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王美华:医者仁心谱真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王美华:医者仁心谱真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她是一名普通党员,一位普通的乡村医生,却因为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被村民尊称为“农民健康的守护人”;她是一名年轻的乡卫生院院长,却因为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使一个负债累累的乡镇卫生院一跃成为全市卫生系统先进单位。她就是大连市普兰店区乐甲满族乡卫生院院长――

情系村民,做医院发展的“领头雁”

1995年,王美华从大连皮口卫生学校医疗专业毕业以后,回到家乡,成为乐甲满族乡卫生院的一名普通医生。

乐甲满族乡辖区土地面积107.8平方公里,人口2.2万,分为乐甲、鲁凤、对峰、庙岭、沙河5个行政村、90个居民组。为了提高村级卫生所的医疗水平、改善村民就医条件,乡卫生院决定下派医生到村卫生所工作。

王美华响应医院号召,主动放弃了乡镇卫生院的优越条件,只身一人到十几公里外的鲁凤村卫生所工作,和其他几名村医一起为当地村民服务。

“医生的天职就是解除病人的痛苦,这需要有精湛的医术做后盾。”王美华深谙其中的道理。她白天为村民看病,夜晚就翻看大量医学书籍,仔细阅读,认真琢磨。她更注重向实践学习,深入了解当地疾病史,大量接触病人,拜乡镇卫生院的名医为师,勤学苦练,很快就掌握了农村多发病、常见病的治疗方法。

在村中做医务工作十余年,全村几百户人家,几乎家家都留下了她的足迹。一些老年慢性病患者经常找她诊断和治疗,邻村一些患者也慕名而来。不管是赤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大雪纷飞的严冬,只要是找她治病,她随叫随到,任劳任怨,热心为每一位患者服务。

村里有的老病号家里生活困难,医药费能省的她都给省,甚至有的孤寡老人无钱看病,她就自掏腰包垫付。上了年纪的村民得病以后心里总是担惊受怕、焦虑不安,她就耐心做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鼓励他们增强信心、战胜疾病。

乐甲乡老百姓可能不认识乡里的干部,却都认识王美华。日子久了,乡亲们不叫她王大夫,都亲切地叫她“小华”,像叫自己家里的闺女一样亲。大家都夸她是仁医,是走村串户、送医送药的“天使”。

2009年秋天,正当王美华在鲁凤村卫生所干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市卫生局党委任命王美华担任乐甲满族乡卫生院院长。

王美华到任前,乐甲满族乡卫生院前前后后换了十几任院长,其中不乏机关干部和当地能人高手,但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和各种各样的原因,医院已经入不敷出。

血压计、听诊器、一台小型B超机和显微镜,是医院仅有的设备。职工没有任何保险,甚至连每个月600元的工资也已拖欠数月,医院负债185万余元。了解情况的人都说,乐甲卫生院可真是“穷到家”了!

“穷归穷,可毕竟是个家;只要心里有家,‘穷家’定会变‘富家’。”怀着这样的心态,王美华暗下决心:一定要让乐甲卫生院在5年内发生质的改变,让职工有饭吃,让百姓有医看。

医院要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首要问题。王美华从基础设施抓起,积极向政府争取了一些资金,对医院进行改建,又贷款百余万元购买了新型彩超机、X光机、心电图机、洗胃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医疗设备。

医院要发展,职工思想必须统一,人心齐了,才能干成事儿。王美华找职工谈话,征求对医院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医院管理规章制度和未来发展规划。她从不以领导的身份自居,而是铆足了劲儿,每天早早来到医院,带领职工扫院子、擦玻璃,为患者创造干净整洁的就医环境。担任卫生院院长后,她没有丢掉医生的本职工作,每天处理完医院日常管理事务,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和其他医生一样坐诊。每天,在病房和诊室都能见到她忙碌的身影,日门诊量达到三四十人次,得到当地和周边乡镇群众的认可和信赖。

今年6月,一名70多岁的患者在窗口排队取药时冠心病突然发作,晕倒在地,王美华立即组织医护人员实施心肺复苏术抢救,并及时输液输氧,终于使老人慢慢苏醒过来。老人的家属十分感谢医院的及时抢救,称赞是白衣天使给了老人第二次生命。

由于常年连续作战,王美华曾几次累倒在诊室内,可她仍旧不肯休息,坚持给老百姓看病。不管刮风下雨,无论严寒酷暑,第一个来到医院的是她,最后离开医院的也是她。晚上出诊是常有的事,逢年过节她都主动要求坚守岗位,让职工回家过年。职工给她的工作量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照一天8小时工作时间计算,王院长一年365天,至少干了400多天的活儿。

王美华因为一直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顾女儿的生活和学习。孩子上小学的时候,一直是由双方老人抚养的,她常常为自己在教育女儿方面没有尽到母亲的责任而内疚。女儿上初中以后,她和丈夫拿出多年积蓄在普兰店市区内购买了一套新房,尽力给女儿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条件,以弥补心中对女儿的歉疚。

虽然在市区内安置了一个新家,可这个家更像是一个旅店,只是偶尔路过休息一下,乡卫生院才是她真正牵肠挂肚的“家”。她从来没有大周末休息的习惯,偶尔星期日休息一天,很多时候也因为忙于医院的事,放弃了仅一天的休息时间。女儿上高中以后,她干脆把孩子寄宿在学校,集中精力安心医院的管理工作。有的时候,卫生局召集乡镇卫生院院长到市内开会,中午会议结束以后,王美华总是顾不上回家或者到学校看看女儿,马上又返回乡下的卫生院。

王美华离不开乐甲满族乡卫生院,她把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卫生院,在这里她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追求;乐甲满族乡卫生院的职工和当地老百姓更离不开王院长,百姓认可王美华的服务态度,职工信赖这样的好领导,用他们自己的话讲:王院长是一面旗帜,跟着她干准没错。

现在,乐甲乡和邻近乡镇老百姓除重大疾病外,基本上不出乡镇就能治好病,医院每年门诊量近3万人次,年收入300余万元。医院的负债已全部偿还,职工不仅有了月薪三四千元的收入,也有了五险一金的保障,真正免除了后顾之忧。

凝心聚力,建设温馨“大家庭”

乐甲满族乡是大沙河的发源地,河汊溪流遍布乐甲乡全境。受家乡山水的滋养,王美华的性格沉静如水、柔中带刚。她喜欢故乡的山山水水,更喜欢老子流传千年的至理名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所谓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王美华把这种“柔德”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严格管理,奖优罚劣,以诚待人,推动乐甲满族乡卫生院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为使医院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保证管理落到实处,王美华和院领导班子共同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修订完善了各项管理措施,主要包括行政管理、医疗质量管理、护理质量管理、防疫质量管理、财会后勤管理、药房药库管理等十几项内容。建立以“思想管人、制度管事、质量管效果、绩效管待遇”的管理模式,坚持绩效与待遇挂钩,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

作为院长,王美华在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同时,实行人性化、差异化管理,对待职工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切实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用她的话说:“就是块冰,也要用爱心把他焐成水。”

卫生院二十几名职工,年龄偏大的居多。有一位50多岁的医生患糖尿病多年,由于并发症引起视力下降,在为患者开药方或者写病历的时候书写不规范。王美华发现这个情况以后,没有责令这位医生改正错误,而是每天都抽出时间专门检查他写的病历,耐心地帮助他纠正病历书写格式,直到病历书写规范为止。

卫生院担负全乡公共卫生工作,每年为全乡近2万常住人口组织一次全面体检。王美华克服人手少、路途远、缺少交通工具等诸多困难,组织发动乡村医生协助工作。她每天早晨4点多钟就跟随医护人员一起下乡,为大家买早餐,做好后勤工作。在医护人员眼里,王美华是一个“全能”院长,走家串户到村屯里体检,哪里少人,哪里就有她的身影,采血、采尿、量血压、测心电图,样样都是行家里手。

2015年,卫生院为全乡18802名居民建立了公共卫生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6.26%。全年完成老年居民健康体检5712人、高血压体检1952人、糖尿病体检386人、重性精神障碍人群体检70人。

按照市卫生局的工作部署,2015年,乐甲满族乡卫生院开展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王美华深入到乐甲乡5个行政村做村干部的思想工作,经过反复沟通协商,沙河村和对峰村腾出村会议室,改建村卫生室。这两个村的卫生室公共空间不大,但是结构布局合理,符合标准规范,全部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从今年8月开始执行合作医疗报销制度。

乐甲满族乡卫生院步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穷家”富裕了,各种荣誉纷至沓来。卫生院从2009年开始连续5年被评为普兰店卫生系统先进单位,还被评为2011年度医疗质量管理百日竞赛活动先进单位和2012年度大连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工作作风使王美华成为大连市乡镇医疗卫生系统中的优秀人物代表。她被评为大连市优秀基层医疗管理者,荣获大连医师协会第六届优秀医师奖。2015年,她被授予“大连市群众满意好医生”荣誉称号。

在王美华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张卫生院职工的“全家福”合影。26名医护人员围坐在王美华周围,大家穿着整齐的服装,面带笑容,精神抖擞,似乎每个人的目光里都饱含着对乐甲满族乡卫生院明天的憧憬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