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育社会学角度下高等教育合理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育社会学角度下高等教育合理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人类知识与高深学问

人类自有文明以来就具有求知的愿望,也有认知的动力和能力。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知识不断积累丰富而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如此往复。随着人类的发展,人类社会的知识也不断得到积累。而知识的积累一方面源自亚里士多德的“闲逸的好奇”;另一方面,许多技术方面知识的演进,也离不开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生活或求知的需要而进行的探索。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地改变,人类对世界的看法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积累成熟,从最初的零散记载到形成一个个专门的领域,人类对知识的探索从未间断。高深学问也构成了现代大学的合法性基础。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中指出高深学问是高等教育合法存在的基础,每一个较大规模的现代社会,无论它的政治、经济或宗教制度是什么类型,都要建立起一个机构来传递深奥的知识,分析批判现存的知识并探索新的学问领域。无论是政治论的角度还是认识论的哲学基础,都无法否定高深学问的重要性。人类知识从横向来说有知识类别的划分,大的方面划分为自热学科、社会学科、自然学科,每个大类下面又分许多不同专业。这些分类将学科划分为有序的类别。关于知识类型的研究,多不胜数,比如古尔维奇对外部世界的感知知识、社会的和他人知识、技术知识、常识知识、政治知识、科学知识和哲学知识七种知识类型;马克卢普把知识分为实用知识、学术知识、闲谈和消遣知识、精神知识和不需要知识。但关于知识的层次问题很少有研究。讨论高深知识,首先就面临知识纵向大划分问题,高深学问本身就意味着是从知识层次上进行的划分。而对于知识纵向的划分还不是很成熟。但是一般来说,与高深学问对应的是一般知识,仅从这两个层次来对知识进行一个普遍的层次上的划分。有学者对知识进行过类似的划分。如葛兆光在其《中国思想史》中就有一般知识与精英知识的说法。作者认为,一般的知识与思想是指“最普遍的、也能被有一定知识的人所接受、掌握和使用的对宇宙间现象与事情的解释,这不是天才智慧的萌发,也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这些知识与思想通过最基本的教育机构构成人们的文化底色”。一般知识和依赖著述而传播的经典思想不同,“并不在精英之间互相阅读、书信往来、共同讨论,而是通过各种最普遍的途径(如娱乐、一般性教育、大众阅读等);它可以成为精英与经典思想发生的真正的和直接的土壤和背景”。另外,英国历史学家柏克在《知识社会史———从古腾堡到狄德罗》一书对“学术性”知识和通俗或日常知识进行了区分,认为学术性知识是“经由深思熟虑的、处理过的或系统化的”知识。在这两位作者看来,一般知识和经典知识、学术性知识和日常知识似乎被视为两种不同类型的知识,但从他叙述中可以看出,这两种知识类似于我们所提出的一般性知识和高深知识的划分。在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中曾有一段这样的描述:正像在划分学者的专业内部和外部方面可能存在不确切一样,在高深学问和低级学问之间也很难划清界限。①某种意义上“高深”只是程度不同。但另一种意义上,教育阶梯顶层所关注的是深奥的学问。这些学问或者还处于已知与未知之间的交界处,或者虽然已知,但由于它们过于深奥神秘,常人才难以把握。②

二、高深学问和一般学问的差异

但是从高等教育实践和高等教育与高深学问的联系来说,作为高等教育哲学基础的高深学问与一般知识不仅具有难度和已知与未知的区别,还具有研究的价值性和目的性的区别。

(一)价值性差异

“对象”有无价值,主要在于它的假定能否迎合主观需要;价值是一种“有效”的观念,价值是主观假定、主观满意、主观兴趣或占有情感的表达。③我国学术界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发,给价值下了这样的定义:“价值,是反映价值关系实质的哲学概念。在主客体相互关系中,客体是否按照主体的尺度满足主体需要,是否对主体的发展具有肯定作用,这种作用或关系的表现就成为价值。”④从价值来看,高深学问和一般知识的差别在于其满足主体的不同需要。高深学问一方面满足人们求知的需要,满足人们“闲逸的好奇”,另一方面高深学问对与主体还有满足其运用知识的价值。而对于一般知识,最主要的价值是满足日常的运用。比如大学对于各个民族文化和民俗的研究,以及对不同人群的研究,而在实际日常生活中很少涉及与被研究的民族本身的生活也联系不大,其最主要的价值是满足人们对与人类文化发展历史的了解,就像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闲逸的好奇心”。但是最终对于民俗和文化传统的研究可能最终促进多元文化的理解与交流,为避免民族冲突有一定的贡献,但是不能像一般知识那样与人们的衣食住行联系紧密,具有即时的直接的价值。而且在实际的研究中,高深学问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就像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中又提到学术上没有什么低卑到不能纳入高等教育的东西。⑤一般学问虽然具有广泛性的特点,但是很少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和难度。

(二)目的性的差异

恩格斯指出:“在社会领域内进行的活动,全是有意识、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⑥高深学问的研究和学习目的在于传授人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之得以传承。而一般知识,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但是二者并不是泾渭分明,而是有交叉且不矛盾的,在一定范围内,可能一般知识也被纳入到高深知识的范畴,比如日心说在最初,是作为高深学问的范畴加以研究证实,而现在成为一种常识可以归于一般知识。但是从另一种意义来说,研究日心说的来龙去脉以及有关证明则又是高深学问的范畴了。高深学问本身的学习和教育目的在于传承和发展人类知识,而一般性知识,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但是二者之间有着模糊的边界并且会在特定时期转化和互补。

三、高深学问和一般学问与教育

不管是一般学问还是高深学问所赖以传播的主要途径是教育,就目前教育现状来说,一般学问主要通过基础教育和广义的教育来完成,而高深学问主要通过高等教育来完成。近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来自社会各阶层,他们不属于某个特定的阶级。“尽管他们因相互区别太大而不能被视为一个单一的阶级,但所有知识分子群体之间都有一个社会学的连接纽带,这就是教育。教育使他们显著地连接在了一起。”⑦曼海姆认为: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受特定组织的制约,这样他们在思想上就展开了自由竞争。无论是一般知识还是高深学问都获得了相对自由的环境。高深学问因其特殊性和普遍性,与一般学问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中,高深知识的内涵是不同的,其边界会随着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和知识价值观念的变化而变化。但是高深学问毋庸置疑是有其深厚的社会根基。对高深学问的学习和探索正是人类求知精神的体现。在任何社会和任何形式的政府条件下,也必然有这样的机构进行高深学问的研究和传播,而高等教育恰好承担了这样一个历史使命。

作者:王艳艳 单位: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