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历史人物》看人与历史的关系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历史人物》看人与历史的关系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马尔科姆・布雷德伯里的学院派小说《历史人物》,从题目便暗示了该小说的主题和人与历史的关系有着必然联系。作者刻画了主人公霍华德的个人蜕变史,引发了读者对主人公是否能被称作“历史人物”的讨论。本文分析了霍华德为达到个人目的而采用的手段,探讨了人与历史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并希望激发有关“历史人物”定义的更多思考。

关键词:马尔科姆・布雷德伯里;《历史人物》;人与历史的关系

马尔科姆・布雷德伯里是英国学院派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历史人物》(The History Man, 1975)被公认为布雷德伯里最杰出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的背景设定1968年。“1967年之后,不可改变的时间轮转就带来了1968年。这是激进的一年。”这一年里,柯克夫妇所做的自我斗争突然成了每个人的事情。当时的英国社会充斥着变革前的不安与混乱。正如文中主人公霍华德所说,“各个部门的约束开始松动:阶级、性、生活伦理。”社会形态如此,校园内亦然。当时的大学校园里充斥的是思想解放后文化激进主义。小说主人公霍华德是沃特摩斯大学社会学系的讲师。1968年的他正值血气方刚的年纪。在西方人的集体记忆中,“1968”大多是那些重大事件的代号―社会的变革、觉醒的气氛,特别对青年人来说,它是不同社会层次的融合。霍华德和妻子芭芭拉起初是一对谨小慎微的夫妻。在经历了几年平淡的婚姻生活之后,夫妻二人开始彼此厌倦。而就在这时,一次芭芭拉的出轨事件打破了常态。1968年不仅挽救了他们岌岌可危的婚姻,而且给了他们新生。于是他们开始尝试示威游行、吸食大麻等激进行为,之前传统的婚姻模式也被打破,各自找了情人。他们变得更加自信,也更加激进。至此,老的柯克夫妇慢慢淡出人们视线,新的柯克夫妇闪亮登场。

动荡的历史环境,喧嚣的社会思潮,这些都为想要创造历史、改变历史的人提供了契机。正是因为时代的不安与混乱,造就了激进与反叛的潮流,才使得霍华德这样的人物鲜活起来,一跃登上历史的舞台,成为众人眼中的焦点。

成功转型后的霍华德并未就此停下步伐。他以激进的姿态介入别人的生活,改化甚至打压他眼中的落后分子。作为一名社会学系讲师,霍华德在为数众多的人物中占主导地位。他是个自命不凡的社会学家,出版了一些相关著作,开口闭口就是:“你需要知道一点马克思,知道一点弗洛伊德,知道一点社会历史。”然而霍华德却非空头理论家,相反他是一个积极的行动主义者。他在同事和学生中间散布谣言,声称一位有争议的种族主义者曼格尔教授要来他们学校,不料却弄假成真,使邀请曼格尔的事被提上日程。讽刺的是,曼格尔教授在讲演前的傍晚心脏病发作死于他在伦敦的住所。整个事件中,唯一获利的就是霍华德,他通过这一事件激化了校园矛盾,为在竞争中打败保守的马文教授打下了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纵事态的发展”,而这只手属于霍华德。

霍华德的激进作风还表现在他对传统守旧的人与事的厌恶和压制。与柯克夫妻相对照的是亨利夫妻。在霍华德看来,亨利是老旧的资产阶级。在一次聚会中,亨利因为被时代抛弃的命运深感绝望,于是用胳膊打碎了窗户玻璃企图自杀。对于这样的不幸事件,霍华德给的评价是“这是一个意外事故。” 对于好友的婚姻,霍华德从始至终都抱着冷漠旁观的态度。他未曾给亨利提供任何帮助,甚至推动亨利和麦拉的婚姻变得更为糟糕。

霍华德的学生卡莫迪是霍华德“扫除”的障碍。或许在别的老师眼里,他只是一个没有挑战思维的无趣学生。但在霍华德的眼里,卡莫迪一成不变的思维模式和激进的潮流相悖,是“完美的教育对象,敌人的化身,”卡莫迪的成绩并没有差到要被开除学籍,可霍华德依旧选择剥夺其机会。没有选择顺应潮流的卡莫迪理所当然得成为了无辜的牺牲品。传统和激进的对立带给霍华德的是内心的满足,精神的胜利。

另一位主要人物凯琳妲小姐也是霍华德操控的命运之一。凯琳妲小姐是传统学者的代表,她坚持保守的教学方式。在卡莫迪被开除学籍一事上也以人性化的态度,尽量缓和霍华德的决然态度。凯琳妲这些与霍华德不同的地方引起了他征服的欲望。在霍华德的胁迫下,凯琳妲的精神逐渐受到影响和控制,最后她违背自己的准则和霍华德发生了关系,至此也就宣告了她的妥协与失败。

布雷德伯里在《不,布卢姆斯伯里区不行》中提到,“这部小说是猛烈、无情的讽刺之作,也是一部贯穿着讽刺基调的文学作品,其中没有令人同情的中心人物,哪怕是看起来让人同情的角色,比如苏格兰讲师凯琳妲,在霍华德这一‘历史人物’本人面前也成了脆弱的、富有欺骗性的同谋。” 凯琳妲讲师是位富有人性关怀的女性,而她却成为被霍华德操控,被剥夺了实现其自我价值的机会。这部小说以现实和抽象间的反讽力量,让人们感受到那被埋葬的牺牲者窒息的痛苦。

对于霍华德这种懂得顺应历史潮流的人来说,“这个时代是他的时代。” 在一场场激进和保守、革新与传统的对立中,无论对手是谁――坚持传统学习方法的卡莫迪,安于平凡的亨利,固守传统的凯琳妲,最终胜出的总是霍华德。他凭借着看似深谙世道的社会学教授身份,成功地操纵他人,推动事态的发展,成为名符其实的“历史人物”。

在评论历史人物时,善恶之分的标准常常引发争议。但是不得不承认,作为标杆的评价标准无可避免地体现了其模糊性。作为一个激进主义者,霍华德认为自己站在历史这一边,代表着历史发展方向因此不能容忍违背他意愿的人和事。作为一名社会学教授,霍华德为了达到推动校园激进浪潮的目的,对他人的内心和命运加以影响,在躁动的人群中散布无中生有的谣言。由此可见,霍华德既是顺应历史潮流、推动历史发展的“英雄”,也是以自我中心的、丧失了人文主义素质和道德良心的恶棍。

对霍华德这一形象的评判已经不能依靠抽象的真善美,而是从当时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来判断。正如布雷德伯里所说,“尽管在许多读者眼里霍华德也许是一个小人,他却觉得自己离心目中的霍华德很近。”霍华德的“坏蛋”形象正反映了作者对那个年代的思考。当历史成为一股充满了不确定性的无序的乱流,要在这乱流中生存,就得彻底放弃传统的价值,随时把握时代的潮流,做识时务者之俊杰。在时势和“英雄”这个命题面前,霍华德聪明地选择了做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历史走向的历史人物。他的选择也让我们对历史和人的关系这一命题有了更多的思考。(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计划指导项目“时势与‘英雄’―论《历史人物》中的人与历史的关系问题”阶段性成果,同时亦是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布雷德伯里批评思想及学院派小说研究”(10CWW019)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马尔科姆・布雷德伯里《历史人》[M]. 程淑娟译. 北京:新星出版社,2012年

[2] 管南异. 你往何处去―评马尔科姆・布拉德伯里的长篇小说《历史人》[J]. 外国文学, 2005 (2): 29-34.

[3] Kund, Anderson(德).西方的“1968”―学生运动的起源、过程和后果[J].吕澍译.史林, 2012 (5):160

[4] 瞿世镜. 当代英国小说的现实主义和实验主义[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1998 (1):185-192.

[5] 瞿世镜. 简论英国当代校园小说[J].社会科学, 1998 (8):73-76.

[6] 宋丽亚、高希中. 历史人物评价“善恶褒贬论”[J]. 兰州学刊, 2008 (7):14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