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子长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子长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针对子长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论证,提出科学合理紧切实际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巩固 退耕成果 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8-0077-02

质量是任何工程建设的生命线,没有成果巩固就谈不上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在面对越来越大的生态压力和多种经济社会因素作用下启动的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生态工程,随着工程建设的继续深入推进和退耕还林政策补助的陆续到期,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县退耕还林工程已进入巩固成果的关键时期,如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成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一项十分艰巨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为此就结合本县实际,谈谈我县影响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林分结构单一

子长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早,退耕面积大,虽然当时依照退耕地、荒山荒坡等不同立地类型的树种、林种、草种进行过规划设计,但由于起步阶段管理相对不是很规范,加之为了单纯追求成活率,应对上级部门的检查验收,设计的树种单一,生态林主要以易成活的刺槐、沙棘、柠条为主,而且多数属纯林,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防护效益差,经济价值不高,降低了工程综合效益。 经济林比例较小,管理跟不上,农户几乎没什么经济收益。

2.破坏因素增多

在子长退耕还林过程中除多次发生过鼠害、兔害等生物性破坏外。自由放牧、复垦、石油开发建设等人为因素也给退耕还林成果巩固、生态坏境保护带来了挑战。子长县是生态脆弱区,也是石油煤炭资源富集区,石油、煤炭已发展为当地最大的支柱经济产业,每年因石油煤炭开采修井场、道路等建设需征占大面积林地,少征多占、乱征乱占、未征先占等现象普遍存在;城乡统筹建设不同程度地蚕食林地 ;不法分子乱砍滥伐林木,因煤价上涨不少居民、农户冬季以柴取暖,不同程度威胁林木安全,种种因素都切实影响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3.造林成效缓慢

子长县属于干旱半干旱生态脆弱区,素有“十年九旱”的说法,影响造林成活的主要因素是水,而子长降雨量相对较少,年均在469毫米左右,蒸发量是降雨量的3倍以上,且降雨大多集中在非造林季节,实际存留有效降水量仅在200毫米左右;气候干燥多风;立地条件差,多以陡坡洼地为主,沟壑纵横,土壤贫瘠,恶劣的气候和立地条件,致使植树造林成活率低,一般地块造林往往需要多次补植,不仅种苗费、劳动力等各项建设费用增加,严重挫伤农民造林积极性,从而延缓了造林成效。

4.荒山治理落后

由于荒山大多在高山远山、路远坡陡、水源匮乏 ,有时仅凭单家独户无法完成治理监管任务。加之荒山荒坡的造林代价高,而国家补助低,人们普遍存在重退耕地轻荒山荒坡,重工程措施轻生物措施的思想,导致荒山治理的速度、质量远远落后于退耕地,甚至出现荒山荒坡“年年造林不见林”的现象,影响生态治理的整体速度和效益。

5.抚育管护不到位

大部分退耕农户对退耕地管理粗放,甚至放任不管,加上部分退耕户对营造的经济林后期效益信心不足,管护不到位,杂草丛生,技术跟不上,直接影响了林木的生长,延缓了工程造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6.后续产业薄弱

目前只有一部分退耕农户在得到国家钱粮补助后,积极开拓门路,建立起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他们有的发展梨果业、棚栽业、养殖业;有的走出农村从事第二、三产业,其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也有一部分退耕户即没有发展产业,又没有外出挣钱,只靠国家钱粮补助维持生计。各退耕户的情况千差万别,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不均衡。可以说,退耕户生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补助停止后,退耕还林成果能否得到有效巩固,关系到生态效益能否长期有效发挥。我们绝不能国家给钱就退耕还林,停止兑现就“退林还耕”,特别是少数退耕户在思想意识上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希望寄托在国家兑现政策的延续上,这就给确保退耕还林“稳得住,不反弹”埋下了潜在的隐患。如果政策引导不到位,退耕户的后续产业跟不上,那么这一国家巨资换来的,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工作所取的成果,在政策兑现停止后,就有可能出现逐步反弹。

二、对策与建议

退耕容易巩固难,子长要走出一条生态良好、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之路,就必须坚定不移的按照现代林业要求,认真破解当前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在准确把握生存与发展、生态与经济基础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1.狠抓退耕还林地补植补造工作,改善林分质量

巩固退耕还林的目标是保林和增收,最终实现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总体目标。由于我县退耕还林工程区地形复杂,受自然条件和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加之病虫、鼠、兔危害等原因,使我县退耕还林工程一次造林成活率不高,大部分地块需要进行一次甚至几次补植才能达到国家要求标准。补植时,要认真研究原造苗木死亡的原因以及成活苗木的生长状况,及时调整树种,尽量做到乔灌混交、针阔混交,落叶树种与长青树种混交,以形成高效益混交林或复层林。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兑现要与补植补造成效挂钩,对一些补植补造不到位的以及荒山荒坡任务不完成的农户实行暂缓兑现,等达到要求标准再如数兑现。

2.适时开展幼林抚育和管护

幼林抚育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林分质量效益的重要措施。要坚持即能促进林木生长,又能提高林分综合效益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抚育方式对林地进行抚育管护,决不能放任不管,以致杂草丛生,影响幼林生长。不能全面清除草,以致大面积破坏原有植被,造成新的水土流失。要推广穴状抚育、地块抚育,既消除杂草对树木生长的不良影响,又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抚育次数以3年抚育6次为宜。通过有效松土、锄草、砍灌、培土、间苗、平茬、除蘖、修枝等抚育措施,改善幼树生长条件,维护并增强林分的稳定性,保证幼林长势良好,早成林早郁闭。

3.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解决农民吃饭问题。

建设基本口粮田是解决农户长远生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关键。即能确保退耕农户在钱粮补助到期后口粮能够自給,也能增加农民的收入,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效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目前,子长县为了退耕还林后确保粮食安全,已经大力投资新修农田,治沟造地。从2009年以来共投入沟道土地建设资金8900万元,累计整治沟道38条,造地8.5万亩,其中新增1.2万亩,改造7.3万亩,项目区农民人均口粮田由原来不足1.4亩增加到2.55亩,这个项目还在继续深入推进发展,力争使全县农民人均口粮地达到2亩以上。

4.加强农村能源建设,满足农民基本生活需要

从实际出发,以农村沼气建设为重点,多能互补,加强节柴灶、薪炭林等能源建设,解决农户的“灶口”问题。这一举措即能为农户提供优质清洁的能源,满足农民基本生活需要,又能有效地避免农户进入林地砍柴、盗伐林木,有效保护林木林地等森林资源。

5.积极推进生态移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将生活在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艰苦的边远山区农民,实行移民搬迁,即是解决退耕农户生存、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消除退耕还林成果巩固隐患的强力措施。如果不采取这一举措,当国家停止补助粮食后,农民为了生存还会重新开垦,或者在陡坡地耕种,这必将造成更严重的生态破坏。因此必须将退耕还林与生态移民结合起来,达到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6.加强后续产业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后续产业发展是建立退耕还林长效机制、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的重要措施。我县后续产业很薄弱,要加大对退耕农户发展后续产业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畜牧业、特色农业、梨果业、农林产品深加工等多种产业,从而促进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同时,要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就业能力。

7.实施监督保障措施,坚决打击破坏林草行为

一是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的原则,防止边治理边破坏。禁止在退耕还林项目实施范围内复耕和滥采、乱挖等破坏林地、林木的活动,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二是建立退耕还林植被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目前我县虽然成立了森林公安局,聘用了村级护林员122名,充实了管护力量,但监管力度不够,奖罚不明,致使管护效果不是很好,应该把森林管护工作纳入乡镇、部门年度考核内容,实行重奖严罚、夯实各级部门的责任,形成齐抓共管。三是加大封山禁牧和舍饲圈养力度,保护生态环境。总结推广各地封山禁牧、舍饲圈养经验,解决好饲草料基地建设,逐步改变传统的自由放牧方式。四是加强防火和病虫、鼠兔害防治工作。要将退耕还林地的防火和病虫、鼠、兔害防治工作纳入县域防治体系,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做到早预测,早预报,早预防,把灾害降到最低。

作者简介:郝爱琴,女,1967年1月26日出生,陕西省子长县人,1985年9月参加工作,林业工程师,现在本县退耕办从事林业专业工作。研究方向:为了更好地发挥退耕还林工程的综合效益,促进本县生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