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莎菲女士的日记》与《觉醒》的比较阅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莎菲女士的日记》与《觉醒》的比较阅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通过对《莎菲女士的日记》与《觉醒比较阅读,发现两部出自不同文化、不同时期的小说,竟都揭示了非常相似的深刻主题:女性意识的逐渐觉醒。同时,两位作者都是通过对女主人公心理的细致刻画与描写,使两个同在觉醒与挣扎中的灵魂跃然纸上。

一、概述

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成就的女作家,她在创作中极力反映中国女性的觉醒,女性的生存境遇及她们的心路历程和人生追求。《莎菲女士的日记》创作于1927年,是丁玲反映女性意识觉醒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以日记体的形式记录了女主人公莎菲从十二月二十四日到三月八日这段时间内的人生经历。日记的主人莎菲是一个害着肺病的知识女性,终日无所事事,百无聊赖,情感上又喜怒无常,精神颓废。她徘徊在苇弟这个诚实却拙笨,善良而懦弱的男青年和凌吉士这个有着“嫩玫瑰般的脸庞”的英俊少年之间。小说没有什么跌宕起伏复杂的故事情节,而是通过大胆细腻的心理描写构筑了一段充满感情的故事:苇弟挚爱莎菲,但不懂莎菲;莎菲不爱苇弟,在感情上她不接受他,但在生活中她又需要他。凌吉士是后来者,莎菲对他一见钟情,但是及至发现他内心的卑微后,她又开始鄙视他。她想丢开他、忘了他,可是她又做不到,于是莎菲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中。莎菲作为一个觉醒了的人开始了对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真正爱情的艰难地追求。

《觉醒》是美国从事妇女文学创作的第一代作家凯特・肖班的代表作品,也是美国文学史上反抗意识最强的一部经典之作。在《觉醒》中,肖班揭开了传统面纱掩盖下的微妙而又复杂的人类生存状态。小说讲述的是已有两个儿子的已婚妇女埃德娜・蓬特利尔因不满家庭婚姻生活的压抑以及传统观念束缚,厌倦了没有爱情的婚姻,后来,在其自我意识觉醒的推动下,,向往真正的爱情、自由和幸福,积极寻找并重塑自我,最后投身大海身亡的故事。埃德娜作为小说的主人公,被认为是一位有着觉醒的自我意识与独立人格的新女性。

这两篇不同时期、相同性别的作家所创作的这两部小说使用了不同的叙事技巧,同时反映出不同年代女性生活的真实状态和境遇,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表达了女性渴望关爱和理解,要求独立,追求自由的理想。《莎菲女士的日记》由女主人公一个冬天里的30多段日记组成,真实记述了主人公的一段心路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后女性的精神状态和情感结构。而《觉醒》叙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觉醒,对要掌握自己命运的意识觉醒。本文将从两篇文章的不同的情节和相同地女主人公心里的细腻刻画和深入剖析入手,深入分析它们所体现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幻灭。

二、不同的情节安排,同样体现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幻灭

《莎菲女士的日记》以第一人称――自述的日记体形式――描写了女学生莎菲在北京住院养病期间的心理,小说贯穿于少女莎菲对生命、社会环境、恋爱的初觉醒,并痛苦地挣扎于其中到最后希望破灭的心路历程。日记的内容,虽然围绕在一个老掉牙的“三角恋情”之上,但它却远不止是一部爱情小说,体现在莎菲心里世界的是对女性意识、存在价值、爱情观等主题的认真思考。

丁玲作品中的莎菲已有了作为人的意识觉醒,开始了对自身命运的探寻。莎菲是一个外表“狷傲”、“怪癖”,内心充满狂热幻想的现代女性,她孤身在北京的公寓里养病,寂寞无聊。虽然有朋友们的照顾,还有一个苦苦追求她的苇弟,但他们都不了解莎菲的内心。莎菲希望“有那么一个人能了解我得清清楚楚的,如若不懂我,我要那些爱,那些体贴做什么”?这时出现了一个凤仪俊美的新加坡华侨凌吉士,令莎菲对他产生了狂热的渴望。莎菲想方设法接近他,“我要占有他,我要无条件的为他献上他的心”。后来莎菲发现这个凌吉士的爱情观不过是“拿金钱在妓院中,去挥霍而得来的一时肉感的享受”;“那使我爱慕的一个高贵的美型里,是安置着如此的一个卑劣的灵魂“;但莎菲一面鄙视凌吉士,另一面摆脱不了的癫狂,最后在接受了凌吉士的一吻后,“更陷到极深的悲境里去”,她决定离开北京,“在无人认识的地方,浪费我的生命的余剩”。这是一个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却丧失了选择对象和选择意义的时代寓言,莎菲巨大的生命热情显然迫切需要一个巨大的事业来消耗。“莎菲生活在世界上,所要人们了解她体会她的心态恳切,所以长远地沉溺在失望的苦恼中”。

莎菲开始了对情爱问题的觉醒并开始了痛苦的找寻真爱的过程。她拒绝苇弟的爱是因为莎菲坚持找一个懂自己的爱情伴侣;莎菲勇敢地追求凌吉士是因为他有莎菲心仪的美貌,而后又痛苦地把他踢开,是因为在她爱慕的俊美的外表里藏着一个卑劣的心灵。丁玲笔下的莎菲彻底地摆脱了传统女性对男性的精神依附,不再甘于成为男性的附庸或者男望的发泄工具,而是站在与男性平等,甚至更高的精神层面,大胆地打量、坚决主动地选择自己的对象,对爱情中位置的重新衡定,对自身人格定位的重新寻求,使莎菲从被选择的处境中走出来,勇敢地站到选择者的位置,这是历史性的决裂。

莎菲认为自己与男性完全平等,可以主动地去检验,评价,选择男性。因此,当他遇见凌吉士时,敢于“狠狠地望了他几次”,并在日记中写到:“我要占有他,我要他无条件地献上他的心”。另外,她对男性的选择有自己的标准,对于胆怯懦弱,没有男子汉气度的苇弟,莎菲承认他是好人,却无法爱他,因为两个人在心灵上差距太大,另一方面,虽然被凌吉士吸引,但发现他庸俗市侩的本性后,毅然将其一脚踢开,最终以漂泊与孤独换取了对自我精神独立和人格尊严的坚守。我们看到,莎菲始终占据主动地位,以女性的骄傲而锋利的目光居高临下地审度着一切。

《莎菲女士的日记》从女性的视角细致地表达了当时女性内心的苦闷与需求、她们的理想与追求,以及她们女性意识的逐渐觉醒和对社会的抗争,表现出了对封建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莎菲坚持自己独立的生活方式,坚持用自己的力量去寻求自我生存方式,以女性的视角来追求自己的爱情,然而莎菲又是非常矛盾的,因为她爱上了一个外表美丽却灵魂虚伪丑陋的虚情假意、玩弄女人的男人。因此,她开始了自己内心的挣扎。

小说《觉醒》紧紧围绕艾德娜内心情感的复苏、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其与世俗枷锁,腐朽的社会道德规范的顽强斗争而展开.艾德娜的觉醒开始于精神上受到的压抑,这种压抑来自于婚姻家庭,传统习俗和社会机制。实际上艾德娜一直就不安于做一个贤妻良母,不愿意和其他的妇女一样“宠爱看书的孩子,崇拜自己的丈夫,把自己看成微不足道的个人和长有翅膀的天使,并把这一点视为神圣的权利”。艾德娜拒绝把养儿育女视为女性的最高职责。她想追求一个完全的自我,使自我人格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实现。她突然意识到,自己义无反顾地嫁给莱昂斯并不是因为爱他,而是为了反抗家庭对自己婚姻的干涉。而当她意识到这种反抗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最终还是落入传统礼教的束缚后,她感到非常难过,然而又让她如释重负。因为她宁可主宰自己的命运,也不愿沉睡在甜蜜的梦里,做婚姻的附属品。她阅读爱默生的“论自立”,无所畏惧地下海畅游,拒绝丈夫同房的要求,不参加宗教节日。“某种光正开始在她内心朦胧地出现,……艾德娜开始认识到作为一个人,她同她的内心世界和周围世界的关系。这仿佛像一种智慧的沉重负担突然降临在一个28岁年轻妇女的心灵上”。艾德娜的觉醒使她走上了一条反叛的道路。这种觉醒的实质是对独立和自由的向往。在追求独立自由的斗争中,她意识到自我存在的不完善,也终于明白了在当时社会中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是根本不可能的。她只能扮演一个绝对顺从,没有自我情感、牺牲自我价值的角色。这正是艾德娜面对的矛盾,是女性面临的矛盾,也是那个时代的矛盾。在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当中,艾德娜既不想回到过去没有爱情的生活中去,又不想过没有罗伯特的未来,和阿罗宾的肉体关系也只会使她陷入更加孤独空虚的深渊。小说的末尾,艾德娜目睹阿黛尔临产的可怕情景并愤恨老天爷的残忍和不公,加之心爱的罗伯特屈从于克里奥尔人的陈规陋习,不敢为爱情抗争而再次逃避,使艾德娜认识到,即使自己得到了罗伯特,终有一天也会失去他。因此,艾德娜没有其他选择,为了忠于爱情,保持已经发现的自我,她毫不犹豫地赤身,像一个新生儿一样,毅然决然地走向大海深处。

艾德娜的觉醒超出了她所处的时代,她对自我的追求,对本质的洞察,对为妻和母的认识,对自己追求无果的痛苦的感知都促使艾德娜在困惑中思考和求索。作为凯特・肖班笔下觉醒的代表和代言人,艾德娜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书写了一部女性觉醒的悲歌。

肖班借艾德娜折射出已婚女性的困惑、觉醒、挣扎与绝望。她对艾德娜给予无限的同情,但并不可怜她,而是赞扬她的独特品质:对女性自我独立人格的追求,对性意识觉醒的探讨等说明肖班对女性的理解已超出了她之前的女性作家。她敢言前人所不敢言,这也正是她在当时不被理解的原因。

三、腻的心理刻画

心里描写是小说创作中的一种基本的描法,它直接描写人物内心的活动,能够细腻地展示人物的内在特征,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在《莎菲女士的日记》中,作者采用日记体-――第一人称写作,也被称作内心独白。在《觉醒》中,肖班采用第三人称写作,属于作者的从旁描述。在两篇小说中,丁玲和肖班大篇幅的运用心里描写,不仅能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并且推动了女主人公莎菲和艾德娜自我意识觉醒、困惑及绝望的主题的发展,细致地刻画了主人公们的心灵的挣扎与困惑。

莎菲女士独特的心理,被刻画的大胆而细腻。这部作品中,最具特色的作者是对莎菲心理的描写,也只有丁玲这样的女性才能把莎菲描绘的这样惟妙惟肖,让我们时常感觉莎菲就是我们身边所熟悉的一个人物。小说采用日记体写成,这对坦露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极为有利。主人公在叙事、回忆中,时而思索、感慨,时而想象、幻想,时而又出现闪念、欲望等,把这个年轻女性的复杂个性表现地十分真切,比如莎菲对凌吉士恋爱心理的描写。原本在寂寞中,莎菲不期遇见了新加坡青年凌吉士,并且钟情于他。可没想到的是,他竟是一个逢场作戏的纨绔子弟。作者将莎菲的这场理智与情感交战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刻画得相当精细,不时通过主人公大胆而直率的自白,骤然掀起感情的波澜。为了能与凌吉士经常见面,莎菲借故搬到与他相近的地方去住。而为了不使他把自己看的太容易得到,又不得不驱遣着自己,保持一定的矜持。而自己又好似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这上面,好像同什么搏斗一样。而随着情节的发展,莎菲越来越清楚的看到了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外表下面安置着如此卑劣的灵魂,而自己又甘愿让那虚伪的人所诱惑,几乎为爱情忘掉理智,把爱情的发展推向高潮。在这场纠结的心理战争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与以往不同的女性形象,她有着自己鲜明的想法,还敢于干别人不敢做的事情。

《觉醒》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是对主人公细腻真实的心理描述。微妙的心理变化贯穿艾德娜觉醒的每个阶段。整个故事以艾德娜的心里发展为基础,以特定的文化群体―美国南方克里奥尔人社会为背景,几次描绘出艾德娜从性觉醒、精神觉醒,到彻底觉醒――自杀的遭遇心新路历程:艾德娜爱上了罗伯特,爱情唤醒了她心底的热情,这是第一次觉醒;罗伯特的逃避和远走他乡虽然让艾德娜消沉,但没有熄灭她心中对自由的渴望;和花花公子阿罗宾的肉体关系使艾德娜成为爱情的背叛者,她悲哀地意识到性与爱的分裂,这是第二次觉醒;罗伯特的归来燃起艾德娜对爱情和幸福的希望,但罗伯特再度选择离去彻底毁灭了艾德娜的希望,她最终意识到自己想要的幸福遥不可及,这正是本次故事的高潮,也是人物最后的觉醒。每一次觉醒都将艾德娜推入一个新的认知,同时又将她一步步推入一个背离社会规范的境地,人物的形象也随着一次次的觉醒逐渐清晰丰满。

四、结语

丁玲以超前的眼光,好不遮掩的笔触,细腻真实地刻画出女主人公对自由与理想爱情婚姻探索与追求,从女性自身角度探索女性生存意义,体现出与其他作家不同层次的女性意识的真正觉醒。《觉醒》这本小说在平平淡淡的叙述中,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糅合自己的情绪和感悟,肖班借艾德娜折射出已婚女性的觉醒、困惑、挣扎与绝望。揭示女性内心的渴求,女性自我独立人格的追求,对性意识的觉醒等,关注女性命运。两部小说在延续传统女性文学的同时,都体现了对传统女性小说的超越。

参考文献

[1]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2]孙瑞珍,王中忱.丁玲研究在国外[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3]沈从文.论丁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40.

[4]Boren,Lynda S.,and Sara deAaussure Davis.Eds.Kate Chopin Reconsidered:Beyond the Bayou.Baton Rouge: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2.

[5]Sullivan,Ruth and Stewaet Smith.Narrative Stance in Kate Chopin’s The Awakening.Studies in American Fiction 1(Spring 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