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唐代银板小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唐代银板小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西安南郊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报告的分类中,与8笏银铤分列而单独列出的有60块银板,①其中有的上端有一个穿孔,有的上端没有穿孔。这60块银板中刻“五两、朝”字的银板有55块,刻“伍两太北、朝”字砝码银板有2块,刻“拾两太北、朝”字砝码银板有1块,刻“叁宅”字银板有1块,另有无字银板1块。

但在《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遗宝精粹》②一书将银板统计于银铤之内,说:“银铤共计68件。”应该说《西安南郊何家村发现唐代窖藏文物》最初的报导和对物品的直观分类是对的,在《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遗宝精粹》所附《陕西历史博物馆藏何家村遗宝一览表》中也是将此60块明确称为银板,与8枚银铤区分排列。确实以往对银板所见不多,重视不够,未注意将之与其他类型银货币加以辨析,实际应将唐时的银板单列为有别于银铤的另一类。

与同出的银铤相比较,银板“锻造成长方形薄版,表面有锤揲痕迹,打造规整。”而银铤则是“浇铸成型,呈条状长方体表面边缘粗糙不齐。”③两者的区别之一是厚度,这也是最大的分别,银板薄,多呈长方形薄版状,银铤则厚度大,呈长方体状,以“拾两太北、朝”字银板为例,它长242,宽73,厚3mm(图1、图2),而银铤之一长289,宽45,厚19mm(图3),3mm与19mm厚度相差很大;两者的区别之二是重量,上举银板的重量是428g,银铤的重量是1977g,就两者的长、宽看并无很大的差别,但重量差别则很大,一为拾两左右,一为伍拾两左右,60块银板中的绝大多数则仅有伍两左右的重量;两者的区别之三是制作方法,银板是锻造成型,银铤多是浇铸成型,因此形态、精致程度、不同制法的制作痕迹有很大不同。两者的区别不但存在于银板与坯料银铤之间,也存在于银板与笏形银铤、船形银铤之间。

在银板内存在着形状的不同(有略束腰与不束腰之别),大小的不同(60块银板因重量不同又以锤揲制作而有异,尺寸范围是:长138-240,宽37-72mm)、重量的不同(伍两、拾两)。

此类银板并非仅见于何家村唐代窖藏中,日本加藤繁曾述及,明治七年十月在奈良兴福寺须弥坛下发现4枚古银板(藏东京帝室博物馆),同出的还有铜开珍钱140个,这几枚古银板应是和同三年建寺时埋藏进去的。它们可能是当年从唐时的中国运来,也可能是从唐朝学得银板制作的方法,按照唐朝的银板形状,由当时的日本制造的。总之这四枚古银板源于唐朝。关于形状,加藤繁介绍说:“所掘得的古银板中,有长秤锤形者【按:即束腰形】二枚,长方形者二枚。” (图4)关于制作方法,“此四枚古银板似为槌所打成,盖尚留有槌的痕迹。”“轮廓平整,面部亦平滑。” ④这4枚古银板,其一,重百十钱二分(相当约十一两),长五寸三分,端宽一寸八分,厚一分四厘至二分;其二,重百十钱六分,长五寸四分,端宽一寸七分五厘,中央厚二分,两端稍薄;其三,重百十钱四分,长六寸十分【?】五厘,宽一寸六分,中央厚一分五厘,两端薄不满一分;其四,重百十二钱一分,长六寸一分五厘,宽一寸六分,最厚处一分五厘,薄处不满一分。从这几枚古银板的形状、尺寸、重量、制作看,与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拾两银板极为相似,它们为唐代曾有过一种白银的特有形态――银板,提供了佐证。

关于银板的性质。这些银板不似坯料,坯料浇铸出粗糙的形态即可,无需锻打做细致加工,且坯料一般重量较大,不会制作出大量伍两、拾两的银板待用;从其形态来看,显然这些银板也不是器饰。其上并刻有称量的重量,故可能是唐代白银初为货币时的一种形态。

关于银板的使用时间。此类银板未见有在唐时代以外的遗址、窖藏中见到,应是使用时间不长,使用范围不大的物品。具体使用时间可据何家村窖藏时间推测。现在人们倾向于将何家村窖藏的埋藏时间定为德宗建中四年(783),即泾原兵变爆发之时,银板又与银饼同出,银饼有“开元十九年”(731)、“开十”等明确的年代,故将之定为8世纪之物应无大的问题。

至于银板之上所刻的“朝”字,应与皇家藏银之所有关,《唐六典》卷廿说:“左藏有东库、西库、朝堂库”,疑以上刻“朝”字银板原是左藏中朝堂库之物。可能是皇家作坊或官家作坊制作的。

注释:

① 陕西省博物馆、文管会写作小组《西安南郊何家村发现唐代窖藏文物》,《文物》1972年第1期。

②③ 齐东方申秦雁主编《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遗宝精粹》204页,文物出版社,2003年5月。

④ 加藤繁《唐宋时代金银之研究》244页,台湾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7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