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地质美学与地质环境的关系论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地质美学与地质环境的关系论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地质环境是地球演化的产物。指由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组成的环境系统。主要是由各种内部动力地质作用(地壳、构造、岩浆以及火山活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河流地质以及海洋地质)造成的改变。地质美学是极具观赏性的科学美学、地质环境是地质美的承载基础,地质景观是地质美的物质实体。根据不同的类型的地质遗迹景观的特点,我们可以将地质美划分为不同类型,以此来更好地研究地质美本身,以及地质美之所以美的根本原因,对重庆国家地质公园的实例研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重庆的地质环境与地质景观特征,以及地质遗迹的形成条件和过程;第二部分重庆周边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美学特征;第三部分重庆国家地质公园的生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地质美学,地质环境,关系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地质美学是美学体系中的一个新的类别,地质美学是极具观赏性的科学美学。主要研究的是地质环境中的地质景观的美学价值、地质景观的类型和本质,以及审美对象与地质景观的关系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渐满足物质文化的需求,满足对精神层次的需求,乡村游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休闲方式,利用山区丰富的地质景观、发展旅游成为部分山区脱贫致富、保护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思路。而人文景观毕竟有限,更多的是秀美峻峭的自然地质景观。地质环境是地质美的承载基础,地质景观是地质美的物质实体。“蓬莱三岛、昆仑山” 是古人追求至善至美的地方人间仙境。

1地质环境的功能

地质环境:geological environment 自然环境的一种,指由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组成的环境系统。在长期的地质历史演化的过程中,岩石圈和水圈之间、岩石圈和大气圈之间、大气圈和水圈之间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组成了一个相对平衡的开放系统。人类和其他生物依赖地质环境生存发展,同时,人类和其他生物又不断改变着地质环境。地质环境是地球演化的产物。亿万年来,岩石圈和水圈之间,岩石圈和大气圈之间,大气圈和水圈之间,通过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建立了地球化学物质的相对平衡关系。人类所处的地质环境是在最近一次造山运动和最近一次冰期后形成的。地质美学是极具观赏性的科学美学、地质环境是地质美的承载基础,地质景观是地质美的物质实体。

1.1 提供地质景观

重庆分布丰富的地质景观,一是河流地质作用的产物,壮丽的长江三峡,大宁河小三峡、马岭河小小三峡,乌江画廊。二是岩溶景观,重庆是南方岩溶的重要组成部分,渝东南以及渝、东北平行峪谷区分布大量的可溶岩。形成了丰富的岩溶景观、有世界的地质公园-中国南方岩溶典型的一部分,武隆岩溶(仙女山、天生三桥以及芙蓉洞),有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酉阳的桃源景区,有最美丽的洞穴,丰都雪玉洞,有神奇的地质奇观巫溪的夏冰洞,云阳龙缸国家地质公园。奉节的天坑~地缝。其次地质灾害遗迹,黔江小南海地震遗迹国家地质公园,武隆鸡尾山崩滑地灾遗迹,以及非岩溶景观江津四面山丹霞地貌、都有特有的景观,闻名于实。还有更多的地质景观等待去开发认识,古代的古人开采盐矿遗址宁厂古镇以及郁山古镇,还有重庆的温泉(五方十泉)景观。以及古生物以及古人类化石遗址巫山龙骨坡古人类化石遗址、万州盐井沟古生物化石遗址、以及合川的马门溪龙。

1.2 维持环境平衡

重庆是座典型的山城,四周被高山围绕,西侧被华蓉山以及支脉云雾山、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奠定了重庆城的格局,而大重庆东侧巫山与湖北相连、北侧大巴山与陕西相接,东南武陵山与湖南接壤、南侧大娄山联系贵州、西侧华蓉山是与四川往来的必经之地。然后是长江从西侧永川朱沱入境,东侧从巫山培石出境,在辖区内汇入嘉陵江、乌江等大小河流上百条,因而不管是水路还是陆地交通,重庆都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些大城市、大乡村山水相连得格局与重庆所处的构造部位息息相关。重庆构造部位位于扬子准地台重庆台坳,位于四川盆地的东缘,川东平行峪谷区,北侧接大巴山弧,东南侧为鄂湘黔,辖区内分布华蓉山基底断裂、长寿遵义基底断裂以及七曜山基底大断裂与沙市隐伏断裂,形成重庆地质构造骨架盆地与四周中低山相间,长江、嘉陵江、乌江等多条河流的外动力作用形成水运交通格局,东出夔门就是盆地与外界的关口。地层从东南、东北两翼分布早寒武系的南华群到古生代的寒武、奥陶系、志留系,大部分地区缺失泥盆、石炭系,然后便是分布较广的二叠系,在盆地区分布最多的是狭长山脉分布中生代的三叠系、以及宽缓丘陵分布侏罗系地层(红层)均有分布。地层岩性、以及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奠定了重庆城两江三地的格局,自然环境的险恶、交通不便奠定了积极乐观、血性以及略带野性、永不服输的秉性,才有了钓鱼城击毙蒙古大军蒙哥大汗的壮举,才有了抗战陪都、力挽狂澜的红色之城,由于受两江的切割,新时期机缘巧合有了架桥的壮举,在长江、嘉陵江上建设起几十座跨江大桥,各种桥型都有其身影、钢架桥、悬索桥、斜拉桥、有了桥都的称呼天堑变通途,重庆言子便是给长江,嘉陵江弄个盖盖。由于两江的切割,爬坡上坎,腿部锻炼是必修之课,这也给重庆出美女的是,爬坡上坎奠定了腿长得先天优势,身材修长、穿戴新潮的重庆美女比比兼是,到解放碑打望成了周末休闲活动之一,由于重庆的两江之利,湿汽重、云雾云绕、麻辣烫,重庆火锅闻名于世,其原创的铁山坪花椒鸡、歌乐山辣子鸡,南山泉水鸡,随着旅游逐渐打出了一片天地。山上有鸡,那码头有鱼、豆花鱼、酸菜鱼、青椒鱼,麻辣鱼以及水煮鱼,带着明显的地域特点进入重庆人的胃。华灯初谢、灯火阑珊、到一棵树、两江船欣赏重庆层层叠叠的夜景,可以与香港媲美。这些带着明显地域特点的美食、美女、美景与重庆的地形特点典型的盆地分不开。

特有的地质环境塑造出奇特的地质景观,特有的自然环境系统塑造了典型的重庆人,由于系统是指围绕人类的地球各种自然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其概念的本质是把地球看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个自然要素在其中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因此,地球环境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动态性和开放性等基本属性。地质环境作为地球环境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环境互相影响,互相依存,共同维持着整个地球环境系统的和谐统一。

2 地质环境是地质之美的承载基础

地质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多姿多彩,千变万化的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塑造成形态万千的地质景观,每一种地质景观都向世人展现了其独特的地质美感。地质剖面,又称地质断面,是指沿某一方向,显示地表或一定深度内地质构造情况的实际(或推断)切面。长江以及嘉陵江、乌江两岸是天然的地质断面,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各种地质剖面都是地质历史时期自然环境变化留下来的证据,因此这些地质剖面都是揭示地质历史时期地壳变迁和生物演化奥秘的一把钥匙,是不可再生的珍贵的自然遗产。根据地壳上所保留的各种地质事件记录,来解释当前的各种地质地貌现象。地质剖面以其科学精密的记录方式,向人们展现了自然界亿万年的浩变与沧桑。这种时空的变迁与延续,正是地质剖面所展示的独特的地质美一历史之美。古生物化石遗址,是指地球上的生物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所经历的变迁与进化,保留下来的化石遗址,它见证了地球上的生命体所经历的漫长又复杂的进化过程。孕育、产生、发展、强大、衰老、死亡……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这便是神秘又强大的生命之美。地质构造形迹,是地壳中的岩层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地质构造是指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及其相互结合方式和面貌特征的总称。地质构造的规模,大的上千千米,需要通过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和遥感资料的解译才能识别,如岩石圈板块构造,山字形构造、“歹”字形构造以及重庆周边平行峪谷,紧凑的背斜组成狭长的山脉平行延伸几百公里,宽度仅数公里,间隔几十公里,高差两三百米,并且在山脉之间弯弯曲曲分布河流;小的以毫米甚至微米计,需要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如矿物晶粒变形、晶格的位错以及石英的晶簇以及滑面的擦痕等。不论是气势磅礴的大规模的构造运动,还是微妙的矿物晶粒变形,都不禁让人感叹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这种地质美学的展现,便是存在之美。

武隆~地心之旅,就是回到几亿年以前,在峡口,那红色钙质泥岩与灰色是一片经过19 亿年地质作用,由沙丘演变成的岩石结构。如果前往需要徒步穿越4.81km 崎岖不平的山地,翻越高达 350m 的岩石地带。当你攀登过一座岩石顶部,会看到一组新的岩石波纹,颜色较前者更深,结构更为宏大。波纹岩是由花岗岩构成的,其经过亿万年大自然的洗礼,将波浪岩表面刻画成凹陷的形状。波浪岩表面的线条是由于含有碳和氢的雨水冲刷,带走表面的化学物质,同时产生化学作用,在波浪岩表面形成黑色、灰色、红色、咖啡色和土黄色的条纹。波纹岩的附近还有原住民遗留下来的史前壁画,画中似鸟似兽的生物代表原住民传说里的人物还有守护神。巨型水晶洞拥有地球上最大的天然水晶,位于墨西哥南部奇瓦瓦沙漠,奈加山脉下 350m 处的银与锌矿内。洞内高耸着壮观的晶体,有如松树,长度超过 7m。晶体清澈,多面,由于含有硒元素,呈现出半透明的金黄和银白色,令人惊叹叫绝。由于淹没在矿物质丰富的水当中,水晶长得很快。这些水的温度稳定,通常保持在 58℃左右,在此温度下,无水石膏与水结合生成石膏,长期积累从而形成了洞穴中的水晶。景观遗迹,是地球表面最直观、最丰富多变的地质遗迹。其中高山之雄姿,江河之奔腾,溶洞之神秘,瀑布之飒爽,湖泊之柔美,溪水之欢畅……无不向人们展示了奇丽多姿的地质之美。地质灾害遗迹,地质灾害是指地质作用(自然的、人为的或综合的)使地质环境产生突发的或渐进的破坏,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的现象或事件。我国地质和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时空差异大,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种类的地质灾害十分频繁。灾害过后,原有的地形地貌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有的残缺不全,有的支零破碎,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地质之美一残缺之美。如此繁多的地质之美,都体现在地质遗迹之中。而这些,都是由地质环境提供的,所以说,地质环境是地质美的承载基础。

3 地质之美是地质环境的外在表现

地质美作为美学家族的一个特殊的种类,是由地质学与美学相耦合而生。美的主要特征为客观性、社会性、形象性以及可愉悦性。地质美具有其他形式的美的共同属性,但同时更多的表现在于它的多样性。地质美的千变万化,都基于地质环境的包容之中。

《地质美学》共8章:第1章介绍美学基础。第2章介绍地质美学的特征和基本类型,并对科学美学与地质美学的关系、地质美学的特征与基本类型、欣赏与审美机理、地质遗迹的评价体系等进行了论述。第3章和第4章论述地质环境、地质景观与地质美学的关系,认为地质环境是地质美的承载基础,地质景观是地质美的物质实体。第5~7章是对商南县金丝峡国家地质公园的实例研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秦岭及商南县的地质环境与地质景观特征,以及地质遗迹的形成条件和过程;第二部分论述商南县金丝峡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美学特征;第三部分论述商南县金丝峡国家地质公园的生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学特征。第8章介绍建立地质公园的条件和申报要求:

结语

无论是巍峨耸立的崇山峻岭,峰峰相连的延绵群山,还是川流不息的江河湖海,壮丽优美的峡谷瀑布,都是由亿万年的地质环境变迁和千百次的地质构造运动所形成的。而地质美,正是人们对于地质环境的直接感官认识。因此,我们可以说,地质美是地质环境的外在表现。

参考文献

[1] 周中民.一种新型峰林)))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J].热带地理,1995,15(3):258-262.

[2] 唐云松,陈文光,朱诚.张家界砂岩峰林景观成因机制[J].山地学报,2005,23(3):308-312.

[3]邢永强,冯进城,窦明.区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4]邢永强,郭新华.土地荒漠化的现状及对策〔J〕.河南国土资源,2006,46(6):26.

[5]林道辉,沈学优,刘亚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2,24(2):120一123.

[6] 王孟本.“生态环境”概念的起源与内涵〔J].生态报.2003,23(9):1910~1914.

[7] 王如松.生态环境内涵的回顾与思考[J].科技术语研究.2005,7(2):28-31.

[8] 湖南省地质矿产局.湖南省区域地质志[Z].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