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缺血性卒中早期康复手段的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缺血性卒中早期康复手段的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通过对研究缺血性卒中康复治疗措施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探讨卒中后康复手段对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预后。结果提示康复治疗是改善缺血性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有效措施,早期康复训练可以取得更为显著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早期;康复治疗

缺血性卒中(脑梗死)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占全部脑卒中的80%其致残率、病死率及复发率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表现有肢体运动功能、言语、认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碍,其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是卒中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最大障碍[2]。近年来,很多学者提出早期介入康复,认为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体征不再发展后48h康复即可开始[3]。在我国,多数医院已经形成了综合康复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笔者对康复治疗手段做一下分析和探讨

1.良肢位摆放

良肢位摆放是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脑卒中偏瘫痉挛姿势表现为上肢肩下沉后缩、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腕关节掌屈;下肢外旋、膝关节伸直、足下垂内翻。包括健侧卧位、痪侧卧位和仰卧位。无论何种,均需要2小时翻身一次,并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王静等研究了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作用,结果良肢位摆放治疗组在肢体痉挛、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痛、足下垂、废用综合征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别[4]。王淑会等通过对186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脑卒中早期康复中良肢位的摆放对减少残障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5]。

2.关节活动度训练

从早期开始进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可以维持关节正常的活动范围,有效防止肌肉年废用性萎缩的发生,促进全身功能恢复。刘学文等研究了关节活动度的维持对患者肌力的影响,结果使用关节活动度训练的康复组肌力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6]。侯丽双通过对65例脑卒中患者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后观察得出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可以减轻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发生[7]。对患侧肢体的关节多采用被动方式,训练时患者取舒适、肌肉放松,治疗者手法要轻柔、缓慢,由近端大关节到远端小关节依次进行。关节的活动应在正常活动范围内进行时,避免引起疼痛和组织损伤。

3.高压氧治疗配合康复训练

高压氧治疗可提高脑组织的氧分压及血氧含量,加速氧的弥散速度,改善脑细胞氧供,恢复部分存在重组能力的脑组织功能;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改善血液流变,提高受损脑组织区域的细胞功能;增加脑干和网状激活系统供血,促进大脑整体功能恢复,改善认知功能。王毓雯等人的研究证实高压氧+综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8]。

4.神经促通技术

神经促通技术是指为促进中枢性瘫痪患者正常运动模式、姿势、控制力及平衡反应的形成,抑制和避免异常运动模式而采用的一系列训练方法,包括两方面:①促进正常运动模式,姿势反射、平衡控制能力形成;②抑制原始、异常的运动形式[9]。李莉华运用促通技术持续治疗8周进行临床对照性研究,结果运动功能和自理能力有显著提高[10]。

5.健侧代偿训练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会因老化逐渐出现一些生理和心理的改变,包括器官系统的储备能力下降;内环境调节能力下降;外环境适应能力下降;应激能力下降;产生消极的心理,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现认知障碍[11]。对于患侧肢体预后不佳的老年患者应尽早采用健侧强化、代偿的训练方法,而且,我们在长期的康复工作中发现许多脑卒中偏瘫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其健侧肢体也出现一些运动障碍,这使得健侧强化、代偿训练更有必要。

6.患侧下肢负重训练

患者的平衡与步行功能脑卒中偏瘫患者常有平衡功能障碍,它影响步行等日常生活活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增加跌倒发生率。以功能实用动作为目标,在常规平衡训练基础上,在负重率反馈下加强患侧下肢负重训练。金挺剑[12]等人观察了该方法对平衡与功能性步行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常规平衡训练基础上,负重率反馈下强化患侧下肢负重训练,能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与功能性步行能力。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治疗可加速患者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病灶周围组织或健侧脑细胞的重组或代偿,能极大地发挥脑的“可塑性”,对于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萍,胡静仪,张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和纤溶的变化[J].血栓与止血学,2006,13(4):158-159.

[2]关晔,王茂斌,励建安.临床康复学[M].2006,1:36―37.

[3]李剑,袁文斌,冉春风,等.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临床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5,31(2):144-145.

[4]王静.偏瘫早期良肢位摆放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9):123-125.

[5]王淑会,程晓霞,李淑萍.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中良肢位的护理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2.

[6]刘学文,陈淑江,杨丽.关节活动度维持及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力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3,5:59-61.

[7]侯丽双.早期康复治疗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1.9:63-65.

[8]黄东峰,丁明辉,陈少贞,等.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功能特点与早期康复干预的标准[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123(5)272―274.

[9]励建安.康复医学[M].科学出版社,2008:7-108.

[10]李莉华.促通技术及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J].现代康复,2001,5-7.

[11]缪鸿石主编.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802,1807.

[12]金挺剑,叶祥明,林坚,等.强化患侧下肢负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与功能性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11)995―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