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创新思想品德教学,加强德育渗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新思想品德教学,加强德育渗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思想品德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德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功能。然而,在如今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德育的缺失成为了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就结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一些实践体会,简单阐述了几点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德育的看法,希望能够为思想品德教学德育的有效渗透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思想品德;德育;综合素质

现如今,很多教师都感慨如今的孩子非常难教。很多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整天寻思着如何逃课、如何作弊、如何弄钱去网吧上网等,一旦教师或者家长稍加斥责,孩子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对抗情绪和对抗行为。据统计,如今我国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不仅如此,在青少年犯罪中,涉案的青少年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本该天真烂漫的孩子走上了各种各样的歧途呢?分析下来,主要有两点原因:第一,如今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较强的自我意识和个性以及家长的过度保护,使得孩子缺乏与他人、与社会的必要沟通能力,有些孩子甚至缺乏最基本的价值判断能力和道德标准,从而导致其在生活和学习中处处受挫,影响了身心健康;第二,与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存在着很大的关系。虽然新课改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试思维模式依然占据着相当大的市场。在应试思维的影响下,教育本应当具有的德育功能存在着严重的缺失,这种现象在思想品德学科中往往表现得更为突出。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思想品德教学中所存在的德育缺失问题,努力创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以加强德育渗透,更好地实现思想品德学科应当具有的功能。

一、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常言道:“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打铁者”,要想把学生打造成栋梁之才,首先就要从自身做起。要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地提升自身多方面的素质:第一,加强专业知识修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扮演的首要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而要想扮演好这一角色,教师自身一定要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顺利地完成思想品德教学的基本目标,为德育的进一步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要严格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在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同样也会成为学生争相模仿的对象。因此,即使是在课下,教师也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严格遵守日常行为规范,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让学生在对教师人格品质认同的基础上更好地受到良好道德的熏陶;第三,要重视课外充电活动。闭门造车导致落后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教师要想更好地驾驭思想品德课堂,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多走出去与外界进行交流,进行及时的充电活动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课外学习活动与同行多交流沟通,积极吸取他人的经验,不断充实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这样才能够卓有成效地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德育活动。

二、重视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

与单纯的知识传授相比,德育活动对于教师提出的要求往往更高。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反复化、强制化的手段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然而,德育目标却无法通过这种反复强制的手段实现,它必须要学生从内心上认同,主动地把它纳入到自身的道德体系中才能够得以实现。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的时候,一定要重视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生理和心理都发生明显变化的青春期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往往具有感情丰富、心理敏感、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等心理特征。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他们往往具有较强的成人感,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经验,又容易在生活、交往中遇到很多自己无法解决的困惑,从而出现心理上的矛盾感。另外,由于独立情绪、兴趣爱好以及交往能力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在班级中,往往容易形成一些小团体。例如在笔者的班级中,就存在一些小团体,这些小团体有的是因为性格类似而形成,有的是共同的兴趣爱好而形成,有的则是地缘亲近而形成。面对这些各种各样的小团体,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就要注意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愿望诉求,利用小团体中积极的心理因素,如讲义气、团结一致等,对小团体中不良的风气,如冲动、是非不明等进行适当的引导,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团体的正向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得德育活动能够得到学生更多的心理认同。

三、创新使用教材中的德育资源

教材是我们开展思想品德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我们要想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德育活动,教材当然是我们不可忽略的重要资源。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怎样利用教材是我们需要重点探索的问题。

如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按照教材内容照本宣读,很难引起学生的认同。因此,教师要想办法给学生讲各式各类学生爱听的“大道理”。事实上,与旧版的教材相比,新版的苏人版思想品德教材在内容设计上更加重视生活化、实用化。在教材中,其内容的呈现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包括正文、辅文、链接、插图、学生活动、名人名言等多种形式,在多样化的教材内容中,原本可能会比较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显得更加生动有趣。为了使得教学内容对学生产生更强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再围绕着教材内容给学生添加进去一些相关的课外资料,使得教材内容显得更加丰满,更有利于德育目标的实现。

四、重视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应用

相较于理论化、抽象化的知识,初中阶段学生对于形象化、动态化的知识往往更容易产生认同感。那么,我们怎样把单一化、静态化的知识转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多样化、动态化的形式呢?这就需要用到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录像,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制作一些动态化的教学课件,通过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应用,可以令德育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而学生对于实实在在发生在眼前的事物显然也更容易产生认同感,从而有效强化德育的功能。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九年级第四单元《情系祖国》的内容时,按照以往的经验,传统的口号宣传式的教育方式对现在的中学生共鸣,于是,在上到这部分的内容时,笔者就从互联网上下载了一些有关中国百年历史变迁的资料,资料的侧重点并没有锁定在名族大义等大的层面上,而是从一些比较细小的内容入手,像是普通老百姓衣食住行的变化,精神文化生活的变化等与每个学生都密切相关的实例,让学生看到了由于祖国的强大而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具体的变化,从而在此基础上逐渐延伸出爱国主义的情感。

思想品德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但绝不是唯一的途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学会通过多途径、多领域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德育,通过不断创新思想品德教学,不断强化思想品德学科的德育功能,为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殷瑞云,抓住身边事,利用好教材,发挥思品课德育功能[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30).

[2]王 华.思想品德课与德育[J].青海教育,2000(Z1).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