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积极幸福观与聋生思想道德建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积极幸福观与聋生思想道德建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前,聋人的思想道德问题突出表现在违法犯罪问题上。虽然绝大多数聋生在校时的思想道德表现不错,但毕业后,却有相当一批聋哑毕业生走上了偷窃的道路。据我们对一所聋校毕业生的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一的聋校毕业生至少有过一次偷窃行为,有的甚至以此为业,有的已锒铛入狱。这一现象向我们揭示出这样一个事实:许多聋人的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严重偏差。诚然,聋哑毕业生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值得警觉的问题,那就是聋人的幸福观问题。许多聋哑毕业生认为财富决定幸福,即挣到很多钱才能让生活幸福。然而,由于残疾,他们失去了许多机会。面对低收入而引发的生存压力问题,追求物质财富成了他们的最迫切愿望。可是,在几经打拼后,靠诚实劳动始终不能明显提高收入水平,于是,学校德育成果遇到了考验,是坚守道德底线还是放弃?很显然,在“财富决定幸福论”的影响下,相当多的聋哑人选择了弃守道德底线。

“财富决定幸福论”成为了许多聋人产生道德问题的深层次的思想根源。加强和改进聋生思想道德教育,务必加强积极幸福观的培养,以化解“财富决定幸福论”的负面影响。

一、培养积极幸福观对提升聋生思想品质起推进作用

幸福观是指对使人心情舒畅的生活和境遇的看法。什么样的生活和境遇才会使人心情舒畅?各人的理解和要求不同,看法就不同。有人偏重于物质,认为财富决定幸福,只有钱多,才能使人心情舒畅,钱少则悲观失望;有人偏重于精神,认为心态决定幸福,只要有平常的心态,即使钱不多,生活也能幸福。由于后者比前者保持了更多的乐观主义精神,因此,我们把前者称为消极幸福观,把后者称为积极幸福观。一个持有积极幸福观的人,会理智地将人生的感受与人的生存状态区别开来,即使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精神力量调节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人生的细微乐趣从而感受到幸福。

拥有积极幸福观对人的一生都有好处,当处顺境时,会知足常乐;当处逆境或社会底层时,也会笑对生活。许多聋哑毕业生感受不到幸福,就是因为积极幸福观的缺失。聋哑人由于身体残疾,发展受到了限制,由于信奉“财富决定幸福论”,低收入让他们的生活有了更多的辛酸,情绪时常沮丧,常陷入无穷无尽的困扰之中,此时,常引发道德问题。如果他们将自己的不如意境遇归结为社会的不公,行为也就一触即发,这对巩固学校德育的优良成果极为不利。

如果我们的聋生持有积极的幸福观,他会把孝敬父母作为自己的幸福源,父母的微笑就能使他感到莫大幸福;他也会把助人为乐作为自己的幸福源,当别人获得帮助,露出满意的笑容时,他也会感到莫大的幸福;他还会把自己的点滴进步作为幸福源,当自己通过劳动,获得了收入上的提高,使得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尽管不富裕,但仍能由衷感到幸福。由此可见,培养积极幸福观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聋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过程。聋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成果能在“财富决定幸福论”中丧失,也将在“心态决定幸福论”中巩固。

二、如何培养积极的幸福观

1.从细微入手,重体验。幸福植根于爱,没有爱,有钱有房能幸福?要引导聋生去积极思考,让他们感悟到幸福其实是一种基于爱的感受:当你回到家,家人给你微笑,那就是幸福;当你在努力后仍然失败,父母老师却没有放弃你,继续给你鼓励,那就是幸福;当你做了好事,体会到了助人为乐的,那也是幸福……只要做个有心人,幸福就围绕在自己身边。有经验的班主任,会抓住各种细微情境和活动,让聋生体验生活中的细微快乐和幸福。

2.从比较入手,重心态。幸福从劳动中来,幸福感由自己创造。盲目攀比,只能是自寻烦恼。同时,要引导聋生用积极的心态看待生活中积极的一面。如,同样面对半杯水,一个人沮丧地说:“唉,只剩半杯水了。”而另一个人则说:“太好了,还有半杯水呢!”很显然,第二个人更有幸福感。知足才会常乐,幸福感就从平常心中来。

3.从交流入手,重情感。幸福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一壶酒,一个人喝,能够满足食欲和味觉的。但如果同样是这壶酒,两个人喝,边喝边聊,就增加了一大块让人幸福的东西。因此,要鼓励聋人多交流,与父母、与老师、与同伴交流,减少隔阂,减少孤独感,从而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4.从目标入手,重过程。幸福感往往在追求的过程中发育,各种心理需要都得到及时满足,幸福感就不强,因而,也就出现了那种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现象。心理学家曾做实验:随机抽样选取一群孩子,给他们每人一粒糖,告诉他们,如果在10分钟以后再吃这粒糖将会再得到一粒糖果,如果现在就吃则得不到。10分钟后,有的没有吃,又得到盼望的一粒,快乐无比,而此时没有得到的显得格外落寞。事实不仅如此,通过追踪发现,那些当年延迟满足自己欲望的小孩长大后更具有幸福感,对工作更满意,人际关系更和谐。可见,能自觉设定目标,并为之努力的人,幸福感能得到增强。

因而,在德育工作中应把总要求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成功的也就不断体现,幸福感也就油然而生。如,学生喜欢上网,学校有时间安排,不是马上答应他们,而是提出一些条件(目标),让他经过努力,然后得到宝贵的上网机会;在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中,不妨采用“代币制”,当学生的代币数量如愿以偿得到时,幸福感也就慢慢得到了增强。当然,目标的设定要遵循“跳一跳能摘到”的原则。(作者单位:江西省新建县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