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端庄秀美的八云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端庄秀美的八云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家知道,我们陕西省周至县是诞生《道德经》和《长恨歌》的地方,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您可知道,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还巍然屹立着一座千年古塔――八云塔,她以悠久的历史,秀美的造型,科学精湛的建筑艺术而名扬于世,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云塔位于周至县县城中心,原名“瑞光寺塔”,因塔身底层四面各有两块显著的阴湿痕迹,虽大旱而不干,形似八朵浮云,故民间俗称“八云塔”。根据《广两曲志》记载,唐景龙二年(公元708年)敕建瑞光寺。八云塔为瑞光寺主体建筑。相传,瑞光寺位于原县城西南一带,范围很大,周十余里,有骑马关四门的传说,今辛寺头村是寺南门处。唐诗人寇填与瑞光寺莹上人、晚唐诗人马虞臣与瑞光寺真空禅师都有诗相赠。尤以马虞臣与真空禅师交往颇多,从他寄给真空禅师的诗“闲想白云外,了然清静僧。松门山半寺,夜雨佛前灯。此境可常住,浮云自不能,一从林下别,黑水几成冰”,可以看出诗人与真空禅师的深厚友谊。

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瑞光寺改为崇明寺,后寺毁。明代初年复建瑞光寺,将寺移至城内(今西街小学后院内)。明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僧人宣运修葺,改名为善胜寺。清初修建周至县城时,在城内西南隅善胜寺遗址复建瑞光寺,八云塔下空旷之地辟为演武场。民国初年,瑞光寺仅存县城西街几间庙宇,后寺废塔存。民国七年(1918年),瑞光寺塔(八云塔)成为两兵相接的据高点,塔内木楼梯被烧毁,塔身幸存,完好如初,令人称奇。

八云塔是唐中宗景龙年间(公元707~公元709年)建造的一座仿木结构密檐式空心砖塔,平面呈正方形,底边长9米,塔共十一层,顶层残损,通高36.7米。塔身底层较高,为8.06米,塔门向北,东、西、南三面各有一假券洞,其上各层渐为变矮,采用南北向和东西向依次错开的辟门法。二层至五层施仿木构件,壁面用砖砌出方形隐柱,各面分为三开间,以砖结构体现出木结构的斗拱风格,外观庄严、朴实大方。六层以上无开间,皆为密檐,虽朴素无饰,但却落落大方,充溢着亭亭玉立的灵秀之气。整个塔身由下到上,逐层变小,收分柔和,姿态俊秀挺拔却不失丰满,加上密接的塔檐,使其造型更加美观,层间深远突出的塔檐与低浅平素的塔壁,起伏相间,明暗交替,创造出了一种抒情和谐的韵味。不用刀雕斧凿,不以色彩粉饰,严格的尺度和协调的比例是其成为楼阁与密檐相结合的建筑典范的主要因素。八云塔以其古朴典雅之美,和谐端庄之美,展现在我们面前,反映了唐代时尚所追求的美感。

时光荏苒,八云塔的建造距今已一千三百多年,在这漫长岁月中,八云塔历经风霜雨雪的洗礼及70余次地震的考验,特别是明代嘉靖年间关中大地震,“终南山鸣,山崩地裂,建筑十毁其九,死人52万”,八云塔却巍然屹立,稳如泰山,可见其结构之坚固,这不能不令人叹服古代能工巧匠建筑技艺的高超。

解放后,党和政府给予八云塔保护工作以极大的支持,为了使这座国宝“延年益寿”,省市文物主管部门拨款对八云塔进行全面观测,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了一系列强筋壮骨的加固维修工作,夯实加固了塔基,增修了流水槽,解决了排水问题,对塔身残缺剥蚀部分进行了修补,安装了避雷设施,修建了保护围栏,复修了木制楼梯,整治了塔基周围环境,使八云塔重焕异彩。

有人说建筑“是人们看得见的历史的面貌”,八云塔就折射出我国优秀文化的灿烂光辉。也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八云塔就在演奏着一曲颂扬人民创造力的壮丽乐章。

今天,当您漫步在云塔公园,仰望这千年宝塔,怎能不感慨岁月的更替、社会的变迁?怎能不由衷赞叹我们祖先伟大的创造力?登临塔顶,远山明丽,川原似锦,古城美景,尽收眼底,您对祖辈们世世代代休养生息的这片土地,又怎能不充满热爱之情?

参考文献

1 民国十四年.周至县志

2 周至县志.送审稿

3 陕西省志.文物志,第66卷

4 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下)

5 周至文史资料.第六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