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美术教育中油画语言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美术教育中油画语言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油画语言个性化势在必行

高等美术教育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培养出绘画“巨匠”,而非绘画“匠人”,表面上仅一字之差,可实际却是本质上的区别。前者是既包含技术更融入思想,而后者则仅仅依靠手上功夫。教育家黄全愈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中说:“绘画是一种技能,是一种可以被创造利用的技能,也可以是一种扼杀创造、重复他人的一种技能。”油画创作技能固然举足轻重,技法的娴熟程度也是评判作品优劣的重要标杆,但它只有很好地服务于油画创作思想,才能体现出油画真正的艺术价值与无尽的魅力。我们要勇于成为那个艺术开创者,而不是永远追随别人脚步的“匠人”。玩世写实主义画家方力钧独树一帜,以其个性鲜明的泼皮“光头”形象作品来反映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无聊情绪以及泼皮幽默的生存感。同样还有曾梵志的“面具”、岳敏君的“笑脸”、周春芽的“绿狗”、张晓刚的“失忆与记忆”等等。油画作品蕴含的“个性化符号”,能够让人一目了然、耳目一新、印象深刻,代表着一个时代。画家靳尚谊从美国考察归国后教授油画课程,他作画融入古典,学生便都开始学样,自从他的《塔吉克新娘》问世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油画便形成了一股“古典风”的热潮。

传统油画是写实的,但从整个美术历史进程来看,油画大师一般都不会把写实作为艺术的最终追求。一般会通过抽象或具象的描绘来形成自己独特的油画语言风格,建立独有的造型意识与色彩表现。因为本身就客观存在的对象再以纯客观的艺术手法来描绘,必然不会产生丰富的艺术效果与美感。同样是哈姆雷特却因为读者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表明个人主观因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画者把自身对描绘对象的感悟诉诸于油画语言,通过这特有的语言来传达自己作画时独到的感受。马蒂斯认为,绘画应该是自我审美经验的表达,理应具备独创性。现实生活大环境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太多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领域,但每个人的主观感受以及对艺术、对生活的理解领悟因人而异。不同的时代背景、个性特征、人生体验等都是影响当时创作感受的因素。而所谓的油画创新也并不是纯粹的观念更新或形式多样,美术应该回到美术本身,超越一切外在形式的内在油画语言具有永恒的价值,油画应该形成自身独立的语言体系和价值体系。

油画个性化语言的培养在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当前的美术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学生欠缺的也恰恰是这一点。对于油画个性化语言表达的研究,成为了当前我国高等美术院校学生必须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只有不断地拓宽对油画语言的探究,油画独有的表现力才会更加地个性多样,所以,当前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油画个性化语言显得尤为关键。

二、我国如何在高等美术教育中加强油画个性化语言

世界各国的高等美术教育体制都在不断地革新,而我国当前的美术教育格局就显得相对落后一些。我们可以借鉴一下法国成功的转型经验,因为二战前它是世界艺术的中心,然而战后却悄无声息,甚至处于下风。于是法国从高等美术教育入手,改革陈旧的美术教育体系,融合各个学科,革新学生的思维认识、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要想根本改变当前的高等美术教育现状,我们需要开拓思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美术教育体制,培养出21世纪创新型的油画人才。

1.优化课程设置。实践必须以扎实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增强高校学生油画理论知识以及相关人文知识的教育,并将油画技能练习与审美情操有机地结合起来,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油画修养。只有使学生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加深学生的情感认知程度,增强其领悟力与油画表现力,进而形成良好的油画语言表达能力。

2.构建开放的油画学习环境。树立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营造学术自由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大胆而个性化的油画创造力,最大程度地施展高校学生个人的艺术特色。正如一位法国著名教育家所说的“只有环境和教育,才能把牛顿变成科学家,把荷马变成诗人,把拉斐尔变成画家”。处于高度自由的学习环境,才能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最大化地激发出个人的潜能。

3.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服务和服从于主体,都要充分调动主体自觉积极地参与教育过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充分关注和尊重高校学生个体的差异,不能同化学生的创作思维,限制学生的油画个性发展。对于学生与众不同的创作思维,不能够忽视或者扼杀,尊重学生的油画独创性,支持标新立异,才能使学生各展其能,培养出真正优秀的油画人才。

三、向吴冠中学习培养自身油画语言个性化的意识

而作为高校学生,我们显然需要良好的高等美术教育体制,但最重要的是我们作为高等美术教育的主体,要从自身因素出发,培养自身油画语言个性化的意识。如果我们自身没有打破传统、追求油画语言个性化的意识,即使身处再完美的教育体制中也无济于事。吴冠中先生在追求油画语言个性化方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反对国内部分画家“一招鲜”的做法,因为这并不能称之为艺术,艺术应该是根据每一次对客观对象的感受变化而改变方法。他认为“笔墨等于零”,重申作画感受的表达,在看透笔墨的同时又不能被其束缚住,否则就会影响作画时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石涛的“无法而法”以及中国兵法的“兵无常法”,就是这个道理。创作的对象是千变万化的,而作画感受也因此变化无穷。吴冠中先生喜欢梵•高的《向日葵》,因为他的每一朵向日葵都是极其生动的,各自代表着不同性格的人物。在梵高的视野中每个物象都应该如同一场戏剧,充满着冲突与矛盾。同样的,南宋画家牧溪的柿子也是带着不同的“表情”。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感受吴冠中先生油画的个性化语言。

1.构图语言。“绘画构图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平面分割。”吴冠中强调画面中的主体物要突出,分清主次,形成一个视觉的中心。而且,推崇画远景,因为透视大,视觉效果更强烈,他认为近景面积大、形象空洞。

2.造型语言。将西方的构成理念引入油画创作。充分运用点、线、面和几何形的不同组合来展现作品的形式感与意境,蕴含浓烈的构成意味。单独的一个点、线、面、几何图形并不具备多少艺术性,但是将它们丰富地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并使之统一、和谐,这就是吴冠中油画独到的创造。

3.色彩语言。黑白灰不仅是吴冠中画面构成的关键,也是他色彩语言的核心。他认为“黑白能表现世界的本质,能表现色彩的本质”。另外,他将红、黄、绿的色点或色块作为纯粹的视觉符号,“笔简色少意境深远”。他的作品运用不同几何形构成画面,黑窗、白墙、灰顶融合不同大小的红、黄、绿色块,彰显色彩的单纯之美感,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四、结语

社会在进步,当代中国油画艺术也需要不断前进,这就要依靠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而高等美术教育要想有更好的发展与提升,就必须足够重视和强化高校学生的油画个性化语言,加强培养学生自身的主观创造力。如果能够打破常规思维,进行自由的油画创作,成果一定是惊世骇俗的!

作者:夏菲菲 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