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化背景下高师科学课程的优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当前形势下现代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但目前我国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依然是困难重重,前景堪忧。职前培养是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化的第一步,高师科学课程则是决定未来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理论知识与素养的重要因素。为了满足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优化高师科学课程。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师 专业化 高师科学课程
自1993年我国颁布《教师法》把教师视为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以来,教师专业化理念便逐渐确立起来。2005年,国务院制订并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行动全面展开。小学科学教师作为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者,直接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重任。培养具有专业化水准的小学科学教师是履行《纲要》、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基础。再者,我国正在进行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12年颁布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版)》(下简称《新课标》)也对教师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形势下现代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
据樊琪等2001年在全国范围大规模的调查报告: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良好,但良莠不齐的现象相当严重,尚有24.3%的人不及格,尤其科学精神的培养和科学方法的掌握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据2009年在我国的教育大省――江苏省所做的调查,“江苏省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着专职教师所占比例少(据估算,小学专职科学教师只占所需总数的14.8%);具备理科教育背景的教师少;教师队伍年龄老化;部分科学教师对从事科学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这些研究报告清楚地表明了目前我国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依然是困难重重,前景堪忧。这已经成为严重阻碍《纲要》实施和目标达成的因素,同时也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造成不利影响。
二、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化和高师科学课程的关系
国内外教育专家已达成统一认识,认为专业化的教师教育应该是终身化的教育过程。它由职前培养、入职指导和在职培训三个连续的阶段组成,是一个具有完善、全方位培养体系的有机整体。其中职前培养则是教师专业化的第一步,也是这个有机整体的基石,为其后的入职指导和在职培训奠定了基础。高师院校是培养小学科学教师的主力军,小学科学教师能否成为专业化的教育者,与高师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而高师科学课程设置则是决定未来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理论知识与素养的重要因素,对小学科学教师能否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将来是否能够胜任科学课程教学、参与社会实践和形成终身学习理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三、优化高师科学课程的策略
教育目的决定课程体系。因此,高师科学课程建设应紧紧围绕培养专业化的小学科学教师这一核心目标,以现行的小学科学课程新标准为依据,促进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性发展。当前,高师科学课程缺乏统一的标准,不同高师院校科学课程模式不同,各有自己的特色,但由于教育目的相同,基本上都由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教育理论课程、教学技能课程和教学实践课程四大块组成。在具体的设置上,普遍存在着综合性欠缺、实验课程偏少、忽视创新能力培养和脱离小学教学实际和生活实际等诸多问题。因此,学校有必要采取措施优化课程,使之能满足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一)突出综合性,加强学科间的内在联系
《新课标》将科学知识分为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设计和技术四个部分。根据小学科学课程综合性特点,高师应该设置专门的必修课程《综合理科》,该门课程是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学科整合后而得。但实际上,高师院校并没有真正开设这门课程,而是开设了《普通物理》《普通化学》《生物学》《地理》等分科课程,由不同学科教师按照不同的学科体系分别进行教学,根本谈不上“综合”两字。这是由于现阶段缺乏《综合理科》的专门教材及专职师资力量造成的,要改变现状,须从编写教材、培养高师综合理科师资做起,难度很大,真正实现还有待时日。若要突出科学课程的综合性,只有在现有条件下,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具体的可行性措施有:成立科学教研室,有计划地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教师一起集体备课,加强相互之间的了解,在教学中能形成统一认识,打破原有的学科壁垒,建立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开展有关专题讲座或小课题研究,从不同学科视角研究一个问题。通过这类活动引导高师生消除不同知识体系中各类知识间的界限,跨学科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重建认知结构,改善学科思维模式,形成关于科学世界的整体性认识。
(二)重视实验教学,强化实验技能训练
《新课标》倡导小学科学课程应以科学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而科学探究离不开科学实验,因此“观察、实验、制作”在小学课程内容占相当大的比例。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有其别于其他课程教师的独特之处。2012年11月,我有幸担任了江苏省南通市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比赛的评委,发现在参赛选手中,有接近一半的在职教师不能规范操作小学科学课上常用的实验器械、工具,有的甚至连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分辨不清,更谈不上设计创新实验。在高师物理、化学和生物课程中都安排了一定课时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但由于班级人数多,课时紧,高师生只是做过实验,没有机会反复练习操作,使实验技能得到巩固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一要扩大实验课的课时量,也可以专门设置实验课程;二要完善实验室的软硬件条件,争取开放实验室,使学生能利用课余时间反复练习操作,熟练规范地使用小学科学课程所涉及的实验器材和工具;三要开设教具制作和创新实验课程,通过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教具,学会针对问题自己设计可行实验方案,并能实施方案,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四要改变单一的纸笔考试的评价方式,将实验技能考核也纳入评价机制中,将过程表现评价、多次操作过关和综合评价结合起来,使评价成为促进其专业化的手段之一。
(三)增设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
小学科学课程以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核心理念,强调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界、社会生产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它可以为高师生创设一个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平台。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密切联系小学科学课程和生活实际选取课题、展开研究,可以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筛选信息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多元研究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道德;学会分享和合作;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及对执教小学科学课程的职业情感。
(四)密切联系实际,使理论学习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
专业化的小学科学教师必须同时具备科学素养和教育素养,前者是科学教师从事科学教育活动的必要条件和前提,而后者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顺利开展科学教育活动,两者有机结合,共同组成了科学教师专业化素养。高师的一般做法是在低年级开设自然科学基础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中年级开设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技能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教育素养;而到毕业前的最后一学期开设教学实践课程。这种做法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把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与教育素质的培养完全分开进行。学生往往到了最后的教学实践中才能真正发现学习的目标和重点所在,而这时已经为时过晚。因此,只有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从高师生入校第一年起安排小学见习活动,让他们参与小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逐渐由教学活动的旁观者过渡到参与者,再到引导者;第二,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入《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培养高师生探究能力的同时使每一堂课成为未来小学科学教师的示范教学课,通过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式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化素养;第三,开设微格教学课程,让高师生在教师与学生双重角色的体验中,深化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第四,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尝试在生活实际和教学实际中发现问题,并在新情况、新问题的解决中,获得对创新的具体过程和方法的体验,将理论学习与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并使两者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未来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化素养。
参考文献:
[1]柳国梁.提高高等师范教育专业化水平的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3).
[2]樊琪,赵骏.教师科学素养的调查与评价.小学自然教学[J].2002(9).
[3]李波.科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经费资助)“高师科学课程与小学科学教育对接问题的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梁燕(1971― ),女,汉族,本科,学士,副教授,从事高师生物学教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