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IP RAN技术和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IP RAN技术和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无线接入网从3G向4G演进的过程中,流量的迅速增长对承载网的带宽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目前基站传输普遍采用SDH作为承载技术,无法实现带宽的统计复用。为积极布局LTE网络建设,各运营商都结合自身特点采用了PTN/ip ran等新型的分组传送技术进行组网。本文从数据专业的角度出发,对比PTN与IP RAN的同时,以IP RAN的现网实验结果为例,分析了IP RAN对3G/4G流量的承载细节和网络试点经验,提出了基于IP RAN的综合承载网对未来网络发展的设想和建设思路。

【关键词】IP RAN流量

一、背景及概述

2009年1月7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分别获得TD-SCDMA、CDMA2000和WCDMA牌照,中国正式进入3G时代。随之而来的是各类移动互联网业务的蓬勃发展,即时通信、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微博、手机视频等应用近年来持续快速增长,对网络的带宽消耗也越来越大。

目前,电信运营商热点区域基站配置基本为DO双载波或三载波,基站传输普遍采用SDH方式。而配置8*E1的DO三载波基站均有不同程度的传输溢出现象,大批基站传输带宽出现紧张,对基站下的用户感知造成了不良影响。基站带宽的不足无法仅仅通过传输扩容来解决,特别是建网初期规划的基站接入层传输环网一般按照5-6个基站构建STM-1环网,环网最大带宽容量仅为63*2M,已无进一步扩容的空间。

未来两年内,随着无线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基站的1X和DO配置将达到四载波以上,最大的传输需求预计为16*E1,传统的传输接入网已无法支撑业务的发展。为了应对将来持续增加的移动数据业务需求,便于接入传输网的不断扩容,各大运营商都在积极进行基于MPLS技术的新一代接入网建设。

二、PTN与IP RAN的技术差异

谈到基于MPLS技术的新一代接入网,必然会引出PTN与IP RAN两种技术实现方式。PTN与IP RAN技术选择之争从标准制定之日起就不曾有过丝毫平息,各大运营商基于自身网络和业务承载的特点,做出了适合各自发展的技术选择。中国移动高举PTN大旗,在二干传输和城域内如火如荼地建设PTN网络,中国电信结合已具相当规模的CN2骨干网和IP城域网,在接入层面试点建设IP RAN承载网。

两种技术相比,PTN技术更贴近于传统传输思维,更像引入MPLS-TP技术实现电路带宽统计复用的新型传输技术。而IP RAN技术是在传统IP MPLS技术上,引入面向连接、端到端的资源分配、OAM、统一的可视化网管和同步能力等传输网特征,实现的一种新型IP承载技术。无论PTN或IP RAN都是对传统传输网和传统IP网的一次技术融合。

有种观点认为IP RAN与PTN区别在于设备工作在三层和二层,作者认为这种观点较为片面―――未来PTN也会逐步具备丰富的三层功能。两种技术细节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标签弹出机制的不同

IP RAN基于IP MPLS技术,与PTN的核心转发原理基本相同。PTN的MPLS-TP技术实际上就是MPLS减去IP转发部分,实现端到端的标签转发。具体来说,IP MPLS协议定义P路由器按标签进行查找转发,并在最后一个P路由器的出端口上弹出标签,将报文转发给PE路由器后,PE路由器通过路由查找的方式将IP包转发给CE。

而PTN是端到端的标签转发,倒数第二跳不弹出标签,而在MPLS域末端的PTN上弹出,然后以IP方式与异厂商PTN以UNI接口方式互通。从数据专业角度去看,这种方式其实可以理解为P路由器与PE路由器合设。

(2)控制机制的不同

无论IP RAN或PTN都具备控制层面与转发层面。IP RAN的路由器之间通过标准的MPLS协议实现信令互通,控制层面的功能设置在路由器中,路由器之间,一台路由器与另一台路由器按IP MPLS的标准协议互通路由信息,在路由器内部,控制层面将转发策略下发给转发层面。由于IP MPLS协议的标准性和开放性,不同厂家之间的IP RAN互通是可以实现的。

PTN设备的控制层面功能集中在网管平台来实现,网管与转发层面的交互由各厂商的私有协议定义,目前业界无通用的接口定义标准。可想而知,某厂商的PTN设备不大可能受理其他厂商PTN网管的指令,如图1所示。

PTN的这种实现方式也就是异厂商PTN设备的NNI接口不能互通,形成了PTN的端到端同厂家特性。

三、对IP RAN的理解与设想

3.1IP RAN的带宽节省

目前基于SDH承载基站业务情况下,基站业务经传输SDH平面汇聚,接入到IPBH(IP Black Hole)设备。IPBH作为SDH与IP的转换设备,与传输网通过155M电路对接,与CE通过GE电路对接。

基站的接入带宽为n*2M,映射进信道化的155M SDH电路传输到IPBH侧,由于SDH提供的刚性管道,无法实现基于包/帧的复用,因此从基站到IPBH之间的所有层面传输通道带宽大小相等。由于传输不提供SDH内部流量的统计数据,而SDH传输的流量将全部由IPBH转发给CE,因此SDH内部实际流量等同于IPBH与CE之间电路流量之和。

X运营商X地市IPBH与传输设备对接带宽为63.24G,而IPBH与CE互联电路双向流量最大值仅为1859.16M。可以计算出得SDH传输通道内的平均带宽利用率为1859.16Mbps/63.24Gbps*100%=2.94%。SDH与IP RAN承载基站流量的区别可如图2所示:

IP RAN对带宽的节省主要体现在带宽统计复用性,该复用性主要是由于业务可以共享带宽,并且业务的流量存在错峰叠加的情况。复用性是基于海量数据的统计复用情况,因此对核心层的带宽节省最为明显;对于接入层,由于一个接入环上节点较少,而且物理位置间隔较近,环上所有节点到达峰值的时间点也几乎相同,因此建议在接入层上按理论最大带宽进行预留配置,而在汇聚层与核心层可以根据流量预测适当配置。

3.2IP RAN对接入光缆网的影响

IP RAN对接入光缆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大客户业务上。目前X运营商X本地网的大客户接入均通过点到点光纤方式,实现客户接入点与运营商端局的互联。因此,接入光缆网的建设主要以端局为中心,在端局覆盖区域内呈发散状。

IP RAN接入网建成后,客户的业务接入不用再向端局进行汇聚,而只需连接到最近的IP RAN A路由器。由于IP RAN A路由器比端局更接近用户,因此用户与运营商设备之间的光缆距离更短,光缆故障概率也更低。未来,接入光缆网的建设将以IP RAN接入点为中心汇聚点,端局覆盖范围内出现多个分散的小型汇聚点的架构,如图3所示。

这将会对接入光缆网的规划与建设带来颠覆性的影响。

四、结束语

IP RAN作为一种新型的接入承载技术,有着显而易见的容量大、扩展性好和成本低廉等优势。目前,IP RAN技术已在中国电信各省级公司进行了大规模试商用,积累了大量的现网经验,迈出了最为关键的一步。然而,与任何其他新技术一样,IP RAN技术真正要得到广泛的应用还需要不断完善,要经过长时间的现网运营检验,才能真正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