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博物馆安保:盗窃与防盗的博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博物馆安保:盗窃与防盗的博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盗和防盗其实就是矛和盾的关系。二者之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博物馆的安防体系有几个层面:第一是实体防护,就是把人挡在外面;第二是探测技术,实际是一种传感技术;第三是对犯罪具有迟滞性的限制,让犯罪不能很快发生的办法。21世纪的博物馆安防措施已经成为了一个集成体系,声、光、电和生物识别等领域的科研成果都被直接整合运用到安防技术中。

智能监控

声光和红外探测都是间接信号,为什么不能用眼睛直接看呢?于是,就有了视频监控。

上世纪80年代时的摄像头只是利用摄像机拆改制成的简陋设备,只能拍摄黑白画面。直到90年代末,视频摄像头才开始被广泛使用。但是很快,窃贼们都摸清了摄像头的功能、位置和监控死角。他们会戴鸭舌帽,做出一些古怪的动作等等,让你无法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所幸科学技术的发展加速度进行。短短20年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进步,视频监控技术已完成了三代转换,如今,视频的智能化识别和分析是安防领域的最新课题。

这就是尽量避免人为的干扰,由机器承担大部分工作,不用靠人不打瞌睡地盯着监视屏幕。一旦监控到有异常情况,比如人的快速位移,或一些大幅度动作,监控系统会自动把镜头推向那个人,并且报警。

不过,在专业人士看来,新科技固然可以被防盗者利用,制作更坚固的“盾”,同时也一定会被盗窃者加以研究,生产出更尖锐的“矛”。

声光技术加盟

最早进入安防报警领域的手段是声波。进入20世纪,由于电子学的发展,使得人类可以依靠仪器,产生、接收和利用任何频率、任何波形、几乎任何强度的声波。1960年1月25日,中国首次将简单的声学防盗设备引进北京故宫博物院。

当时的声控设备非常原始,只是判断有无动静,但不能区分是猫狗还是人引起的动静。但它特别管用,刚上了这套设备就抓到了贼。1962年4月16日晚8时,一个叫孙国范的窃贼潜入故宫珍宝馆,企图盗窃“珍妃之印”等文物,投入使用两年多的声学报警器立刻报警,孙国范被捕。

首战告捷,其他博物馆也纷纷上马这个声学防盗设备。不久,光学理论也被应用到了防盗领域中。它是在房间里事先布置好传感器或者敏感元件,再把连接线引进监控室。光感防盗报警装置的原理很简单,一旦有光,无论开灯或者用手电,设备就有感应,然后传输到监控室。

偷天陷阱

1999年,英国老牌影帝肖·康纳利和美女凯瑟琳·泽塔琼斯联袂出演电影《Entrapmen》(中文译为《偷天陷阱》)。影片中,面对博物馆戒备森严的红外线栅栏,自幼习舞的凯瑟琳·泽塔琼斯用一套高难度的艺术体操肢体动作,闪转腾挪,终于成功穿过了蜘蛛网般的红外线布防。

简单地讲,红外线探测器的原理是,将不可见的红外辐射能,转变成其他易于测量的能量形式,达到最终被仪器感知的目的。

《偷天陷阱》中的红外线蜘蛛网,属于主动式红外线探测器,即主动发射红外线,当有人经过这条人眼不可视的界线时,对红外线产生阻挡,接收红外线的机器失去信号,便激发报警。

但最早出现的是被动式红外线探测器。中国在1970年代就从国外引进了人体红外探测技术。但是动物大到一定程度也会影响温度变化,所以后来人们一直在研究怎么辨别是猫狗还是人引发的红外探测报警。

当然,红外线报警器也不是万无一失。1992年9月18日一早,开封博物馆的服务员像往常一样,打开博物馆明清宫廷用品展厅大门,准备迎接参观者。但厅内场景使他们大吃一惊,一片狼藉之中,共丢失了69件文物,经专家鉴定,价值过亿。

开封博物馆使用的就是被动式红外探测报警装备。经刑侦专家侦察,犯罪分子在红外线探测器前放了一块红布,将自身发出的红外线遮挡住了,一个简单的手段,就使博物馆的安防形同虚设。

这个案件让人们开始注意到建立综合防范体系的重要性。现代安防体系,都要采用三种以上不同探测原理的探测器构筑多道防线。

科学家开始研制主动式的探测装置,由安防装置主动发射声波或光波,来探测是否有入侵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