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WA系列电机免精车机座总成装配工艺试验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WA系列电机免精车机座总成装配工艺试验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通过对免精车机座总成装配工艺的实践,经批量试验后获取对影响装配质量的关键指标,并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关键指标公差范围,使装配后的机座总成不用上机床进行精车,减小生产环节,可提高生产效率和节约生产成本。

关键词:机座总成 免精车 效率 成本

一、背景问题:如机座总成示意图。电机装配前需要将定子总成装配进管状机座内,压装后的机座总成因为达不到下工序装配质量要求,需要增加一道工序:上车床精车机座总成两端止口,以达到质量要求。

二、原因分析:

①外购件管状机座两端面平行差的影响;

机座压装定子总成前机座两端面平行差对装定子总成后,机座端面对定子总成内孔轴线垂直度有较大影响。机座两端面平行差越大,压装定子总成后,机座止口端对定子总成内孔轴线的垂直度越大。

②定子总成外径与机座内径过盈量的影响;

机座压装定子总成后,无论用哪种方法压装,前后端止口内径的椭圆都会增大,增大的量随定子外圆直径与机座止口内圆直径平均值的过盈量有关,过盈量越大,装好定子总成后机座止口椭圆度增大越多。

另外,用油压机压装定子总成时,定子总成外径会使机座压入端止口(后端)产生塑性变形,所以其椭圆度增大的量会比前端多0.1~0.3mm。油压机夺装使用到的导向模外径大于定子总成外圆直径时也会引起机座止口内孔椭圆度增大。

③机座前后端止口内径椭圆度,对装电机后转子与定子间的气隙均匀性影响不大。因为机座止口内径椭圆度不会造成装电机后两端盖轴承室对机座止口轴心线产生偏心,但是机座止口内径椭圆度大会造成装电机前后端盖时要用较大的力打端盖才能把端盖装进止口内孔,这样就会有可能打坏前端盖上的轴承。

三、试验方案及结果

通过分组使用油压机加导向模压装和气压抱紧装置压装两种方式,每组20台,对比压装前后对机座两端内径,椭圆度,及前后端平行差的变动情况,根据电机装配的质量要求去确认三个指标的公差范围,并确定批量生产的压装方式和零部件尺寸公差。

经大批量试验有如下结果:

① 机座压装定子总成前机座两端面平等差≤0.15mm时,装配出来的电机性能、振动、噪音均符合标准要求。

② 机座内径与定子总成外径过盈量在0.07~0.21mm之间时,装配出来的电机性能、振动、噪音均符合标准要求。

③ 机座压装定子总成后机座止口内径椭圆度≤1.0mm时,装配出来的电机性能、振动、噪音均符合标准要求。

要控制机座装总成后机座止口内径椭圆度不大于1.0mm,必须控制机座两端面止口内径平均值在139.9~140.0mm之间,定子总成外径控制在140.07~140.11mm之间。

④ 使用油压机压装定子总成和自制气压抱紧装置压装定子总成,经过批量试装,都是可行的,装出来电机的性能、振动和噪音均符合标准。使用油压机压装定子总成的机座其止口椭圆度会比抱紧装置的小一些,而且有脚机座和无脚机座都能装配使用油压机压装,故建议批量装机时用油压机压装。

⑤ 建议零件尺寸及形位公差验收标准,机座内孔直径139.9~140.0mm (按实测同一截面8个直径尺寸的平均值作为实测值),机座两端平行差≤0.15mm;机座端面对机座内孔垂直度≤0.15mm;内孔圆度≤0.25mm;内圆母线直线度≤0.10mm。与机座装配的定子总成外径140.07~140.11mm,定子总成外径圆柱度≤0.04mm。其余尺寸及形位公差按原来图纸要求。

⑥ 使用油压机压装时的压装导向模,经过对中间有导柱的而外径为160mm的导向模及中间无导向柱的而外径为159.5mm的导套做试装比较,前者装出的机座比后者装出的机座的端面跳动稍好一些,前都 为0.12(平均值),后者为0.13(平均值)。但前者要增加一个导向模压出的工序,所以建议用中间无导向柱的外径为D159.5mm的导向模装配,减少装配环节,节约生产成本。

四、质量控制

① 装配过程控制,批量装配时压装操作工作必须首检,对压装出来的第一件产品,检查端面对内孔轴线跳动≤0.15mm,两端止口椭圆度不超过1.0mm,方可开始批量装配。在装配过程中操作工人还要抽检。在油压机压装操作时,油压机底板要平直,不得有凹面存在。

② 压装好后要设立全检端面跳动工序,对端面跳动超过≤0.15mm的机座可以用涨套夹紧总成内孔,在车床上精车两端面及倒角。

五、结论

通过对原压装工艺过程的分析,发现可能影响工序质量不良的技术指标,并通过试验实践得出使用油压机可批量压装符合文中技术指标的的零部件,能达到符合下工序质量要求的机座总成,并预期可以达到减少生产环节,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徐灏.机械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