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社会工作课程改革综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工作在协调社会关系、防止社会冲突和解决社会问题等方面显示出了重要作用。社会工作从业者的社会地位也在不断提升。作为为社会输送专业人才的机器,社会工作教育的地位在社工领域中越来越重要。随着社会工作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工作课程设置改革也迫在眉睫。
关键词:
社会工作;课程改革;教育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自2006年开始,国内的社会工作制度迎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开始致力于改善民生,不断创建新的社会服务体系并且开创新的社会管理模式,这是中国社会福利时代到来的标志。与此同时,我国正处于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因而,社会工作在协调社会关系、防止社会冲突和解决社会问题方面显示出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自改革开放开始,我国中、高级社工专业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对于社会福利政策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发展壮大社工专业人才队伍,并且满足当前日益增长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社会服务需求,都成为了敦促我国社会工作教育不断前进发展的动力之源。同时,面对如此机遇,如何对高校社会工作教学进行改革,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并且力求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这已经成为了社会工作者们不断思考的问题。
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我们可以发现,在关于课程改革的研究中,国外研究偏向宏观研究,例如社会工作教学中的性别泛化,或者是知识征服下的性别差异,或者是女权主义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教学及服务,其立足在于社会工作教学和服务的整体观点,对于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社工界都有参照意义;而国内研究偏于微观,更多的是具体研究某一门或者某一类课程的教学方式的改革,其立足点在于一个区域或者一个学校,甚至是某个学校的某门学科,内容具体详实细化。在目前国内关于高校社会工作教育课程改革的相关研究中,研究的重点一般放在社会工作实践课程上,对理论课程和整体课程设置的研究相对较少。也有学者选取某个学校为研究对象,对该学校的课程设置进行评估研究,但是基于样本差异性以及样本学校所在地区的差异性,研究所得结果只适用于选取的样本学校。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工作也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对社工课改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有学者提出,中国大学的社会工作课程设置改革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实现培养目标应选择哪些课程及其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二是各课程间在内容和呈现方式上如何互相配合和衔接”。关于我国课程设置现状,根据学者们的观点可以总结为一下几点:
1.现在的课程体系中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践课程教学配置出现了不均衡的现象,课堂教学占据了较大的比例,而实务课程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同时,课堂所教的以社会工作的相关技巧为主,却缺乏了作为社会工作者应具备的实用性和批判性精神的训练,社会工作课程在设置的时候应当尝试反思性的课程设置模式;
2.目前高校的社会工作课程设置以科目为本,这种模式具备了规范化、体系化、学科化的优点,但同样也缺少弹性空间,显得较为死板;
3.我国目前的社会工作课程设置的时候对国际化的经验和标准考虑还不够,“社会工作课程设置需要坚持‘价值优先、能力并重、学生发展为本、与实践发展与时俱进’等原则”,这样才能使得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教育更加完善。
4.现行的社会工作课程设置未立足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属于“闭门造车”,换句话说就是社会工作课程的本土化程度较弱,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当今社会的需求,并且结合学校特色和实际情况,切实提供学生的实务水平。现在,针对社会工作课程设置的改革,学术界已经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且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方案,简单归纳起来,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社会工作专业本土化势在必行,但是本土化过程压力重重。目前,我国社会工作所面临的困境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共同认可。现今,面临国际化和本土化两根杠杆,如何谋求两者之间的平衡,取长补短,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同时,又能够大搞国际水准,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我国社会需求、市场需求的社会工作课程体系,已然成为社会工作领域研究的焦点。到目前为止,代表性的观点是:“在吸收西方社会工作精华、强调本土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加快我国社会工作课程体系的本土化进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教育模式,满足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学术界正在增强对社工课程设置改革针对性研究。由于各高校在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学生群体等方面的差距,不同层次的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的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培养社会工作者的目标和要求应当要有所差异。因此,在大环境的要求之下,我们应该有针对性的加强对个体院校,乃至于个体课程的细致化研究,使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具有更强的实用性。三是对社会工作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应当置于高校教育体系之内。从表面来看,课程体系改革仅仅涉及到课程本身,但实际上涉及到了多个方面,相当繁杂。课程的设置相对容易,但是要真正发挥课程体系的综合作用,还需要其他因素的保障和支持,如师资力量、教学条件,以及其他诸如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因此,在对课程设置进行研究的时候,也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些保障因素。以往关于课程体系的研究大多脱离了整体的教育环境,为充分考虑各种可能会对课程造成影响的制约因素,如师资力量的缺乏,或者是教学环境的缺陷,这种失误往往使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大大降低。四是此领域的研究成果相对零散,缺乏对相关政策的研究。社会工作课程体系改革关系纷繁复杂,因此对其进行研究需要高屋建瓴、立足长远。同时,目前对社会工作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大多数是从社会工作专业的单一视角进行研究,而多学科、宽领域、多视角的交叉性分析相对较少,所以,应当强化跨专业、多视角、多标识的交叉性研究,并立足国家社会角度,加强对社会工作课程体系改革的政策研究,指导、引导全国社会工作课程设置改革的不断深化。
中国的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长路漫漫,其中几多坎坷和艰辛,身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我们应当对专业的未来充满信心,勇于克服苦难,坚定地在社会工作这条道路上走下去,为祖国的社会工作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袁丽丽 单位: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参考文献:
[1]慈勤英,兰剑.社会工作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反思[J].社会工作,2013(6):22-27.
[2]向德平.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取向及其反思[J].社会科学,2008(5):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