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中国青铜时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中国青铜时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自公元前2000多年至公元前476年这一以青器为政治、文化、生活代表的时间段内青器的产生以及发展历程,并简析了其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关键词]青器;铸造技术;文化分期

[中图分类号]K8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02-0021-02

国家的出现,意味着文明的繁荣。公元前3500年左右,两河流域和埃及进入了文明时期;公元前26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进入文明时期;公元前2000左右,中华文明进入夏王朝时期。自此,中国的青时代拉开了序幕。

青时代是一个以青器为文化、生活代表的历史时期,不以朝代为界限,出现于夏王朝初期。前期以模和范铸青器,后期辅以失蜡法铸造,延续近2000年。直到礼制被打破、铁器开始流行的战国时期,青时代才渐渐画上了句号。中国青器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青时代大量繁缛华丽青礼乐器的制作,与世界上其他国家青文明时期用青主要制作工具、兵器和饰品有明显的不同。在这一时期,青器不仅作为国家政治物质化的象征,还是社会等级、地位的物质化象征,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早期的文明。国家有国之重器,所谓“九鼎”就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在这钟鸣鼎食的时代,皇室、贵族是青器的拥有者,器是“子孙永宝用”之器,是地位尊卑的象征。《左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早期青器主要用与祭祀与战争,尤其是商、周两代。周王室东迁后,礼崩乐坏。战国以后,青器在各个方面的作用逐渐被其他金属器代替。

青器一般被定义为以红为主要成分,与锡、铅的合金为原料做成的器物,按照用途可分类为容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工具、杂项等(如带钩、镜、钱、佛造像)。中国青器涉及文化、科学技术等多个方面,且青时代的各个发展阶段,各类青器的形制、铭文、纹饰等都会随时间发生阶段性的变化,铸造和装饰工艺也在不断的发展,所以中国青器可以通过器型学、造型艺术、纹饰、铭文内容和文字、书体演变、青器铸造和装饰工艺几个方面去进行研究。

青器制作在技术上以陶范铸造为主,辅以失蜡法铸造(春秋中期出现)和多种表面装饰工艺的传统技艺。陶范材料由多种原料配置而成,经特定工艺处理后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在青器陶范铸造工艺中,模是指用于制作范的原型,范指依照模型的形状和纹饰翻制出来用于铸造青器的铸型。模与范决定了青器的形状。陶范铸造可以采用一次成型的浑铸技术,也可以依靠部件分铸铸接、铸焊、机械连接等技术手段,将各部件连成一个整体,以获得结构复杂、具有立体感的青器物。铸造过程中经常使用内范支钉以及芯撑等技术。复合金属技术和成套编钟的铸造,表明人们对青性能的高度认知,技术已炉火纯青,形成了专业化分工生产。

随着青冶铸和工艺的发展,主要作为礼器的青器,其发展和功能的不同体现以及青器的造型和纹饰在不同阶段的变化,青时代大致分为二里头文化时期,商代前期(二里岗文化时期),商代后期(殷墟文化时期),西周时期至春秋早期,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期,战国中、晚期六个发展阶段。

一、二里头文化时期

二里头遗址发掘于河南偃师二里头村,是一个大型宫殿的遗址。二里头文化分为四期,第四期的年代下限可能已经进入商代早期。二里头文化一期、二期基本只有小件青器,三期以后出土有青容器,并且有些器物上出现了简单的几何形花纹,表明当时的青铸造业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二里头文化出土最多、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为爵,其他地方出土的同时期器物很少。二里头时期大约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王朝时期。夏人“姒”姓,夏第一位国君为禹。在禹之前都是禅让制继承部落首领的位置,禹死时也禅让于东夷益,但由于益无显赫功业,最后禹之子启将益杀死,继帝位。启即位后,便废除禅让制,建立了君主世袭制度。世袭制度建立,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被私有制社会所替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夏代自禹到桀,共传14世、17王,前后经历了约471年。

二、商代前期(二里岗文化时期)

成汤是商代第一位国君,商人“子”姓,且商代姓大于氏,姓一直不更改,同一姓不同分支的族人为了区别,才有不同的氏。商人一般都是以地名、水名或其他有纪念意义的字为氏。商代分为两期,以盘庚迁都于殷为界限。商人曾经多次迁移都城,据考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避水患说、解决内乱说,也有一说是为了更牢固地统治西北的少数部族。由于种种原因,自成汤灭夏至盘庚迁殷历经五迁都城,不断向西迁移,最后定都于现河南安阳。因为二里岗位于郑州老城约2华里,故俗称之为“二里岗”,在此地发现的文化遗址被命名为二里岗文化。此时期的器物在河南郑州、河北等地都有出土。这时期觚、等新器型不断出现,以酒器为主。食器、水器具备的礼器体制初步建立,兽面纹、龙纹、鸟纹成为主要装饰纹饰,其装饰手法也由简变繁,由粗变精。

三、商代后期(殷墟文化时期)

盘庚迁殷至纣王帝辛为商代后期。商代后期的青器根据其组合的变化、器型和纹饰的主要特征可分为三期:一期,盘庚―小乙;二期,武丁―祖甲(或者廪辛早期);三期,辛―帝辛。商代后期以二期最具代表性,二期又以妇好墓出土的400多件文物最为珍贵和重要。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青器器物种类更加丰富,许多器物上出现铭文,青器的种类与器型在这一时期基本齐全。动物形象作为器物造型的青器有较多的发现。在商代后期出现由底纹、主纹及主纹上的花饰组成三层花的形式,浮雕和平雕相结合,代表商代后期为青器发展的一个高峰,其器型、纹饰都达到巅峰水平。这一时期的器物在山东、河北、北京、陕西、山西、四川都出土过。商代自成汤至纣,共传17世、30王,前后经历了约600年。

四、西周时期至春秋早期

周人“姬”姓,因西周建都在镐京,东周的都城洛邑在镐京的东方,所以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东周自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56年。周朝共传30代、37王,延续约800年时间,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

西周时期青器主要出土于三个地方:一为周原地域(狭义的周原即现在的西安到宝鸡之间,广义的周原即整个扶风岐山的北部地区);二为长安,即沣水东、西两岸;三为洛阳。这一时期应该为中国青器的整饬(修整、整治)时期,其特点为:青器的组合更有规律性(主要指用鼎制度开始流行),特别是中期以后,形制和纹饰的变化有非常清楚的规律性整合;造型和纹饰总体较庄重、简朴;宗法制度影响下,青器作为礼器的用途更强;铸造技术无明显突破;铭文字体整体趋向于严谨。

西周青器一般分为三期:早期,武、(周公)成、康、昭;中期,穆、共、懿、孝;晚期,夷、厉(共和十四年)、宣、幽。西周青器最大的特色是铭文在器物上大量出现,但是西周早期还深受商代青文化的影响,自中期开始逐渐摆脱商人的模式,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花纹由具象变抽象,波曲纹、兽体变形纹逐渐成为装饰题材的主体;长篇记事铭文不断出现,题材涉及当时的社会历史、典章制度、宗教礼仪、军事战争、土地交换、司法刑律等,成为研究这一时期历史最可靠和最直接的文字资料。到了西周晚期,由于政治、经济的衰败,导致了青工艺发展的相对停滞,器物的形制和纹饰出现了固定的、有局限性的搭配,不再像以前那种器型和装饰千变万化。

五、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

周王室在后期势力不断减弱,尤其是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后,各诸侯在政治上得到以前王室才有的礼制待遇。各大诸侯国争霸中原,先后出现了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也有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五大诸侯霸主。各诸侯国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青铸造的发展。器型的设计注重与实用相结合,新组合、新器型不断出现,工艺多样化,纹饰更多。镶嵌、错金银、镏金、彩绘等表面装饰新工艺更多地被运用,这一时期青器上长篇的记事体铭文逐渐减少,“物勒工名”的铭文内容开始出现,地方也出现了比较有特色的器物,南方青器上出现并流行鸟、虫、书等艺术化字体,失蜡法、印模法等技术也被广泛应用。总之,这个时期的青器就像文化一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

六、战国中、晚期

经过春秋长期激烈的争霸战争,到战国开始,主要的诸侯国只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历史上称之为“战国七雄”。战国中期以后,青器作为贵族阶层身份象征的礼器作用已经基本消失,用鼎制度尚存,但已经不严格。青器基本上用于生活实用,青工艺也逐渐衰退。青器在大部分地方的作用被其他金属器(例如铁)所代替,青器用于礼器的青时代逐渐消逝,铁器开始大量用于工具、兵器、农具等方面。

青时代虽然结束,但是青器从未退出过历史的舞台,青佛造像、镜等一直流行到近代。由于青时代青器的精美,后世朝代还有仿制品出现。

青铸造的文明,成就了一段永恒的记忆。世界各文明古国先后都出现过不同发达程度的青时代,但是中国青时代的青器从多方面真实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珍贵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马承源.中国青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2]董亚巍.范铸青[M]..北京: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