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道是无“情”却有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道是无“情”却有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材分析]

《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形式的课文,文中将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现代白话文中,通过一个趣味盎然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章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文章的浓缩和提炼,诗与文浑然一体。通读全文,仅出现了一个“情”字,可在沙老师的课上却紧扣一个“情”字,贯穿一路情感,时时见真心,处处见真情。

一、情借景中抒

上课伊始,沙老师就出示了一组关于黄鹤楼景色的词语,“烟雾迷蒙,繁花似锦,杨柳依依,沙鸥点点,俯临长江,飞檐凌空”,工整的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再适时出示黄鹤楼的风景图片,既直观理解了“俯临长江,飞檐凌空”,更让学生化词为景,如临其境。皆因有了这组词语的铺垫,才有了后来教学送别前景色描写那段文字的精彩生成。

教学实录:

师:哪些场面能让你们感受到依依惜别之情,把你的体会画出来,找出句子、词语,甚至是标点,写出你的感受,静静地默读。

PPT出示:“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生1:我从“杨柳依依”中读出了连杨柳都好像舍不得好朋友离去,柳丝飘动,仿佛李白挥手作别。

生2:我从“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x出了相思无穷无尽。

话语中还有表示“看”的词吗?说说不同。

师:你们很会读书,杨柳自古就是一种离别之树,一江春水,相思无尽,你们都注意到了景色描写,作者将依依惜别之情借杨柳、借春水表达出来,这叫“借景抒情”。

师板书:目送远行(景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注重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沙老师正是抓住了景色描写,既让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李白对孟浩然离别的不舍之情,也学会了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

二、情在言中升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能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本篇课文中,除了优美的景色藏着真情,两大诗人之间的对话更是意味深长,不仅有情,还有敬!

教学实录:

师:再来说说,你还从哪里读出了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PPT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生:我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很尊敬。

师:从何读出?

生:李白对孟浩然说话,都用“您”字,表明对他的尊敬。

师:老师表扬你,你有一双慧眼,有一颗慧心。短短两句话,李白用了六个“您”字,饱含着敬意;还称孟为“夫子”,体现对孟浩然学识的肯定;从年龄看是兄长,从人品、才华上看更是值得尊敬的老师。

可见他对孟浩然人品的敬仰。

PPT出示:《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生齐读。

师:孟浩然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他宁愿隐居田园,也不愿与不为民着想、不为老百姓做事的官员同流合污。除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外,同时代的大诗人王维曾画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题名:“浩然亭”。后人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

师:除了敬仰,李白的话中你还品出了什么?

生1:就请您满饮此杯吧!读出了不舍。

生2:就请您满饮此杯吧!读出了惋惜。

生3:就请您满饮此杯吧!读出了情谊深厚。

师:杯中有酒更有情;饮尽杯中酒,品味心中情!

人物对话对人物的情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正是这段对话描写的魅力所在。沙老师抓住人物语言的描写,通过句间关键词语以及适时的拓展补充,让学生感受到李、孟二人不仅友情深厚,更在人品、才情上互相欣赏,彼此敬仰,实乃一对忘年之交。

三、情在空中补

“空白”原是绘画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图画雕绘满纸,未必尽善尽美,倘若适当留下空白,反而会收到“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的艺术效果。语文课文中的“空白”很多,可以说无处不在:有的出现在课题中;有的出现在文中对人物描写的心理空白点、动作空白点、语言空白点、神态空白点等处;空白还可能出现在标点处,从而使文章意蕴深刻,令人回味。

教学实录:

师:李白远眺江上景色,什么都看不到了,他凝视着远方,此时的李白会想什么呢?

生1:真希望他不要走。

生2:您走的时候要多多保重。

生3:您一路平安。

生4:您就要走了,真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

在教学中,沙教师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这些“空白”,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填补“空白”,有水到渠成之效果。“目送友人的船渐行渐远,望着浩浩荡荡的江水,此时李白心情激动,他会想些什么呢?”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想象说话,在想象中与人物进行心灵的沟通,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体会当时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