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县级普通中小学编制核定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县级普通中小学编制核定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现状及问题分析

截止目前,肥城市共有普通中小学131处,核定编制7152名,现有在编人员8859人,具体情况是:

(一)普通中小学机构编制情况。按层级分,市直中小学20处,核定编制2129名;镇街中小学111处,核定编制5023名;按类别分,高中6处,核定编制1476名;初中19处,核定编制3294名;小学106处,核定编制2382名。

(二)普通中小学在校生情况。截止目前,肥城市共有在籍中小学学生112594人。按层级分,市直中小学在校生39546人,镇街中小学在校生73048人;按类别分,高中学生12930人、初中学生32345人、小学学生67319人。

(三)普通中小学教职工队伍情况。按层级分,市直中小学教职工队伍3591人,镇街中小学教职工队伍5268人;按类别分,高中教职工1499人,初中教职工3592人,小学教职工队伍3768人;按年龄结构分,30岁以下650人,31—40岁3976人,41—50岁2619人,51岁以上1614人。经统计,50岁以上教职工1893人,男55岁、女50岁以上身体条件较差的教师达到1495人;男58岁、女53岁以上两年内退休的教师达到765人。

(四)普通中小学教职工队伍超编的原因分析。从肥城市普通中小学编制和人员对比看,现核定7152名编制与现有8859人比,超编1707人,主要原因是:1、按照泰安市政府出台的意见精神要求,在1994年民办教师转公办工作中,一次转招2896人。虽然大部分教职工已经退休,但还有部分转招人员没有达到退休年龄,坚持在教学岗位上,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职工人员队伍结构。2、根据国家资源枯竭矿破产政策和省属企业社会职能移交政策,近年来在肥企业所办学校教职工,先后移交肥城市管理的在职教职工达到了1100余人,接收的这些学校也没有核定编制,加剧了普通中小学教职工超编。3、从普通中小学编制和人员数量上看,肥城市普通中小学教职工存在总量超编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尤其是乡镇教育普遍存在乡镇教办、教研、成人教育、幼教等其他教学单位人员占用一定数量普通中小学编制现象。4、由于教职工队伍比较庞大,长年重病、产假等情况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教职工也占了一定比例。经统计,全市8859名教职工中,仅大病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达到了167人,导致部分学校教职工队伍不能满足正常教学需要。为此,在考虑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公开招聘的方法,每年为部分学校有计划地补充了部分教师。

二、核编工作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按照新颁标准核编后,各学段均出现了一定数量的超编情况,全市普通中小学在编教职工8859人与现核定编制7152名比,超编1707人;与新核定的7345名编制比,超编1514人。按照省编制标准核定,肥城市普通中小学教职工出现了阶段性富余情况,但这并不能反映教职工编制的实际使用情况,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上级制定的编制核定标准没有与学校开课标准挂钩,存在脱节现象。编制核定标准没有充分考虑课程开设的实际,只是简单地以在校生数计算,特别是基本不考虑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科设置增多、部分学科课节数调整较大、高中教师走教等因素,尤其在班额小、平行班少、学生少的农村小学,与实际使用不符的矛盾格外突出。

(二)编制核定基本不考虑生源变化和教职工减员因素。就肥城市而言,目前全市普通高中尚未达到生源正常期水平,教师需求极大值2-3年后才出现。届时,教师编制会出现较大缺口;多年来,全市教职工退休人数基本稳定在每年300人左右,今后5年内将达1500人,编制将由富余很快转变为不足。

(三)编制核定没有考虑乡镇教办、教研、成人教育等其他教学单位占用中小学编制因素。按目前的运行机制,乡镇普遍存在教办、教研、成人教育等其他教学单位,在教育工作中承担着大量的工作。这些单位基本没有具体的核编标准和明确的进人渠道,人员基本上都是从本乡镇普通中小学抽调组成,从一定程度上占用了普通中小学编制。

三、建议与对策

(一)根据教育发展实际修订完善核编标准。在核编时坚持以实际需求为主的原则,充分考虑教学的实际需求,将编制核定到每一处学校。同时考虑到教师老化,知识结构、学科结构失衡,以及教师自然减员等因素,适当提高核编标准,确保实际教学需要。

(二)实行编制管理重心下移。将编制管理权限下放,省级管理部门根据中央有关定编原则,制定出指导性意见和最低编制保障线,把核编权限下放到县级。县级根据本地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以及生源变化情况核定本地教职工编制,并报省、市编制、教育、财政部门备案。管理重心下移,有利于提高各地工作责任心,防止基层矛盾上交,也体现了责权利相统一的要求。

(三)加强宏观调控,促进教师有序流动。解决教育资源区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要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宏观调控力度,需要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校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多等特点,注意向农村和边远地区倾斜,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要逐步探索相对合理稳定的教师交流制度,制定政策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实现城乡教师之间的合理流动。

(四)出台其他教学单位编制核定标准。出台乡镇教办、教研、成人教育、幼教等其他教学单位编制核定标准,并重新核定乡镇教办等教学单位的教职工人员编制。进一步明确进人渠道,补充这些单位的人员,逐步消化、解决占用普通中小学编制现象,形成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成人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作者系肥城市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中心主任E:FQJ

关键词:编制标准 中小学 核定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