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视障儿童的亲子类共游玩具设计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视障儿童的亲子类共游玩具设计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玩具的开发不仅要考虑儿童的年龄和智力阶段,更要考虑各类儿童的需求。“共游玩具”,顾名思义,就是大众都可以玩的玩具,既无需增加成本,又能照顾特殊人群的需求。余虹书中说明“共游玩具”:“共游玩具是可以让小朋友们一起玩的玩具,也就是不论一般的小朋友,还是身心有障碍的小朋友都可以玩的玩具。如果一个玩具可以让一般小朋友和身心有障碍的小朋友都可以玩,甚至能促进小朋友的学习和互动能力,或是能引导、帮助发育迟缓的小朋友,这样的玩具就有通用设计的观念了。”目前市面上的玩具虽然种类和数量远远超过儿童需求,但是基本都面向健康儿童,忽略了残障儿童的需要。

此外,儿童年龄小,心智发展不成熟,感知经验积累不够丰富,需要大人陪同玩才能发挥玩具的作用。对于残障儿童来讲,家长的指导和帮助更加必要。据资料显示,家长有意识的指导并参与儿童玩玩具的过程对儿童的智力培养和性格塑造的效果比儿童自己玩玩具的效果好得多。虽然玩具的设计师们开始着眼于开发各类亲子玩具,但往往把使用对象考虑过于简单,没有把通用设计理念运用在玩具设计中,缺少对亲子玩具设计的细致研究。本文选取视觉残障儿童为研究对象,分析视觉障碍儿童和家长之间的沟通障碍和共性需求,从造型,功能,色彩,听觉,触觉,教育等角度研究适合视觉障碍儿童的共游玩具,以实例形式解析设计亲子类共游玩具的方法,为亲子共游玩具的设计提供参考。

亲子类共游玩具用户分析

根据视觉残疾标准,视觉障碍者按残疾程度分为全盲,低视力等,按视觉残障原因分为先天和后天,因此亲子类共游玩具用户分析主要考虑视觉残障种类和程度。

1.先天全盲(0-3岁)

本文将三岁以前发病的儿童归为先天全盲在于考虑儿童记忆能力尚未形成,这些儿童的视觉记忆处于反射和短期记忆阶段,视觉经验尚未存留在大脑中,缺乏进一步建立视觉记忆的基础,对事物的认识跟先天视觉残障遗传儿童类似,只能靠听觉和触觉认识事物,对世上万物并没有视觉认识。正同“盲人摸象”故事讲述的一样,这些儿童对事物认识往往会不完整,共游玩具设计考虑先天视觉残障儿童的适应能力,具有丰富的声音、易于操作的特性,尽量帮助他们认识完整事物。

2.后天全盲(3岁以后)

后天全盲占视觉障碍群体80%以上。他们对事物有一定视觉认识,但是因发病年龄以及受教育程度不同,认识水平差别很大,因此把这类人群大体划分为“低龄全盲”、“学龄全盲”、“成年全盲”。这类人群发病年龄处于人格和心理塑造和完善阶段,突然发病给这类人群的自尊心严重的打击。因此共游玩具设计要考虑给予他们的足够尊重,让他们能够平等的去玩玩具。

3.低视力

低视力患者是指经过治疗或标准的屈光矫正后仍有视功能损害,其视力小于0.3或者视野半径小于10度的人群。这类视觉残障患者往往被忽视,他们虽然能够感受光感,但是所拥有的视力不能够像正常人群一样玩玩具。通过接触低视者,发现他们反感将他们等同于盲人,平时也会尽量表现和正常人一样。共游玩具设计考虑通用设计易感性原则,帮助低视力者轻松的感受到提示信息。比如国际上贴有拉不拉多牧羊犬的盲文标识,是专门为视觉残障儿童设计的玩具。

4.色盲

色盲可分为红绿色盲、黄蓝色盲、全色盲、全色反色盲等。由于色盲人群对色彩的特殊需求,设计时可以考虑用其他符号代替颜色识别。

亲子类共游玩具是指适合家长跟孩子共同玩的玩具,因此面向视觉残障儿童在用户分析的过程中不仅包括视觉障碍儿童的需求分析,还包括家长需求分析。因此面向视觉残障儿童的亲子类共游玩具的参与者用户需求分析需要分别考虑儿童和家长的视觉状况。本文根据视觉障碍的种类和形成原因,选取武汉某小学视觉残疾的25名学生及父母,对这些儿童和家长的视力状况做数据统计,用(最可能)、(较多可能)、(较少可能)、――(不太可能)进行标注(如图1所示):

从图1分析可知,儿童视觉有障碍,家长视觉有障碍可能性很高。儿童视觉有障碍,家长也可能健康。色盲的遗传性高,一般儿童先天色盲,父亲或者母亲肯定为色盲。

亲子类共游玩具设计实例分析

通过用户分析,全面了解亲子类共游玩具的参与者。本文以作者设计作品《拉出井底之蛙》为例,从造型功能设计、色彩设计、听觉设计、触觉设计、教育设计角度研究适合视觉残障儿童的共游玩具设计方法。

此玩具是一款适合儿童和父母轮流参与的玩具,玩者通过感觉判断青蛙真正的爪子,当拉到错误的爪子时,青蛙没有反应,当拉到真正的爪子时,青蛙会通过惊喜的叫声进行反馈。每次完成一轮后,机构内部会随机改变真正爪子的位置,(如图2所示)

1.造型功能设计

依据通用设计原则简单直观原则,玩具造型和功能要简单。视觉障碍者由于视觉缺陷,如果玩具造型复杂不利于儿童认知的形成,功能复杂会影响玩耍,挫败感也会影响儿童的自信心。玩具在造型设计上,应把重点放在了使用功能和结果反馈功能设计上。

该设计使用功能区通过功能复制方式,提醒和诱导儿童去拉。玩具的玩耍方法很容易掌握。反馈区用可爱的脸部表情和声音的变化提醒使用者,其他区域设计尽可能简单。玩具反馈很容易掌握。在功能设计上,通过轻轻拉的方式完成玩耍任务,任何人都可以玩。

2.色彩设计

很多设计者认为视觉障碍儿童看不见,不需要考虑颜色,这是他们对视觉障碍儿童认识的不足。因为在视觉残障儿童中,低视力和色盲占了绝大多数,我们同样不能忽略。而在低视力和色盲儿童中,颜色非常重要。低视力者拥有很强的感光力,能够感受到物体的颜色。而色盲人群,只是分辨不出几种颜色。因此颜色是共游玩具设计中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而且要比一般玩具设计考虑的更加全面。颜色应该选择柔和的颜色,是考虑给低视力患者关爱。尽量避免在操作区同时使用红绿,黄蓝颜色,减少色盲人群操作失误。

该玩具在功能区的颜色设计用了反白方式,用白底来衬托绿色爪子,方便色盲人群辨别。白色是最“通用”的颜色,通用设计理念设计者可以将重要区域反白的方式,这样不论是色盲还是色弱的儿童都能分辨得清楚。白色可以反射所有光,低视力能够产生光的感受。白色还是光明的象征色。白色有公正感觉,给玩具参与者一个平等参与的感受。小部分采用了绿色,绿色给人的感觉是,健康,安全,希望。绿色运用在操作区,让参与者放心的玩耍。

3.听觉设计

儿童视觉受到损失,需要听觉和触觉来弥补。由于后天的训练,残障儿童的听觉会比一般人更灵敏。玩具设计如果能够在听觉上花点心思,会很好的辅助眼睛残障者玩玩具。

该玩具在设计的时候巧妙的利用了材质,每次游戏12个爪子中的1个爪子所对应的齿轮会随机与青蛙头部的齿轮咬合。齿轮发出的声音会跟其他11个爪子所发出的声音不同。

通过齿轮声音差异,视觉障碍儿童能够很好的判断爪子。在每次选择正确的爪子后都有相应的音乐提示,使得不能看到青蛙表情的视觉残障儿童也可以判断游戏输赢。在玩具设计上,没有看到一点为特殊群体设计,却实际上特别考虑了眼睛残障的儿童。设计自然,达到共游玩具的目的。

4.触觉设计

为了消除视觉识别的弱势,考虑玩具的触觉设计也很必要。玩具表面要圆润,尽量采用柔软、光滑的材质,避免使用冰冷、刚硬材质,以免损伤肌肤。通用设计原则要求尽可能的减少体力负荷。共游玩具的设计要考虑不同年龄层儿童体力和抓握能力,尽可能让使用者有效、舒适地使用。

本玩具整个造型光滑圆润,而且通过触感,能够让视觉残障儿童轻松感受到如何使用此玩具。特别是在功能区的设计上,大小尺寸考虑用户的抓握的舒适,而且在设计前对功能区的爪子的尺寸做精心设计,以2岁宝宝的抓握力度作为拉力拉出的最大阀值。在爪子下面设计了盲文,帮助视觉障碍用户辨别爪子位置。(如图3所示)

5.教育设计

玩具是儿童成长必不可少的伙伴。通过玩具对儿童进行教育,会让儿童更容易接受。雷内尔(1979)经研究后指出,视觉支配着几乎所有的早期学习阶段,并为许多更高的心智过程打基础。盲童视觉方面的障碍,只有靠良好的教育训练才能得到补偿,才能使其心理正常发展。通过玩具进行教育对视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很有意义。

该作品创意源于寓言故事《井底之蛙》,表层含义是让玩家判断井底之蛙的爪子,把它从井中拖拽出来让它的视野开阔。深层寓意是提醒儿童打开视野。儿童在玩玩具的时候会自然的把这个观念记忆在心,起到教育作用。

亲子共游玩具设计总结

通用设计理念考虑能被失能者所使用,更能被所有的人使用。 通过用户分析和实例分析,亲子共游玩具的设计变得简单。亲子类玩具设计要做到找到儿童与家长的共性需求,消除儿童和家长之间的障碍。比如该作品在声音设计方面,利用齿轮咬合不同爪子所发出的声音不同,帮助视觉残障者,也不会让健康玩家感觉不自然。颜色设计方面巧妙的利用玩具特点结合色彩心理学知识进行设计,让健康玩家感觉自然。玩具设计操作简单,充满教育意义,家长和儿童没有感觉不便,能够达到亲子目的。玩具设计巧妙、自然,适合不同人群,达到共游玩具目的。

目前对亲子玩具需求还在不断增加,中国作为玩具第一生产大国,更要重视亲子类玩具的设计。本文以视觉障碍儿童的亲子类共游玩具的为例,建立一套完整的设计思路,为亲子类共游玩具的设计提够参考。希望能够解决亲子双方的沟通的问题,给特殊儿童更多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