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泛读课教学模式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泛读课教学模式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泛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行的泛读教学模式却不尽如人意。教师应结合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泛读教学的特点,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辟出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泛读 英语阅读能力 教学模式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阅读已成为人们猎取知识、开阔视野、增长才干的重要手段。泛读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然而,现有的泛读教学模式无法实现这些教学目的,因此亟待改革。

一、泛读教学的重要性

《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的能力和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可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开设泛读课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

Richards 等认为:“泛读意味着大量的阅读,对所读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泛读是为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词汇及结构方面的知识,并促进对阅读的爱好。(Extensive reading means reading in quantity and in order to gain a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what is read.It is intended to develop good reading habits,to build up knowledge of vocabulary and structure,and to encourage a liking for reading.)”H. Tricia认为:泛读主要以看懂文章大意,娱乐为目的,以阅读量大,材料广泛为目的。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精读课的有益补充。

精读课着重讲解词汇、语法、词组、句式等语言点,不利于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和信息把握,同时精读课也不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材料。而泛读课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同时泛读的过程也增加了精读所学语言点的复现率,有益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泛读材料大多内容故事性强,知识面广,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使学生通过阅读深入了解异国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

3.有助于提高阅读兴趣,培养语感。

阅读大量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的英语文章,有助于学生增加阅读兴趣、增加语感,提高英语欣赏水平和文化素养。

4.有助于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写作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词汇的不断复现,有利于学生词汇的积累、巩固和记忆。通过阅读,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各种语言现象的意义和作用,还能了解到不同体裁文章的谋篇布局形式,从而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二、泛读教学现状

1.教学系统的结构关系。

现有的大学泛读课堂教学形式为: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分析文章,学生认真听课、记笔记。在这样的泛读课上,学生不是通过主动地“读”,而是通过被动地“听”来理解文章。这有悖于泛读课的初衷,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影响语言习得。

2.教学内容。

泛读课的很多材料在时限方面存在极大的问题,材料由于太陈旧而显得缺乏真实性,从而激发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内容的安排也缺乏系统性,虽然有些教材的编写是按照阅读技巧来安排的,但将文学、时政、科技或财经等题材的阅读材料按照阅读技巧来交错分布,却使得教学内容杂乱无章,缺乏系统性,使得阅读内容服务于阅读技巧,从而失去了阅读的真正意义。

3.教学方法。

很多人认为,精读和泛读的区别在于前者讲得精细,后者讲得粗略。不少教师在上泛读课时也把文章拆成单独的句子,然后讲解词汇、分析语法、翻译难句。这种精读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单词、词组、句型和语法,但同时也使他们在阅读语篇时把注意力放在语言点上,忽略了语篇的整体性,从而影响了对文章的理解和中心思想的把握。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阅读语篇来获取信息。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导致学生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

4.测试。

泛读课的测试也明显存在问题,为了适应标准化考试,泛读课的测试往往采用标准化模式,致使师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多地关注能否作出正确的答案,而不是以吸收和体会其中之内容与内涵为阅读目的,这违背了阅读的真正意义。

三、建立新的英语泛读教学模式

1.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泛读教学。

泛读教师应该吸取现代教学理论的养分,将其精髓同教学实践工作相结合,大胆创新,以求有所突破。这里仅以我从任务型教学理论(TBL)获得的启发为例。任务型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提出来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该模式是20年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它将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使其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阅读是一种深层次的交际,教师可设置一系列的任务(task),让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灵活掌握这一交际技能。我在泛读教学的实践中通常将一个教学班分成若干小组,然后给每小组布置相同或不同的任务。课前让学生通过搜索资料去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并在小组间互相交流,形成口头或文字的报告。课堂里也充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根据阅读内容设计提问,开展小组讨论。课后作业也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完成。对于这一实践,学生们普遍反映这样以学生自己为中心的教学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因此,在先进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泛读教学必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正如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的要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探讨新的教学模式。由于网络的普及,网上阅读已成为一种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阅读实践活动,它也为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互联网上有着最快、最新、最全面的资讯,可以为泛读教学提供各类鲜活的第一手资料,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是任何一座图书馆都无法比拟的。因此,将计算机网络引入泛读教学也是势在必行。教师在备课时要上网搜索相关内容,上课时在学完相关文章或讲解完某阅读技巧后及时地把相应的准备好的材料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其进行阅读实践。这就避免了教学资料陈旧及课内阅读资料贫乏带来的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教师甚至可以选择一些短小精悍的视听材料服务于阅读材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兴趣,从而提高阅读的质量。另外,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上网收集相关的资料,或者通过E-mail将作业发给老师,使学生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信息收集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3.改变师生角色。

在泛读课上,教师应从文章的讲解者转化为课堂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阅读和思考,提高其阅读理解力。课堂上教师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宏观调控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使学生既能运用阅读技巧又有语篇意识。如,教师在学生阅读前应告知他们要读的文章应该在几分钟内读完,在他们阅读的过程中要提醒阅读时间,一声提醒会让阅读速度较慢的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速度偏慢,从而使他们思考应该如何改善;而阅读技巧的提示则有可能让正在为阅读速度烦恼的学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4.充实课堂活动内容。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阅读中经常要有猜测、预测等积极的思考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等活动。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交流水平,而且是较高思维水平的训练。在讨论中,学生表达各自不同的观点,听到不同、甚至相反的理解。讨论的意义不仅仅是听到不同的观点和获取不同的信息,而更重要的是在听的过程中在自己脑中形成新的理解,产生更高水平的认识。教师应设计好讨论题,内容既可以是文章本身的难点或疑点,也可以是引申的话题;讨论形式可以是全班讨论,也可以是小组讨论,有些问题还可以组织辩论。

5.延伸课堂教学。

由于时间的局限,课堂教学的阅读材料在数量上十分有限,课堂教学只能以启发式和引导式的教学,因此课外阅读成为课堂阅读的延伸,也应是泛读课程的组成部分。在课后阅读方面,教师只需提出粗略的任务,如两个月看完一本书,并上交读后感等。学生阅读的第一本书要求自己购买,这样可以随意在书上做标记。读完第一本后就可以与同学交换阅读,这样每个学生只需准备一本书即可阅读大量书籍且能促使学生们按时完成课外阅读任务。

6.测试方式。

测试方式决定了上课的模式,因此,如果不改变传统的测试方式,泛读课的改革将很难落到实处。不可否认客观性试题是便捷而且有效率的测试方式,但它不能是唯一的方式。阅读的目的是绝不仅仅是读懂,吸收、理解和产出才是阅读的最终价值。因此,在测试方式的选择上,应增加主观性的题目,让每个学生都有释放的机会。这样,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能被激发起来,并认为阅读不再是被动地去体会别人的思想,自己也可以贡献一些东西出来,有一种成就感;这样做,我们的阅读教学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阅读教学才能实现最终目的――使用英语。

泛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结合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泛读教学的特点,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辟出新的教学模式。最后以C. Nuttall的话结束本文:“The best way to improve your knowledge of a foreign language is to go and live among its speakers.The next step is to read extensively in it.”

参考文献:

[1]Krashen,Stephen.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Z].New York London: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1987.

[2]Nuttall,C.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Z].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3]Ellis,Dod.Task-based Language and Teaching[Z].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4]Lee,J.Tasks and Communicating in Language Classrooms[Z].Boston:McGraw-Hill,2000.

[5]Brown,H.D.Teaching by Principles[Z].NJ:Prentice Hall Regents,1994.

[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