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信用评级是担保业生存的关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信用评级是担保业生存的关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担保是通过对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服务而取得业务收入的高风险行业。担保机构的信用评级,是对担保机构在一定经营期限内所负各种或有债务和现实债务的履约能力和履约意愿的评价,是对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和财务实力的综合评估。

担保机构信用评级方法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经营措施与经营成果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主要对经营环境和环境风险管理、竞争能力和操作风险管理、担保项目评审和项目风险管理、担保组合和总体风险管理、财务实力和现金流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综合评价担保机构的履约能力和履约意愿,并把评级结果公诸于社会公众。

信用评级迫在眉睫

信用评级是担保机构开展担保业务的基础。从市场规则的角度看,信用担保机构本质上是以自己的信用为主要资本拓展业务并赚取报酬的机构,即通过承担一定的信用风险,提高被担保企业的资信等级,获得风险报酬。因此,信用担保机构有无信用及提升信用的作用大小,是其能否获得业务及报酬和报酬多少的基本依据,是担保机构运作的基石。

从我国的实践中也可以看到,一些担保机构由于信用高,其担保可以获得各方面的认可,从而快速拓展担保业务。同时也有相当多的担保机构不易获得认可。因此,担保机构的信用等级高低实际上是其业务开展的基础和获取收入的前提。国际上专业信用担保机构在开展业务之初就会寻求评级机构进行信用评级,作为其开展业务与定价的基本依据。因此,信用评级是担保机构开展业务和运作的基础。

信用评级是担保机构与银行合作的重要参考。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作为银行与担保机构开展业务合作并合理确定风险分担比例的参考依据。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信用信息独立揭示的原则确立,金融机构对借款企业信用评级和信用信息的“自贷自评自”也越来越多地受到政策限制。

担保机构的信用中介服务性质,决定了自身与金融机构合作的广泛性,以及与某一金融机构合作信息的有限性。金融机构仅凭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资料难以全面了解合作对方的经营状况,如合作银行家数、担保放大倍数、担保或有负债、风险代偿能力等情况。因此,建立金融机构对担保机构外部信用评级报告的使用机制,是银保合作开展业务,共同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当务之急。信用评级不仅可以引导金融机构认识担保机构,把握担保风险,而且可以依据评级报告,决定是否与担保机构合作以及合作的广度与深度。

信用评级是担保机构强化风险管理的工具。中小企业自身的高成长性和高风险特点,决定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面临着高风险。风险管理能力是担保机构能否持续经营的基础。担保机构的信用评级就是对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制度、过程、程序进行调查和分析,对担保项目拓展、风险控制措施以及实际风险进行判断,对担保组合进行分析等等。通过信用评级机构的分析和判断,担保机构可对自身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水平作出更好的评判,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健全风险管理。

信用评级是担保行业自律、同业合作的前提。首先,行业组织开展行业自律管理,需要通过信用评级公开和专业的平台,切实了解和考察担保机构的信用信息,实行行业自律。其次,担保机构是国际公认的高风险行业,信用担保的有效运作亟需形成同行业之间信用信息的识别、预防、控制、分散、化解风险的长效机制。再次,随着担保业的发展,会形成同业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开展共保、分保、再担保等业务,也需要信用评级这种专业的、能全面揭示合作对方业务运营和风险代偿信息的手段。信用担保机构之间开展联保、再担保等业务时,可将对方的信用等级作为制订相应信用政策的参考依据。

评级要素

评级方法采用要素分析法,从影响担保机构信用状况的五大要素入手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

环境要素:这是影响担保机构信用状况的外部条件,包括:法律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监管环境等内容。环境要素对担保机构的信用状况有时可能影响很大,例如税务法规、财务法规、利率汇率、产业政策、物价趋势等等,对担保机构都有可能带来冲击,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另一面。而且这些冲击都是担保机构无法进行控制和调整的。例如国家宏观调控银根紧缩,大量中小企业倒闭或逃废债务,担保机构将难以生存,甚至会由于它的破产引发金融机构的全面危机。

基础要素:这是影响担保机构信用状况的内部要素,包括机构素质、规模实力、风险控制机制、规避和分散风险机制等内容。担保机构信用状况,同这些基础要素紧密相关,不是短期内能提高的,是经过长期努力的结果。基础扎实,信用状况必然可靠,除非有特殊情况。基础不扎实,经不起冲击,即使信用状况目前可靠,也不能持久。

动力要素:体现为担保机构的经营能力、成长能力、发展前景等内容。有的担保机构当前信用状况不好,但是担保机构的经营能力很强,成长能力很强,发展前景很好,信用状况被动的局面就会及时扭转;反之,企业的经营能力很差,成长能力不佳,发展前景暗淡,即使现在担保机构当前的信用状况很好,也会很快衰退下去。担保机构必须具有竞争观念、市场观念、效益观念和开拓观念,这是机构加强风险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原动力。动力要素为推动担保机构不断前进,改善其信用状况具有强大的作用力。

履约要素:履约情况是机构信用状况的根本表现,也是信用评价的主要内容。对于担保机构信用评价这样的专项评价,最后要从机构的履约情况表现出来。这种履约情况不但是一般意义上的机构偿债情况,更主要的是机构在对政府和银行作出承诺的兑现。

运行要素:担保机构运行的优劣及担保机构的经济效益或盈利能力高低是担保机构信用状况的根本。经济效益通常是指人们生产经营活动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与产出的经济成果的比较。担保机构经济效益的实质就是要以尽可能少的资本投入,取得最大的担保利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担保机构只有提高经济效益,才能生存和发展。因为市场经济需要通过竞争实现优胜劣汰,没有竞争就没有市场经济,担保机构如果不提高经济效益,就有可能在竞争中失败。而利润是担保机构经营业绩的最重要指标,也是担保机构经济效益的直接体现。

目前,全国已经有多个省、市启动了对担保机构的第三方信用评级,担保机构的信用评级已经成为进一步健康发展担保行业的有效途径和有力保障。杭州市自2002年开始对在其行政区域内的担保机构进行了信用评级。3年来,杭州市在担保机构开展信用评级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评价体系和评价质量。政府部门在考虑和制定有关政策的过程中,比较关注和重视担保机构信用状况。担保机构本身的内部风险管理水平和外部的社会影响力也在逐步通过信用评级机制而得到提高和扩大。

言论

信用体系需要多部门协作

现在很多企业一方面苦叹商机太少,而另一方面对一些到手的商机因对对方缺乏一定的了解而又畏手畏脚,做怕上当受骗,不做又怕失去良机。全面推进工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建立以经济户口管理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手段,以企业信用体系为目标的新型工商行政监管体制已势在必行。

这一体制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以工商所监督管理为基础,以分级管理和属地管理有机结合为原则,以计算机网络为手段,对市场主体监督管理实行上下联动的新型监督管理体制。

在基层工商所与各级工商局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递登记、检查、处罚等信息,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建立各类市场主体数据库,将其登记、年检、检查、处罚、合同、消费者、奖励等信息录入计算机。

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与银行、税务、劳动、质监、法院等部门的有关数据库的链接,形成一个市场主体比较完整的“信用”数据库,建立起企业信用体系。

信用体系需要跨地区协作

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不但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反之也同样可以促进工商监管职能的到位。通过这一体系建立相应的监管制度,如风险预警制度:对一些不合格或经营不正常的企业做提示,以提醒与其有业务往来关系的经营者采取自我保护措施;法定代表人不良记录制度:即将公司董事、监事、经理以及企业的法定代表人的违法行为进行记录,对列入“黑名单”的人员限制其在公司担任董事、监事和经理以及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提高此类人员的市场准入“门槛”。

随着工商登记不断降低“门槛”,领取工商营业执照越来越方便,这也给一些人提供了钻空子的机会――在一个地方领取执照经营不下去的时候还可以到另一个地方重新申领一份营业执照。那么借助企业信用体系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而建立信用体系后,当该企业不再经营后,如果不办理注销手续,那么该负责人以后在同一地区或其他地区都不可能再申请营业执照。

资源共享应优先于数据安全

信息资源的共享是信息化的灵魂,同一个信息共享程度越高对我们工作的帮助就越大,信息的价值就越高,我们的工作力度、效果以及职能也就会相应地得到提高。共享一个标准的基本信息,比自己仿造一个基本信息要准确、经济得多,同时共享也可为其他部门信息化建设节约大量资金。因此不能单纯地搞一个内部的局域网,仅仅实行内部的文件传输和资源共享,或者搞几个局域网的联网,那也只能是几个部门的联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工程。

与此相比,数据被破坏所造成的风险是有限的,可以控制的。我们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优先考虑数据共享,而把网络数据安全的问题交给专业的技术人员去考虑解决。

在公开企业信息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将企业的公开信息与企业的商业秘密和隐私相区别。我们所公开的信息应该是对增强市场主体的信誉有很大好处的,也是有法律依据的,而且要保证披露过程的公平和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