称,他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非常好,可以在落地后的第2天就再次登天继续工作。他特别强调指出,很希望和他在空间站上共事了6个月的俄罗斯航天员帕达尔卡一起去,因为他们在朝夕相处的188天中配合得相当好。第9宇航组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期间曾经历了数次故障,但在芬克和帕达尔卡的齐心协力下都一一克服了。芬克说:“我们的成功,应归功于我们之间默契的合作。”

改进饮食

由于要载2名航天员进行多天飞行,所以神舟六号航天员的生活条件也与神舟五号有所不同。据专家介绍,在航天服方面没有太大变化,只是进舱后可以脱掉笨重(10千克)的舱内航天服,而穿轻便的操作服,但在食品方面则有一些改进。神舟五号携带的食品都是即时食品,不需要加热,也不需要加水;而在神舟六号上,由于在太空生活时间较长,因此航天员将可以吃到热食热饮,食品种类也从神舟五号的二三十种增加到四五十种,其中有复水菜、冻干水果、罐头、糕点、主食和饮品等,而每一种类都有多种选择。像“鲍鱼”、“咸水大虾”、“鱼香肉丝”、“宫爆鸡丁”、“墨鱼丸”、“牛肉丸”、“叉烧肉”和“红烧猪肉”都将有望随神舟六号上天。在主食方面,还包括白饭、八宝饭、咖喱饭和什锦炒饭4个品种,航天员们可以每天换着食用。

为了在太空也能吃上水果,研究人员还为神舟六号上的航天员特制了“冻干水果”,它们在水分脱掉的情况下,仍然保持水果的风味,种类包括菠萝、水蜜桃、哈密瓜、草莓等等。

增加卫生设施

由行时间短,所以神舟五号飞船没有安装厕所,杨利伟上天时只携带了类似于“尿不湿”的用具,并通过在出发前灌肠和饮食等手段来控制排泄。但是,在神舟六号飞行的数天中,“厕所”应是必不可少的。

据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专家介绍,在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上,航天员使用的“厕所”实际上是1个装置,由2个和身体接触的小口容器、1根长刮子、一个尿液收集容器、1个垃圾桶和1个抽气装置组成。2个和身体接触的小口容器形状与人体形非常相似,它们分别在大便和小便时使用。大便时使用的装置直径有10厘米左右,而小便装置的直径有5厘米左右。它们的下面,被安装了1根长管,通向尿液的收集容器。使用时,航天员需要用手抓住2个装置下而的长管子,并通过对管子用力,使整套装置贴紧身体。共样子像捅向自身的1个皮揣。航天员排泄小便之后,排泄物将随着管子向下进入收集容器。而大便排泄物还留在与航天员身体接触的装置里,里面有特制的大便袋,航天员需要用手将共取出,直接扔进垃圾桶。

由于太空中的飞船处于失重环境中,因此,航天员在使用“厕所”前要首先打开位于整套装置最末端的抽气装置,以便使排泄物一旦和人体分离,会立即向下运动,这与吸尘器原理一样,这就是所谓的“抽气马桶”。

由船的载重有限,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是越轻越好。因此,该套装置不少部位都是用塑料制成,重量都很轻,而且体积较小,平常不用的时候就可以放在舱内的角落里。

开展科学试验

神舟六号飞船将运送2名航天员进入太空,在入轨后有1人可以继续留在返回舱控制飞船,而另1人则可进入较为宽敞的轨道舱开展科学试验。当然,在这方面科学家要精心设计有关试验项目,航天员也要进行相应的培训。

改进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分系统

飞船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分系统用于为航天员创造合适的舱内环境,保证舱内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清除舱内有害气体,收集处理废物,提供用水和氧气等。因为神舟六号运行时间长,载人多,所以在以上方面飞船也进行了改进。

神舟六号飞船的设计重点是优化全船配置,减轻结构重量,合理安排新增设备在轨飞行工作模式,保证飞船的能量平衡,进一步提高飞船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目前,飞船的返回舱、轨道舱和推进舱分别开始舱段间的总装,发射飞船的长征2号F火箭也在紧张进行单机生产,2004年底全箭电气系统齐套。

(于兵摘自《太空探索》200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