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与“蛟龙”号亲密接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与“蛟龙”号亲密接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5年3月26日下午,山东省青岛市同安路小学报告厅里热闹非凡,伴随着10名小学生整齐有力的旗语表演,青岛市首届中小学海洋节“小海米蓝色课堂”系列活动在同安路小学正式拉开帷幕。

出席这次启动仪式的有“大洋一号”首席科学家、“蛟龙”号副总指挥杨耀民博士、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科技处徐兴永副处长等相关单位领导。在会上,同安路小学校长向杨耀民博士颁发了学校海洋科普专家的聘书,杨博士也带来了一场关于“蛟龙”号的主题讲座。

“地球上海洋的面积有多少呢?”这个问题没有难住同学们,可是当听到“地球上海洋的面积相当于两个月亮加上两个火星的面积”时,同学们震惊了。接下来杨博士介绍了“蛟龙”号的诞生和深海探宝的概况,为了增加同学们的感官认识,他展示了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同学们重温了“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与“天宫一号”海天对话时的激动时刻,也通过一幅幅画面让同学们了解了我国海试团队所取得的辉煌成绩,令在场的同学们受益匪浅。最后杨博士还给同学们展示了他在南印度洋第97次下潜时拍摄的照片:有在深海中翩翩起舞的蓝色海参,有摇曳着曼妙身姿的白色小鱼,有小巧玲珑的却能在水温达到100摄氏度的海底黑烟囱附近生活的小虾……精彩纷呈的海底世界让同学们为之震撼。

最后,杨博士用牛顿的名言结束了这次讲座:我们现在发现的成果就像孩童在沙滩上见到的漂亮的岩石,在它的身后,还有很多的奥秘可以去探索、去解答。

3月31日,同学们又跟随杨博士来到了位于即墨市鳌山卫向阳庄村的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有幸一睹“蛟龙”号深潜器的“芳容”。

在这之前大家都对“蛟龙”号深潜器有了大概的了解,但当面对着这长8.2米,宽3米,高3.4米的实物时,依然兴奋不已。曾跟随“蛟龙”号完成两次下潜任务的潜航学员杨一帆指着“蛟龙”号头部的两支铁臂介绍道,这就是灵活自如的多功能机械手,六个自由度的设计,使它不但能够轻松采集到小至5厘米左右的岩石、地质及生物样品,而且还能抓取20~30千克的重物样品。“那‘蛟龙’号是如何能够在海底工作而不至于浮上来呢?”张新群同学好奇地问,杨一帆接着告诉大家,因为“蛟龙”号下潜时两侧会带着总共700千克的压载体,下沉时固定在海底,上浮时根据作业深度抛弃压载体就可以了。“原来如此啊!”同学们恍然大悟。杨一帆还对“这些灯是干什么用的?”“蛟龙号如何在海底行进?…‘科学家如何观察海底的生物?”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最后,杨博士告诉大家,“蛟龙”号深潜器只能容纳三个人,包括驾驶员、潜航员、科学家,目前世界上能够潜入七千米深海的十位潜航员中,中国有八位,其中青岛就有两位。听到这里,同学们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杨博士广博的海洋知识、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也让同学们深深敬佩。

通过这次讲座及参观活动,同学们不但对“蛟龙”号又有了新的认识,而且对于我国的深海科学研究、海试团队勇敢拼搏的精神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最后杨博士鼓励同学们要好好学习,深入探索,将来也能够驾驶“蛟龙”号去发现海底更多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