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初中记叙文细节描写的教学指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初中的记叙文写作应加强细节描写,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应引导学生,借助文本,揣摩细节,领会细节描写的魅力;分析思考,品读细节,归纳细节描写的方法;观察生活,捕捉细节,记录生活中的精彩细节;片段训练,强化细节,让细节描写深入人心;修改习作,锤炼细节,让细节描写增添神韵。
关键词:揣摩细节;归纳方法;观察记录;片段训练;修改交流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243-03
初中阶段,记叙文写作是写作训练的重点,但学生的文章中经常缺乏精彩的细节描写。什么是细节描写呢?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对细微事物的描写,它着眼于细小,却是刻画人物形象、推动事件发展、烘托文章主题的重要手段。细节描写包括: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肖像描写、环境描写等。文中精彩的细节描写会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细节犹如人身上的细胞,文章没有了细节,人物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作家李准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他还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起着同样的作用。”既然细节描写这么重要,那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细节描写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借助文本,揣摩细节,领会细节描写的魅力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材选编的都是文化气息浓厚、思想内容深邃、语言富有魅力,能启人智慧、开人心窍的精品。其中不乏精彩的细节描写。我们在教读课文、分析文本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个资源,让学生悉心揣摩文本中的细节描写,领会作者独具匠心的细节描写所产生的表达效果。如《背影》中: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文字为什么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究其原因这里运用了一系列的动作细节描写,把父亲怎样走去、怎样探身下去、怎样爬上月台等都如实写下,我们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看到一位慈爱的父亲为了让儿子吃到桔子的艰难过程,拳拳父爱跃然纸上,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细节描写所产生的魅力。这样的例子在我们所接触的文本中比比皆是。如果我们在解读文本的时候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认真揣摩细节,领会细节描写的魅力,让学生明白一篇文章的成功与否、能否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篇文章中是否有精彩的细节描写,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产生在以后写作中也要用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传情达意以打动读者阅读的欲望。
二、分析思考,品读细节,归纳细节描写的方法
除领会细节描写魅力外,在解读文本的同时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归纳细节描写的方法,找到打开细节描写大门的钥匙。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归纳了以下几种细节描写的方法。一是锤炼词语。通过对一些精彩的动词、形容词的辨析和筛选,精心锤炼词语可以准确生动地修饰和限制描述内容,达到以少胜多、一字传神的效果。如《孔乙己》中的“他便排出九文大钱”和“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这里的“排”和“摸”显然是作者精心锤炼出来的。“排”字生动表现了孔乙己卖弄自己是规矩人,但又拮据、穷酸的本相;“摸”字生动表现了孔乙己已穷困潦倒到极点,显示了他悲惨的境地。虽然“排”、“摸”只是一字之差,但是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表达效果,如没有精心锤炼词语又怎能达到如此效果呢?二是巧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变平淡质朴为文采斐然。如《孤独之旅》中:“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这里运用了两个比喻把杜小康在家庭衰落之后无奈走上离家放鸭之旅的孤独、无助、胆怯的心里很好地传达出来。三是调动五官。调动各种感觉器官,细腻描摹,写准写活人、景、物的形、声、味、质感等要素。如《社戏》中:“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这一段文字作者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进行细腻地描写烘托出人物欢悦而迫切的心情,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四是细化过程。细节描写就像电影中的“特写”和“慢镜头”,写作时必须真实地再现动作的整个过程,把过程细化,才能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原文中的“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这里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动词把捕鸟的这个过程细化,传神地写出了捕鸟技术的娴熟,也生动地写出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给童年的“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三、观察生活,捕捉细节,记录生活中的精彩细节
方法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归纳完细节描写的方法后,还要教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观察生活,捕捉细节,运用所学的细节描写的方法去记录生活中精彩细节的习惯。而且艺术大师罗丹说“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悉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并将平时观察到的素材进行整理归纳,使零碎的变为系统的,分散的变为集中的,陌生的变为熟悉的,以便在写作时提取。要求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某一个瞬间,把捕捉到的精彩瞬间及时地记录在周记本中。笔者在实践此种教学方法时发现有不少学生通过留心观察日常生活,把自己捕捉到的细节在作文中细腻地描写出来。如学生在习作《今天我当家》中写道:“我拿出两个鸡蛋,把鸡蛋的中间部分在碗边轻轻一敲,然后用双手抓住磕用力掰开,蛋白和蛋黄像两个乖顺的小孩倏地滑进碗里,起一双筷子,双手像上了发条似的飞快地搅拌着蛋,筷子撞击着碗发出“哒哒哒”的声音,不一会儿,蛋清和蛋黄就融为一体了。”读着这一段文字,我们仿佛和小作者一起站在厨房里进行紧张的餐前准备,这一段文字也正因为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对打蛋的过程细化,同时也运用了拟人、比喻,调动了视觉、听觉把当时在厨房里打蛋的情境全方位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四、片段训练,强化细节,让细节描写深入人心
正如人的十指长短不一,我们的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自觉的同学会在平时养成观察、记录的习惯,也会在周记、习作中有意识地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等增强文章的神韵,使文章变得更具可读性。但是仍有不少同学细节描写的意识薄弱,教师可以利用作文课进行片段训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对细节进行刻画。纵观近几年的中考作文命题,仍然是全面对接中学生的生活,强调表达真情实感,在内容上更多关注“自我与成长”、“素质与情感”等方面,我们可以围绕这几个方面精心确定片段描写的重点。如针对“考试受挫的情境”、“取得成功时的喜悦”、“独自面对黑暗时的害怕”、“感人的亲情”、“坚持不懈的过程”、“美的瞬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等题材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片段训练。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原先写作中描写意识比较薄弱的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他们细节描写的意识得到了强化,描写的方法也领会在心上,运用在笔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片段训练,强化细节描写,相信在同学们写起作文时也能够得心运手地运用细节描写。
五、修改习作,锤炼细节,让细节描写增添神韵
古人云:文章不厌千回改。学生要反复修改自己的作文,在修改中锤炼细节,使文章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让细节描写能够为作文添神韵。一篇好文章的细节描写有如下要求:细节要典型,紧扣文章的中心,为中心服务,不能为细节而细节;细节描写要真实、自然、贴切;细节描写要生动、形象。关于如何教导学生修改习作,笔者的方法如下。一是批注批阅。对于学生交上来的作文不写最后的总评语,不打分数,但是在文章需要修改的地方,如入题较慢、详略不当、细节不真实、细节不够细腻等处做出批改,提出要求。二是改后自改。针对学生共性的问题在集体讲评之后,要求立即修改。个性的问题,如细节不够典型等,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个别同学面批,指导他们重新选择细节来服务中心。三是互批互改。在老师指出不足,学生自己修改之后,很多学生很难再发现自己的不足,可谓“当局者迷”,这时我们可以利用“旁观者清”组织学生互批互改,启发智慧,交流经验来对文章进行修改。四是讲评佳作。把学生精心修改的作文收上来,再次批阅,写上评语,并在学生习作中精彩的细节描写处做批注,把好的细节描写拿出来与全班同学共同分享。经过反复多次修改,可以让学生对习作中的细节做到精心锤炼,让细节描写生动又不失真实,使细节描写典型又不矫揉造作,让细节描写真正为作文添神韵。巴尔扎克说:当一切的结局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这时,再前进一步,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于细节处见功夫,在记叙文写作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老师的精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细致描绘,反复修改,及时总结方法,学生的作文会因细节描写而增添神韵!
参考文献:
[1]王立根.作文智慧[M].海峡文艺出版社,2009.
[2]裴海安.走向有效的作文教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
[3]陈日亮.我即语文[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