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扑朔迷离的西周王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扑朔迷离的西周王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西周王陵在何处?这是人们感兴趣的一个话题,也是一个长期困扰人们的问题。自汉代以来,不少学者都在孜孜探求,但至今仍是个谜。

西周王陵之所以至今未能找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商周时期的陵墓“不封不树”,陵墓没有封土堆,也没有种植树木,即墓而不坟,地面上没有任何标志。再者毕竟年代太过久远,距今已有3000多年了。加上文献记载语焉不详,且多歧义。凡此种种,使得西周王陵显得扑朔迷离,不知所终。由此而引发了后人的诸多猜想。

姬姓周族是兴起于渭水中游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古老部族。传说周的始祖弃做过夏朝的农官,被后世奉为农神,号日后稷。弃传十几代至周太王古公父,由豳(bin,今陕西句邑)迁至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扶风北部一带),逐渐强大起来,并开始臣服于商,成为商王朝在西方的一个重要方国。到古公宣父之孙周文王时,势力日见发展,遂欲伺机剪灭商朝。但文王一直未能实现这一愿望,赍志而殁。文王子武王继位,秉承其父遗愿,联合其他方国部族东向伐纣,终于灭商,建立了周王朝。直至公元前770年,西部游牧族部落犬戎攻周,直捣宗周镐京(即位于今西安市西南的丰镐遗址),杀周幽王于骊山之下,周平王被迫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西周灭亡。从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商(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结论)到幽王亡国,西周凡十二王,即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恭王、懿王、孝王、夷王、厉王、宣王、幽王。按照历代帝王的葬地一般都不会远离都城,这些周王的陵墓应该都在关中。但具体在什么地方,尚不得而知。

据《孟子・离娄下》《逸周书・作洛解》《今本竹书纪年》《史记・周本纪》《汉书・刘向传》等古文献记载,周文王、周武王以及周公死后均葬于被称作“毕”的地方。然而关于毕的地望,历来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括起来大致有三说,即成阳北塬说、镐京东南说和岐周说。

先说成阳北塬说。认为毕在咸阳北塬,周文王、周武王以及周公葬于咸阳北塬的毕原上。如《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葬周公于毕。”唐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的记载:“周公墓在雍州成阳北十三里毕原上。”《史记・魏世家》:“魏之先,毕公高之后也。”南朝宋裴驷《集解》引晋杜预的说法:“毕在长安县西北。”北宋宋敏求在《长安志》卷十三成阳条下载:“周文王陵在县北一十五里,武王陵在县北一十五里。”清毕沅《关中胜迹图志》卷八载:“周文王陵在成阳县北一十五里毕原上,武王陵在文王陵北,周公墓在文王陵东。”根据上述文献,此说大约出现于魏晋时期。

《史记・魏世家》裴驷《集解》引杜预之说“毕在长安县西北”,实指现在的咸阳,魏晋时属长安县。而后来的长安县在魏晋时为杜城县。

按照以上文献所提供的方法与距离,今成阳北塬上的周陵镇一带应是所说的毕原所在。此地的周陵中学近旁确有两座大墓冢,一南一北。此二冢即持成阳北塬说者所指为周文王、周武王的陵墓。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还在墓冢前刻石立碑,指明为周文王陵和周武王陵。墓碑至今犹存于原地。

然而,自清代以来就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为探个究竟,20世纪7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对周陵中学近旁的这两座墓冢多次进行调查,结果在地层中发现战国时期的云纹瓦当,初步确定其时代当为战国时期,从而否定了周陵之说。对此二冢,学者现多认为属秦惠文王和秦悼武王的陵墓。

再说镐京东南说。认为毕在镐京东南杜中,周文王、周武王以及周公葬于镐京东南杜中的毕原上。如《史记・周本纪》太史公曰:“所谓周公葬于毕,毕在镐京东南杜中。”《周本纪》又载:“武王有瘳。后而崩……”《集解》裴驷按:“《皇览》曰:‘文王、武王、周公冢皆在京兆长安镐聚东社中也’。”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记载:“武王墓在雍州万年县西南二十八里毕原上也”。《周本纪》又载:“明年,西伯崩。”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记载:“周文王墓在雍州万年县西南二十八里原上也。”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万年县条下载:“毕原,在县西南二十八里。《诗》注云:‘毕,终南之道名也。’《书》序云:‘周公薨,成王葬于毕’是也。”根据上述文献,西汉时即有此说。 《史记・周本纪》中司马迁所说的“杜”,原为西周时的杜伯国所在,春秋时秦武公灭之置县。到西汉时,汉宣帝以杜之东原为陵,置杜陵县,更名此为下杜城,其地即今西安市南郊山门口杜城村一带。在杜城村附近曾出土有秦杜虎符和带有“杜市”二字的陶釜。

唐代的万年县治在唐长安城即今西安市区,《括地志》和《元和郡县图志》所记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的墓在万年县西南二十八里毕原上,也正是秦武公所置杜县的辖区。在此范围内,历年出土的唐墓志也多记载有葬于城南“毕原”之说。

2004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为探寻周王陵,在上述地区反复调查,但始终未见其任何踪迹。意外的是,在长安区神禾原上发现了一座较大的陵园遗址,似乎给人带来一丝希望。在陵园北区发掘了一座带4个墓道的“亚”字形大墓,大墓旁有13个条状陪葬坑,其中的车马坑发掘出唯天子才有的六驾等级的车马。但出土遗物显示,墓葬的时代属于战国,初步推断是战国时期秦始皇祖母夏太后的陵寝。

最后说说岐周说。认为毕在岐周,即岐山、扶风一带的周原,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葬于周原。如《汉书・刘向传》载:“文、武、周公葬于毕。”唐颜师古注:“李奇曰:在岐州之间。”宋祁曰:注文“岐州当作岐周”。按此记载,此说在唐代以前已经有了。近人也有主此说的。

周原乃姬周族的发祥地,为周太王迁岐之后的先周都城――岐邑故地。20世纪50年代后期,考古工作者即在周原遗址进行调查、发掘。70年代后,不断有重要的考古发现,先后发掘了凤雏、召陈、齐镇、齐家村等地的大型建筑基地,包括有西周的宫殿、宗庙以及王室贵族的居址,发现了西周时期的制陶、铸铜、制骨、制玉、制砖瓦等一系列手工业作坊遗址;发现了西周甲骨文和多个地点的青铜器窖藏;发掘了数百座西周墓葬,包括刘家和黄堆的大型贵族墓,但并未发现能够确定为周王的陵墓。

进入21世纪后,考古工作者在岐山周公庙附近发现了一个规模巨大的西周遗址,范围达数平方公里。在遗址内有高等级的大型建筑基址分布区、一般居址区、大型墓葬区以及中小型墓葬区等不同的功能区域,并发现了数量可观的甲骨文,多片甲骨出现“周公”之名。据此,学术界认为周公庙遗址当属周公采邑所在。

武王灭商后,大封诸侯,封弟周公旦于曲阜(今山东曲阜)为鲁国。因周公一直留在王室辅佐朝政,使其子伯禽代为就国,而在王畿内封周公以采邑。据文献载,其地即以前太王古公父之居的周原。周公庙遗址应包括在周原的范围之内。

在周公庙遗址的大型墓葬区,有4个墓道的“亚”字形墓、两个墓道的“中”字形墓和一个墓道的“甲”字形墓,均属高规格的贵族墓葬。这其中是否包括有周公的墓,目前尚无实证予以断定。

关于周文王、周武王以及周公葬地的上述三种说法,或张冠李戴,或经考古调查而无结果,或有所发现但还无法说清。因而,西周王陵之所在仍是无以言说。

另外,文献中还有西周最后一个王周幽王葬地的零星记载。《元和郡县图志》卷一长安县条下载:“古戏亭,在县东北三十里。周幽王为犬戎所逐,死于戏,即此也。”“周幽王陵,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古戏亭在临潼东的戏水西岸。戏水发源于秦岭,北流入渭。在今临潼代王镇宋家村有一墓冢,传称即周幽王墓。但近年来考古调查的结果,此墓的时代在战国秦汉之间,这就从时代上排除了是周幽王墓的可能。试想,作为亡国之君的周幽王被犬戎追杀于骊山脚下,尸首是否保全,尚属疑问;继位的周平王为避犬戎之难而仓皇东迁,根本无暇为其举行隆重的葬礼,即便事后补办,建陵修墓,规模也不会多么大。更何况当时的丧葬习俗是墓而不坟。

西周十二王的葬地,见于文献记载的仅限于文王、武王、幽王等几个周王,且说法又是那么的不一。而其他诸王葬于何处,则不见任何文字记载。他们至今尘封地下,不为人知,平添了几多神秘色彩。

时至今日,西周王陵的不知所在,给人以无限的迷惘和遐想。它的神秘莫测,越发地引起人们对其探寻的兴趣。不过要破解这一千古之谜,最终尚有赖于考古发现。但愿这一天能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