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塔尔寺的菩提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伫立在塔尔寺的菩提树下,在心里吟哦这句偈语,微凉的秋风轻抚脸庞,落叶缤纷。我沉浸在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这首明心见性的禅诗意境里,欲领会其中的禅意,然终究是俗人一个,不能醍醐灌顶地“顿悟”。朋友们都笑我,从几千里之外辗转到青藏高原旅游,不到处寻芳觅奇,却站在一株六百年高龄的古树下凭吊“悟禅”,我太另类了。
是的,我膜拜这株被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称作“白旃檀树”的菩提树。
相传,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出生时,一滴脐血滴落在地上,血滴处长出了一棵菩提树,上面有十万片绿叶,每一片叶子上都有一尊狮子吼佛像。大师七岁在青海的夏琼寺出家,学习藏文和佛学,十六岁时去深造。六年后,他的母亲香萨阿切甚是想念儿子,请人捎去一封信和一绺头发,希望儿子能回来看看她。时值藏传佛教的低迷期,胸怀大志的宗喀巴立志宏扬藏传佛教,怀着对父母的愧疚,呕心沥血地致力于藏传佛教的推广,几十年后,凭着过人的智慧与魄力,宗喀巴大师力挽危局,创立了藏传佛教六大派之一的格鲁派,终其一生没能回家看望母亲。花开花落,叶枯叶绿,600年过去了,塔尔寺的菩提树,每一枚叶片,都蕴含着宗喀巴大师精神之魂。
在印度、尼泊尔等国,人们常用菩提叶作为舍利子的替代物,表达他们对佛祖的敬意。来塔尔寺旅游的人们,也竞相收藏这一饱含佛性的叶片。塔尔寺的菩提树叶,小小的叶片只比一枚硬币稍大些,青黄相间的叶子颇多残破和尘埃,叶柄也折了,样子看上去很不起眼,拾撷的人都觉有些遗憾。其实,人生本就没有完美之事,凡事皆有因缘,我们又何必处处求全求美呢?
捧起一片绿叶,我虔诚地阅读。历经600余载岁月风霜的菩提叶残破,且沾染着尘埃。然细细端详,它仍然那么宝相庄严,那么灵性外溢,那窄小残破仍泛着生命绿色的叶面上,千丝万缕的叶脉,浓缩了历史长河里的五岳烟云、南海波光。塔尔寺的菩提叶,一枚在天地间任凭风雨磨砺的叶片,被阳光照得透亮,有一种天然质朴与内在含蓄完美结合的圣洁光泽,简简单单,干干净净,从容淡定,别无他求,恪守着生命的原始法则,不刻意追寻什么,心安即是家,心安即是福。这是一种精神,一种品位,一种至真至性的真我。想想我们人类吧,活在尘世,要想活得简单,实在不易,太过干净就无法生存,只好把世态炎凉堆积在亦真亦假的笑意里,忍辱含垢,或者藏污纳垢。
扶风漫步,拾阶而上,片片菩提叶撞入怀里,滑下肩头,滑落千古无人知晓的往事,没有一点喧嚣,没有半分浮躁。在菩提叶飘飞中,塔尔寺殿前的走廊上,几十个信徒五体投地的参拜、磕长头,他们中有帅哥也有靓女,有长者也有少年,一路拜来,汗流颊背,气喘嘘嘘也不肯休息后再继续,无论多远多难,都要坚持下去,为的,只是追求心发一份宁静与恬淡。据说,崭新的地板要不了多久便磨出一道道深槽沟,三五年就要更换一次。膜拜者的虔诚与执着,让我们这些常常口若悬河做起事来却怕苦怕累的人汗颜。
太阳很暖,天空很蓝,站在菩提树下,塔尔寺法鼓频敲,梵钟奏鸣,经诵琅琅,将人心洗涤得莹澈如玉。佛祖垂眼微笑,凝眸静视惶惑的芸芸众生。我的心在慢慢融化,好像是从心灵的深处舒缓地流淌出一泓碧莹的清泉,轻柔地洗涤我日渐浑浊、黯淡和沾满尘埃的灵魂。
青藏高原上,塔尔寺的菩提树叶,心形的叶子,干净透明,一尘不染,如一股清流,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烁,饱孕着青绿丰润的生命力。细细地端详它,一种自由、旷达的感觉,一种温润柔软、令人愉悦的清丽,一种天籁般的气息,无声无息地穿透迷雾,划抵心湖,在最柔软的灵魂深处静泊。那一瞬间,我疲乏的身体和灵魂,感受到了仿若婴儿苏醒时的那种清新,生活中的不快和烦恼在柔和中慢慢消弭,灵魂上的痛楚与伤疤在静谧中渐渐融化,让这场充满漂泊与追寻的人生之旅,满溢温情、安宁与轻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