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论欠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论欠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战略,是经济发展和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更加协调稳定,社会和环境的保护协调发展。本文详细介绍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弱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限制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并根据他们的特点,提出欠发达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经济增长;人口控制

一、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一)欠发达地区的涵义。一般来说,人们狭义地认为欠发达地区指的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而所谓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并非贫困地区,是贫困地区发脱离贫困后的过渡阶段过度阶段。当然,经济欠发达地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从经济角度来看,对经济和社会竞争力弱,如何缩小差距,提升区域竞争力,是欠发达区的必然选择,但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加强区域社会经济的竞争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然而,欠发达地区有更广义的内涵。在过去大多数人以从经济角度衡量为标准,从经济贫困角度来谈欠发达问题和定义欠发达地区的,而从可持续发展观的角度,不仅报告经济贫困,也应包括社会和生态贫困。因此,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或无协调发展是欠发达区的基本特点。以此来分析我国一些地区的贫困问题,发现欠发达地区不仅存在乏经济物质上的贫乏,更严重的是社会文化和生态贫困。这三者共存于我国欠发达地区,并呈现出很大的相关性,因此,要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实现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是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不对后代人需求构成危害的发展。

(三)欠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理解为:追求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最佳兼顾;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可再生资源的开发;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控制人口数量,提高质量,改善人口结构,消除贫困;全面发展的整体概念;当代和后代的代际协调发展。

总而言之,欠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是采取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相结合的策略,使经济发展,人口,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二、欠发达地区不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由于经济底子薄,思想观念落后,整体文化素质低,脱贫的内在要求强烈,导致了一些“不可持续”理念和行为的存在和发展。

(一)保守的经济发展模式。由于区域发展和干部业绩机制的错位,使欠发达地区往往会陷入急功近利的误区。为了摆脱贫困的经济沼泽,以损害社会环境、资源和群众长远利益为代价,地方政府“急干大事,突击政绩”,没有长远规划和战略眼光,使可持续发展难上加难。

欠发达地区一般采用传统模式经的济发展,管理粗放,寻求过快,高投入,造成企业资源消耗、低附加值,低生产效率,造成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而一些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已经把严重破坏生态资源的产业,采用“合资,扶贫”的幌子移植到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利用当地廉价的原材料和劳动力,开发潜在的市场空间,导致欠发达地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严重,给欠发达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的综合效益买下了定时炸弹。

(二)区际间欠公平性。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再加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还有人们为了地方和部门利益,缺乏整体意识和全局观念。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以损害周边地区的发展为代价,破坏了区域间的均衡发展,从而导致不可持续的发展。

(三)人口数量和质量上存在严重反差。在“自然—— 经济—— 社会”系统中,人类是一个关键因素,人口的数量和质量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而欠发达的人口数量和质量往往存在着严重的反差。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消费增加,将刺激各种资源的开发和生产,一定程度上产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争夺有限的资金,影响经济发展以及人口的素质改善。所以经常欠发达地区为“经济落后——人口迅速增长——人口素质下跌——经济更落后”的恶性循环。人口质量包括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而身体素质不仅与营养状况、生态环境密切相关,而且还与婚姻习俗有关。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交通不便,择偶范围窄,存在近亲结婚现象,这就直接导致人口质量差。

三、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中国欠发达地区的自然条件恶劣,资源贫乏:由于人们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环境保护意识欠缺,所以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低效的土地生产力;加之多地处山区,黄土高原区,自然灾害贫乏区,缺乏投资和经济落后。这些区域多集中在我国的中西部。现在简要地分折这些地区。

(一)自然环境。高原山区沟壑地形是我国欠发达地区的主要特征,其面积占西部总面积近75%-85%。部分地区是干旱,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相对偏低,多寒,昼夜温差较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再加上对草场和森林的破坏,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荒漠化,沙尘暴频繁发生。

(二)文化环境。历史上长期形成的相对封闭的区域特征和社会形态文化制约了欠发达地区的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思想,教育,科技水平相对落后。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欠发达地区在文化,思想,教育和技术水平和发达地区均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短期内差距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

(三)经济环境。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产出小,增长缓慢,主要收入来源为农业畜牧业和小型企业,自然条件和缺乏资源,企业缺乏投资兴趣。加之交通不便,更让大企业无动于衷。文化落后使得缺乏对网络信息的了解,使他们没有商业信息和知识,缺乏创业意识。而有创业意识的人,因为年收入额入不敷出,或所剩无几,加之没有相应的优惠贷款,所以无法实现。一些小企业愿意投资于这些领域,但由于环境的承载能力有限,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给当地人民带来更坏的结果。

此外,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存在,一方面是现代化的经济部门,主要是国有企大中型企业,另一方面,落后的地方工业、乡镇企业和低效率的牧业,二者对比非常显著。且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技术含量低,欠发达地区资源开发是以中央垄断的方式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运作。因此,这些地区主要是以初级产品为主的一、二产业居主要地位,竞争力弱,附加值低,无技术含量的初级产品,很难适应市场的变化。

四、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一)调整评价机制,加强政府职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关键在于政府的行动。为了尽快使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步入正轨,应做好以下三方面:(1)对政府的行为提出更高的要求。经济欠发达地区领导干部应该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一心为公,维护本地区人民的共同长远利益,结合本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生态环境,人口,技术实力和区域经济的特点,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理论和扶贫技能,从战略的高度提出适合该地区的持续发展的政策和长远规划。(2)完善法律法规。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国家必须建立一个有利的信贷和税收政策,鼓励投资和创业,促进大学生投身于家乡的建设。(3)建立新型的评价和考核机制。通过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率和效益,从农民的负担轻重,当地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衡量干部的优劣表现。(4)实行强大的执法监督机制。在各级政府关于经济发展的综合决策过程中,吸纳环境管理部门的参与,同时考虑到环保的要求。

(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资源稀缺和人口过剩的矛盾严重制约了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注意欠发达地区传统的消费和发展模式的利弊,人口增长的发展要寻求与节约资源、环境保护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欠发达地区应加大运用经济手段,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与经济实体利益相结合,以发挥经济手段对经济主体的激励作用,实现环境资源的最有效配置,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和社会福利水平。充分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立足当地资源优势,重视再加工和初级产品的深加工,改变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率的状况。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以节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的开发和利用沼气能源。各类设备的改造,提高节能装置的研究和应用,节约用水,提高污水处理和再利用,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开垦荒地,改善土壤质量。加强珍稀动植物,生物能源,提高能源利用和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三)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在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关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群众,对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群,有关部门本着就地就近转移剩余劳动力的原则,牵线搭桥,促进扶贫活动,加速了经济发展。

(四)加强教育,引进技术,培养人才。进一步加强金融教育,科技,农业和卫生的财政投入,加大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采取具体措施,以稳定西部高校教师。在落后地区“学校无用论”广泛传播,错误地诱导家长和学生的意识。我们要提供奖励,以增加对大学“绿色通道”的宣传,以鼓励农民供养孩子上学,加大高技术研究和西部基础设施建设,西部农业科技投资,社会福利的投资,促进技术(包括新产品的种植,利用新工具,科学的方法)到农村,提高养殖和水产养殖生产,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提供医疗设备,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实现优生优育,定期实施农村农村文化,提高欠发达地区群众的思想觉悟,真正消除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和教育的普及性,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密切发展各类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技术和教育结合的战略。

五、结语

以可持续发展观作指导提出相应的战略对策,使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目标的同时也实现了长久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所以不能急于求成,要坚持走下去。综上所述,在这个指导思想下,我们应该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建立完善的优生优育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合理开发和集约高效利用资源,不断提高资源承载能力,形成健全的可持续发展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共享和决策咨询服务体系;大幅度提高社会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程度。如此才可实现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改变经济不平衡现状,缓解经济发展与坏境和社会的不协调现状。(作者单位:贵州大学)

参考文献:

[1]张艳菊,浅论欠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J].高校讲坛,2009,33.

[2]胡鞍华,王亚华,西部开发应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11.

[3]张曦,陈赤平,浅议西部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可持续发展[J].贵州民族研究,2013,2.

[4]牛继强,徐丰,刘明华,田三春,经济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1.

[5]郑伯红,内陆型经济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J].热带地理,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