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日积月累 久久为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日积月累 久久为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古人说得好,“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理自知。”又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所有这些都强调了熟读和背诵的重要性。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多了,他们很难静得下心去背诵,即使有背诵任务,很多学生也是为了应付检查,速记速忘。但中学教材中的背诵篇目占有很大比重,许多学生畏“背”如虎。怎样才能加强记忆,取得事半功倍的背诵效果呢?为了让学生不怕背诵,就必须教给他们背诵的方法。文章总结出“理解文意、方法指导、小组竞诵”三步背诵法来增强学生的背诵效果。

关键词:背诵;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0-0107-0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时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的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可见,语言积累及其技能的训练是培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背诵课文既是积累语言、积累素材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训练学生记忆能力的一个良好途径。

西方有句谚语说:“能背诵多少书籍,就能获得多少知识。”在教学中,与学生共诵千古美文,丰厚文学积淀,一直是笔者对自己的基本要求之一。精美的语段,富有哲理的诗文,只有熟读成诵才能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古语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有通过熟读背诵,学生才能把文章中的好词佳句、精彩语段融入到自己的语言仓库中。“记诵者,学习之舟车也。”只有入口成章了,才能做到出口成章,阅读写作也才有了坚实的基础。

但若不讲方法地死记硬背,只能是把学生拒之于记诵的门外,使他们失去背诵,甚至是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背诵积累大量语言材料的同时,又能享受到其中的乐趣呢?笔者认为,“理解文意、方法指导、小组竞诵”三步背诵法是不错的尝试。

1.理解文意。理解是背诵的基础,如果把字、词、句的意思都搞懂了,那背起来就会方便得多。在背诵前,要理一理文章的脉络,为文章的背诵找准“支撑点”。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做层次分析,掌握各层的要点和层次间的关系,再分层背诵,逐个击破,最后达到整体记诵的目的。文章的“支撑点”是课文中的主导词和每段的中心句、承前启后的关键句、每段的首尾句等。学生一旦抓住了这些“支撑点”,也就找到了背诵的窍门,这样即使长一点的文章,学生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背诵出来。

例如,教学范仲淹的《醉翁亭记》时,教师可帮助学生理出下列写作思路:

醉翁亭的位置环绕、命名由来(滁州城—琅琊山—酿泉—醉翁亭,由远及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破题)、“山水之乐”(一日之景、四时之景)、游山情形(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宴罢醉归(“醉能同其乐”揭示主旨)。“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乐”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全文叙事、写景、抒情自然融合,骈句和散句巧妙运用,读来脍炙人口。

再如,教学《岳阳楼记》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列出如下框架:

“重修岳阳楼”(记叙)(作记缘由)——“巴陵胜状”(描写)(总写)——“览物之情”(描写、抒情)。

霪雨霏霏——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春和景明——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古仁人之心”(议论)

(旷达胸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政治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全文由事入景,由景生情,由情而生发议论,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为一炉,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综合运用对比、对偶、比喻、借代等多种修辞手法,骈散结合,琅琅上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来背诵,就会记得牢,记得准,短时间内很快就能背诵全文。

2.方法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是手段,是桥梁。我们主张背诵美文美段,要教给学生方法,而不是让他们死记硬背。只有教会学生正确的背诵方法,学生背诵得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顺藤摸瓜法,又叫思路背诵法、提纲挈领法。古人云:“举一纲而万目张。”文章的“纲”便是文章的脉络,而文章的脉络又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在背诵课文时,一定要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顺藤摸瓜,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前勾后连,上递下接,环环紧扣,连绵不断,这样不但背得快,而且要记得牢。只要我们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边读边想,边想边背,背诵也就不太困难了。例如,背诵柳宗元的《小石谭记》,就可按照“发现小谭—近观游鱼—远望潭源—写出感受”的思路来背诵。

(2)重点词语背诵法,即将文章或段落中的重点词语挑出来,再把词语还原到句子中,根据词语提示,由词到句到段到篇,从而达到背诵的目的。例如,背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雪地捕鸟”这一段时,就可先让学生找出相关的动词进行填空。

( )开一块雪,( )出地面,用一支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 )鸟雀下来( )食,( )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 )住了。

熟练地填空后,只留下这些动词,“扫”、“露”、“支”、“撒”、“系”、“牵”、“看”、“啄”、“走”、“拉”、“罩”,由词到句再到段,学生很快就能背诵下来。

(3)示范激励法,教师的示范诵读。教师在要求学生背诵之前,自己先示范背诵。实践证明,教师声情并茂地诵读往往会形成一种震撼学生心灵的力量,带给学生愉悦的享受,自然地将他们带入到对文本的思索和感悟之中。无论是《陈涉世家》和《捕蛇者说》这样的长篇文言文,还是《背影》和《春》这样的经典散文,笔者都采用示范背诵的方式导入新课。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教师的带动下,学生自然不甘落后。

(4)首字背诵法。这种方法常常适用于古诗词的背诵,即将每句诗词的首字记住,然后再扩展为整句诗,进而背诵整首诗。

(5)求同存异法。某些诗文具有“重章迭句”的特点,各章(段)字句大体相同,因此,我们在背诵第一章(段)后,只要找出其余各章(段)不同的字句并记住它们就可以了。教学余光中的《乡愁》时,有如下片段:

师:这么美的诗歌不背下来实在可惜,同学们想想有没有好的方法帮助我们快速背诵?大家可以和你周围的同学讨论讨论。

(生讨论后发言)

生1:这首诗四个小节都很整齐,字数相同,句式一样,只是个别词语不同。

生2:每节诗的开头都有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并且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生3:每节诗的第二句都是“乡愁是——”,后边跟着的分别是诗中的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生4:每个意象前面的修饰语不一样,分别是:“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还有“一枚、一张、一方、一湾”。

……

(6)想象背诵法,即对一些描写优美生动的课文,可以先让学生在脑海中想象出一幅幅美景,然后借助形象,让他们发挥想象,练习背诵。例如,背诵《春》、《夏》等优美文章时,可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唤起共鸣,然后通过具体的形象讲述,使之置身于当时的环境之中,这样既情趣盎然,又便于记忆,收效甚佳。

(7)形象背诵法。形象和图表是一种直观、简化的表达方式。采用这种方法,首先把要背诵的章段的结构,用主要词语(最好用原文)设计成图表(也可借助教师设的板书设计),然后对照图表诵读几遍,再依照图表尝试背诵,这样就能较快地背诵下来。

(8)演示背诵法,即通过表演,在表演中积累语言。学生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揣摩,有意识地进行记忆,然后再用喜欢的形式表演出来,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扁鹊见蔡恒公》、《赵普》等情节性强、人物性格鲜明的文章时,可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在表演过程中,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都能在揣摩人物性格的同时达到快速背诵的效果。

当然,适合背诵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是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需要教师不断地鼓励、督促、指导学生,并积极参与其中,使其真正做到:轻松背诵、有效积累。

3.小组竞诵。为了激发学生的背诵积极性,使背诵成为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教师可以采用小组竞诵的方式。小组竞诵主要通过组限时背诵、评选背诵大王、背诵接龙、小组对背等活动来开展。在花样繁多的趣味背诵中,学生背得快,记得牢,收获大。

在坚持不懈的背诵中,学生逐渐养成了背诵的习惯,除了背出课本规定的内容之外,还能背诵很多自己喜欢的内容,如优美的诗歌、短小的散文、精彩的语段、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等。日积月累,师生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素养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当然,背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体现出来的。语文教师必须在“日积月累、久久为功”上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和恒心,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背诵诗歌、学习语文的乐趣,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另外,为了使所背诵的内容长久地保持在头脑中经久不忘,以便在实践中及时提取应用,在教学中还应注意遵循遗忘规律,合理安排复习。

参考文献:

[1]谢淑丽.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11).

[2]谢嗣极.背诵的传统在现代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2010,(3).

[3]徐爱莲.浅谈语文教学中背诵方法的研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