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生命教育在新课改中的几点体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生命教育在新课改中的几点体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今社会,伴随科技迅猛发展,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的同时,物质与精神的失衡,生命意义的缺失,使现代的人陷入了深深的精神迷惘和意义的危机。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人更多的把目光转向了教育。现实的教育中,知识本位,技术至上,加上政治,经济等外在于教育自身因素的强行介入,使传统教育演化成工具式的教育。教育谋求的是 “ 何以为生 ”的本领,放弃了 “为何而生 ” 的思考,忽略了对学生心灵成长与生命意义的教育,从而培养了大批 “ 技能人 ”“经济人” “政治人 ”等单面人。新课程要求教育要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通过优良的教育方式唤醒生命意义,启迪精神世界,使学生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掌握创造智慧的人。由此,新课程打破了传统教学组织形式,改变了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努力使教学成为一种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境,教学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就此我认为,新课程改革中生命教育有如下几点体现

一、新课程关注生命个体营造自由发展空间

1. 师生角色的转变、注重个体的存在

传统的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地位 。 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是教学的中心。在教学中学生被动地以最大限度地来接受教师提供的知识 , 使自己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 .。成为复制知识的传声筒,丧失了个性思维的发展,丧失了创造性的发展,失去个性情感的体验。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 “ 教师为中心 ” 居高临下注重表演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要打破 “ 教师中心 ” 的思想,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索。教师要摆脱 “ 师道尊严 ” 的架子,走向平等中的首席,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敢于向老师发难,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中 “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 的课堂形式,从而实现对每个学生的关注,还学生以自尊,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的人。

2. 学习方式的改变,展现生命自由发展的空间

从 “ 教师为中心 ” 转向“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地位变化,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从独立学习走向合作学习,从接受学习转向探究学习。

( 1 )新课程要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注重强调学生的参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在学习中,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结论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教师成为学习的帮手,共同发展。。

( 2 )新课改要求课堂注重活动,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磁性的课堂环境,让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而非强制的。在课程中教师允许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随意走动,相互交流,学生可以选择他们想做的事,能够按照他们的意愿参与课程实践。使他们在智力上,情感上和道德上得到自由发展。新课程给予学生一定自由,让学生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也能获得精神自由,即思维与想象的自由。

二、新课程强调创造和谐氛围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人是一个群性动物,个人必须必然处在关系中。单枪匹马而缺少合作精神的人,在当今社会必将失去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因此培养学生合作是社会要求,时代呼唤。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恰当的问题与活动,营造活泼的宽松环境,采用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组交流,全班交流等多种组织形式,给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空间。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是知识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接纳他人,尊重他人,欣赏他人,与他人与世界共融共在,这是 21 世纪公民应具备的素质。从而也达到教育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终极目标。

三、新课程注重探究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新课程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更加注重知识的探究过程与探究学习能立的培养,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并在实践与创新中完善与塑造学生人格,进而获得生命的全部意义。探究过程的实现,新课程明确提出如下措施:第一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追求的目的。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改变追求知识学习的根本目的,把知识学习由目的因素变为过程因素或手段因素。知识再也不是教育追求的根本目的,而是实现手段,让学生在感受知识的发生发展中培养创新素质。第二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问题是打开学生智慧的门 ,问题是创新的源泉。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做标新立异的二月花,鼓励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更要鼓励学生再次发现,重新组合,在学生自我构造过程中,张开思维与想象的翅膀,在独特新颖中创新。

四、新课程渗透了生命价值与意义的教育

1. 学习过程是学生成功激情的体验。传统教学的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答案,而对于学生是如何获得这些答案的,在获得答案过程中情感体验却漠不关心。新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注重学习个体存在,更注重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因为只有被学生真正经历,理解和接受了的东西,才称得上是课程。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事件,选取贴近学生生活且似懂非懂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活动,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学生的智慧与经验,去积极攻破难点。一旦攻破,学生非常兴奋,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把兴奋上升为一种体验。

2. 展现个性特点,享受生活意义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只是这些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学生智力都各具特色。据此,新课程要求教师懂得这个道理,相信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从而对每个学生抱以积极的,热切的期望。努力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优点,并适时进行表扬与鼓励, “ 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里都抬起头来走路 ”,开发学生的生命潜力。“ 赞扬与鼓励是使一个人发挥最大潜力的最有效方法 ” 。(卡耐基语)进而使他们的个性特点得到充分展示。

21 世纪的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让我们树立“ 以人为本” 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与良好的心态。使每个学生都能反复尝试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学习的信心,燃起他们对前途的希望之火,为他们步入社会后的成功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