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交流 积蓄 表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情感教育的作用在于陶冶人的情感,使人的情感转弱为强,转薄为厚,给人的高尚行为以推动力。但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师如何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自己的学生接受到这种情感教育呢?我认为,把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作为载体,多点整合,多层推进,能够有效加强美术教学的情感教育,有效促进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
一、心灵沟通交流情感
小学生基础文化课的学习任务还是比较重的,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形成比较独特的个性和成型的性格,有自己的主张。由于艺术课不是考核科目,学生对艺术课的学习兴趣和态度大部分取决于教师。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上课先要做到抓住学生的心,学生接受你才能接受你的课。情感,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所以,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有效的策略,积极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之弦。
1.角色互换,拉近距离
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体的位置让给学生。千万不能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的不良感觉。教师可以把自己作为其中的一分子参与交流、讨论,在课堂上坐到学生中间去,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这样才能得到美的体验。当然这需要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提前预习。
2.合理评价,获得信赖
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针对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学生在赏析美术作品(包括大师作品、老师作品和学生作品)的过程中,对自己与他人的创作情况、参与美术活动的态度、与人合作的精神以及社会上出现的一些美术文化现象的看法等,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等多种形式互动交流,鼓励学生讲出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感受,加深学生对美术活动过程、结果的反思和内心体验,及时梳理自己的情感,建构起新的开放性的健康情感体系,时时增强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自信心,并长久促进学生的健康情感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回答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行为和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出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分析、赏鉴的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
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努力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比如在手工制作课中,大部分学生刚做的作品不尽如人意,但我首先对学生的学习热情给予鼓励,然后对不同学生的作品分别给予分析与建议,在这个过程中避免具体教他们怎么做,因为艺术是自由的、无规则的,教师用意见或建议的方式有助于发掘学生的潜力,有助于学生保持自信的学习态度。
3.倾听心声,教学相长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
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畅所欲言。学生可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打算做些什么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自己的课”的想法,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此外,还会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而教师则从中得到了改进自己教学的课堂反馈信息。
二、巧用资源积蓄情感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这给师生的美术教学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同时,也要求广大小学美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使用好原有的课程资源,还必须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并加以有效整合、灵活运用。
三、精心创作表达情感
创作出一件美术作品并不只是美术创作活动,也不是情感教育的终极目标,而美术创作活动也没有统一的模式。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个人独立创作、小组合作或师生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新奇与乐趣,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美术课堂上的情感教学的手法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即真诚,而真诚则源于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当你对教学有执着的追求,千变万化的情感教育手法就会应运而生。当然,我们还需要树立美术教育观,立足小学美术课堂,积极向外拓展和延伸,大力开发并有效利用各种美术课程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校外美术活动。这样,课内外相互配合和补充,形成美术教育的合力,以此实现情感教育多元化的目标,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作者单位:涟水县郑梁梅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