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寻求教育的理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寻求教育的理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对于教育的理性认识是教育哲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教育的对象是人,有理性的人。文章从教育与人生出发来探讨理性与教育的关系,从而寻求那久违的教育理性,最终达到教育与理性的和谐。

关键词:教育;理性

一、 理性与人生

“理性”一词,含义颇多,这里探讨的是哲学视野下的概念。在西方哲学中,各种哲学学派对理性有不同的看法。斯葛多派认为理性是神的属性和人的本性;唯理性论把理性看做是知识的源泉,只有理性才是可靠的。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理解的“理性”是“人的本性”。到了中世纪,宗教神学家们直接将“理性”看做“神意”,使得“理性”屈服于“信仰”。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们认为“理性”是人的自然属性。17世纪笛卡尔把“理性”与“自然性”区别开,认为理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理由。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者把“理性”作为衡量事物的唯一标准,凡是符合人性的就是理性,主张把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现存事物的尺度,建立一个永恒正义的理性王国;在德国古典哲学中,把理性和知性相对,作为认识的一个阶段。到了19世纪末,“理性”的概念中已经完全脱离了神秘性与自然性,成为一种纯粹的认识论范畴。[1]

康德是较早对“理性”进行分类的人,他将“理性”分为“纯粹理性”和“实践理性”;继康德之后,黑格尔提出“积极理性”和“消极理性”;继黑格尔之后,韦伯将“理性”划分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基于以上分类,我们可以给“理性”下个定义:“理性”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在一定的规则下就某一问题应用概念进行推理或认识的一种能力或思想活动。

二、 理性与教育的现状

自苏格拉底以来,对于教育的哲学分析就没有间断,他认为哲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澄清人们的思想,了解什么程度上一个人的言论是正确的,并且要求人们理性地思考而不是通过武力来与他人的思想达成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对于教育应该从哲学的理性去思考,去辩证地看待教育问题,不能将其仅仅局限在教育的范畴,应该把它放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去看待、分析。从而正确认识教育的意义,分析教育的理性,对教育有一种哲学的理性思考。假如不具备这些素质,对于教育的研究就是片面的,不正确的,没有经过理性思考的。

教育的对象不是无生命的自然物质材料,而是有思想、感情、个性和主动性、独立性、发展性的活生生的人。[5 ]教育对象是有理性的人,所以理性对于教育必然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教育作为人生命中的一部分,必须要尊重人的理性发挥,使得学生在教育的起点时便能感觉到教育的理性。在自己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积极探索,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性,能够及时反思自己的过失,最终能够向“智者”的方向发展。理性的教育可以让学生找准自己的方向和定位,能够不在生活和学习中迷失自己,找不到自己,从而发生一些历史上的悲剧。

教育应该紧随国家制定的政策,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疏漏,难免会有不适应的地方,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落实是个艰巨而有伟大的过程,如果没有教育理性的支持,所有教育者并不具备这种理性,我们的教育还谈何“改革”? 谈何“发展”?所以我们要求教育者要有直面现实的勇气,有爱国、爱校、爱教育、爱学生的奉献精神、有坚持不懈的求索精神,这样我们的教师不再是以前简单的“教书匠”,我们最终的追求目标是让我们的教师都成为“思想家”,在自己的教书育人过程中发挥自己应有的光和热,教书匠与思想家的最本质区别就在于有否足够的“理性”。 如此以后我们的教育就会朝着既定目标奋进,即使其中有很多困难,也会在这种精神的领导下迎刃而解。

三、寻求教育的理性

我们需要教育家发挥其作用,发挥其理性,教育家办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教育理性的回归。总理在2007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的是教育家办学,而非现在大量存在的“企业家”办学,大家都将教育产业化了,一味追求功利,以为只要有了升学率,一切都是小事。校长都成为社会的工具和附庸的话,我们的教育还谈何发展?我们的社会还谈何发展?校长不仅仅拥有行政上的权威,更应该注重的是要成为学科带头人,要成为教育专家,有自己的学术成果,能够带领学校的科研大发展,心中应时刻提醒自己“要心存教育”。如果一个学校的校长只是一个“外交家”,一个“实业家”,那么这个学校很难会有大的发展,最起码在学术上有建树是很难的。有人说“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或许就是这个意思。

教育需要理性,我们应该理性培育教育,这就需要我们理性地看待教育的成绩,理性地看待教育的困难和问题。教育改革发展所取得的重大成绩,固然令人欣喜,但我们绝不能头脑发热而飘飘然,应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看清楚我们所处的位置、所在的方位,既要充满信心,又不因盲目乐观、沾沾自喜而迷失方向,甚至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对教育的困难和问题,我们也应当多一些理性,既要冷静地对待,又要理性地思考,更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去积极地解决。当前教育的困难和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是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虽然这些困难和问题,尤其是一些历史性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全部解决的,但通过努力是能够予以逐步解决的。因此,我们既不能视而不见、漠然处之,也不能失去信心、畏难厌战。[2]

教育,呼唤理性,理性,影响教育!我们的教育应该把握好自己的理性化思维,在理性化的轨道上驰骋,最终不会偏离其最初的理性目标!

参考文献:

[1] 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84.

[2]王毓殉.关于优质教育的理性思索[J]天津教研网2004(12).

作者简介: 刘晓(1986―),女,山东淄博人,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0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社会学研究。

李化树(1964),男,四川西充人,研究员,西华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