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再造长三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为中国最先进的制造业中心,长三角当之无愧的,但还不能算是世界顶级,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7月3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标志着上海自由贸易区(下称“上海自贸区”)将成为国内首个符合国际惯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
尽管目前相关细则还没有出台,但是这代表着制度上的重大创新。
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将给“外向型经济”为主的长三角区域带来诸多优势,尤其是在报关、税收减免方面,对进出口会很有利。自贸区成立后,按照离岸贸易的政策,很多中转的货物,只要不进上海,就可以免税。这些因素对上海本身不一定会有很大的吸引力,但会给长三角区域带来一定的优势。
但是对于国内其他沿海地区来说,因为上海具备其他地区不具备的优势,因此有可能会对其他地区产生“虹吸效应”。
“虹吸效应”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奥运会主办城市北京强大的吸引力将刚刚开始投向西部地区的投资吸引过来,从而再次减缓西部的发展。
2010年5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三角区域规划(下称“规划”),其中对长三角发展的战略定位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其中,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定位是首次提出。
区域规划的最核心之处,在于明确了长三角的区域发展要以城市群的共同发展为原则。另外,规划还详细阐述了各城市的产业发展重点,要避免多个城市在发展与定位上出现“同构”的困局。
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不可避免的要从单一城市向组合式的城市群转变。城市发展到现在,自说自话,单一发展的方式已经过去。除了自身发展以外,城市更多的要考虑在城市群内的功能和定位,这对一个城市未来的发展更加重要。过去是城市和城市之间的竞争,以后就会让位于城市群和城市群之间的竞争。以城市群为基本单元去参与全球竞争将会成为未来的一个态势。
如果一个城市能找准自己的定位,一方面,城市本身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另一方面,能够腾出一定的发展空间让位给其他的城市。通过不同城市不同要求,加强城市之间的分工与组合,更加突出每一个城市的功能定位和特色塑造,这是一种新形势下“有分有合”的格局。
作为一个区域的中心城市,上海未来的主攻方向就是服务经济,更多的体现在政府如何提升自己的服务职能,如何更好地向周边城市提供服务,包括信息、人才、科技、金融等。通过服务体现中心城市引领、带动整个区域发展的功能。对于上海未来的发展,要通过各种要素的流动和配置来实现。
反过来,这种要素的流动和发展又和上海本身的能力相关。服务的能力越强,上海就越能够更好地引导周围的城市参与国际化的合作与竞争。
对于南京、杭州、宁波、苏州等副中心城市,已经具备了比较好的物质基础,城市的生产力水平、功能和规模、产业的基础与配套的能力都已经达到相当的程度。
这些城市在发展中要向服务经济展开,尽量弱化自己单一的生产职能,更多地向综合型的、有特色的城市发展,比如:旅游城市、文化城市、休闲城市等等,寻找自己的功能定位。
在完善和提升城市竞争力方面,规划明确提出“提升上海核心地位”,进一步强化上海国际大都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都市。同时,进一步提升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等副中心城市的综合能力和服务功能,促进区域整体发展。
从规模、数量上来说,要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长三角区域并不差,但是,从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全球城市网络的影响力来判断,还有一定的距离。
作为一个世界级的城市群,首先要求中心城市必须是世界城市,必须具有相当领先的地位、话语权和支配权。但是目前来看,还有一定差距。
相对于全球公认的三个世界顶级城市:纽约、伦敦和东京,上海是很难媲美的;和一些洲际性的城市,比如中国香港、新加坡、法兰克福相比,上海也有一定差距,上海只能算是国家级的中心城市。
因此,首先,长三角未来发展第一步就是要把上海逐渐打造成世界级城市。如果说中心城市上海都不能成为世界城市,那么,其他城市的发展都会受到中心城市的压制。
从理论上来讲,周边城市如果想要超越中心城市是不可能的,单一指标有可能,但是综合竞争力是不可能的。如果上海的发展水平只有那么低,那么周边城市也不可能提高发展水平。
因此,中心城市上海的发展是最重要的,这样也为周边的城市发展腾出了空间。这不是上海自身的发展战略,是整个长三角的战略。不是一个地方利益的问题,而是区域利益的问题。
其次,作为世界级城市群,这个城市群必须是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有分有合的有机发展整体。它们之间要有鲜明的分工,要有各自的功能和个性特征,用以来体现城市强大的生命力。不能像今天这样,大家都是工业强市,这显然对未来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因此,在一个群体的目标之下,寻找自己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定位既要符合自己的利益也要符合群体的利益。这个问题现在还面临比较大的困难。
长三角区域规划是我国第一个跨省份的区域规划,这将为长三角地区带来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进一步促进这一区域的产业升级和转移。
产业转移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现象,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把一些传统工业作为起步工业这是合理的,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再要依靠这些传统工业去发展就会面临很多困难。
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技术已经完全成熟,市场也已经饱的中心城市,发展优势很难体现出来。相反,劣势会非常明显,原材料需要进口,劳动力、房租等成本居高不下,如果不发展一些高附加值的产品就没有竞争力。
因此,高明的策略就是要顺应产业发展的规律、产业引进的规律,不断推动产业的升级。现在有一些地方恰恰相反,抱着这些应该转移的产业不放,始终把发展工业当做发展经济的第一要务,这在中心城市是很要命的。
目前,出现了一些相反的现象。一些发达国家在思考再工业化,再制造业。大量的已经流向全球的企业回流本土,这样一个现象似乎又为一些大城市要发展工业、制造业提供了借口,对这个问题究竟怎么看,目前学界还是有分歧的。
其实,即使是回流,也不会回流粗放型、传统型的产业,必须是高科技的、高附加值以及能体现未来高端发展的一些行业。
发展目标之一还提到了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其中,成为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是首次提出,“既体现了长三角的与时俱进,也表明了中央对长三角在转型升级棋局中的期许。”
作为中国的先进制造业中心,长三角地区是当之无愧的,但是,还不能算是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中心。这主要体现在从研发设计到售后服务再到产业的优化升级,还存在比较大的问题。但是作为传统的制造业基地,上海的制造业基础还是很扎实的。
关于现代服务业,长三角的发展恰恰是非常薄弱的,是一个短板。甚至包括上海都是非常弱的,第三产业的比重占整个经济体系的60%左右,和发达国家城市的平均比例80%还相差甚远,服务的总量、质量和领域都不成熟。
问题还比较突出的体现在软件和环境上。长三角区域要进一步实现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打破过去的行政制约。目前,长三角区域的政策在全国来说已经是非常领先,独一无二的。但是这个制度到今天来说也只局限于协调协商、对话交流的制度安排,没有管理的权限和职能,现在更需要一个区域管理的机构。
长三角区域规划要落实,需要国家给予实实在在的推动措施,改变目前长三角缺少跨地区行政主体的格局,需要国家行政力量的推动、政策的扶持以及考核指标的调整。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