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民用建筑G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优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民用建筑G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优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结合施工组织设计的特点和要求,分析了民用建筑G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施工组织进行了优化设计分析。

【关键词】民工建;施工组织;优化设计

大型建筑工地上往往有多工种工人作业,使用的机械种类繁多,消耗着大量的材料,施工管理者除直接管理施工生产活动外,还要组织建筑材料、施工设备的配给、统筹分配资金等诸多问题。搞好施工组织设计,有利于降低成本,加快工期,提高质量,更有利于工程预算、结算与索赔工作,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有必要研究和分析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化方法,为施工企业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统筹设计的方法。

1. G工程施工组织情况

1.1工程基本概况

G工程占地面积 8675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米。地下二层,地上十六层,建筑物总高 74.4m,地下二层设人防工程,战时功能为二等掩蔽所。地下一层为停车库、自行车库、设备用房,地上为办公用房。本工程结构形式基本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1g;地震作用分组为第一组;建筑的场地类别为Ⅱ类;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 0.08;特征周期为 0.35s;阻尼比为 0.05。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桩,基坑采用深层搅拌桩防水,喷锚网支护。 2~15 层柱 Z1、Z2、Z2a 为钢管砼柱,钢管柱采用 Q345 钢材,内衬管及柱底环板采用 Q235 钢材(镇静钢)。焊条采用 E50 焊条。

1.2施工组织现状

(1)施工段的划分

按建筑物基础及结构情况将本工程划分为如下几个施工阶段:第一阶段为基坑土方开挖及基坑防水支护施工,基坑采用深层搅拌桩防水,喷锚网支护。第二阶段为桩基础施工阶段,采用人工挖孔桩,桩施工始终是影响本工程工期的关键步骤之一,保证人工挖孔桩的质量与安全是本阶段的重点。第三阶段为正负零以下结构施工。基础梁、承台底板及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底板、侧壁、后浇带、施工缝的防水施工和混凝土浇筑时水化热的控制是本阶段施工的重点。第四阶段为正负零以上结构施工,主要为模板、钢筋、砼的施工质量控制。其中钢管柱、高支模的施工是本阶段的施工难点。合理组织流水施工是本阶段的重点。第五阶段为砌体砌筑阶段,该阶段施工相对简单,涉及楼栋的二次结构施工及砌体砌筑,合理安排楼体的人员、材料及垂直运输以及安全措施保证是项目正常进行的关键因素。第六阶段为装修及安装阶段,该阶段施工工种较多,需合理安排土建、装修、安装之间的工序搭接。第七阶段为验收及交付使用阶段。安排项目管理人员对整体项目进行自检、经监理、甲方并建设主管部门进行综合验收,并进行交付使用的阶段。

(2)施工组织管理人员架构

公司根据以往的工程管理经验,并结合本工程的特点,组织一支精干、高效的项目管理班子完成本项目。采用直线职能式施工组织管理架构。

图1 直线职能式施工组织管理架构

2. G工程施工组织存在的问题

2.1编制人员结构不合理

施工组织设计是由施工单位负责编制,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人员一般由固定的几个人员组成,使得现场施工的主要参与方的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积累的施工经验和管理方法资源没有很好的运用到施工组织设计中去,影响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劣性,以及不利于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推广。

2.2设计考虑不周全

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重技术轻经济,技术部门与经济部门缺少沟通,以至于对工程结算有重要影响的内容,特别是预算定额中有条件限制执行的项目,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无明确说明,造成结算中纠纷不断,甚至经济受到损失。

2.3设计流程重复率较高

施工组织设计必须针对每个工程的特点逐个进行编制,以实现项目整体目标,但不同编制人员对于同类型的施工工艺在进行编制工作的同时,作了大量不必要的重复劳动,降低了工作效率。一般都是由技术员编制,完成之后,再由工程师审阅,往往改动较大,而由于项目工程师一般属于土建工程师,所以方案编制完成后,专业工程师往往又要进行较大的改动,所以重复性很大,而且各部分施工内容都脱节,没有整体性。

2.4设计与施工脱离

目前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经常是设计与实施分离,以致造成施工组织设计只是个形式而已。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经常是技术部门的几个技术人员包揽,生产部门中有经验的工长未能参与进来,技术部门搞编制,生产部门搞执行,出现设计与实施分离,实施不按设计,以致造成施工组织设计只是个形式而已,不能真正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

3. G工程施工组织优化设计

3.1工期计划中确定关键路径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过程中会绘制网络计划图,网络图中包含各工序的逻辑关系以及各工作的持续时间等信息。通过计算分析各工作在网络计划中的地位,找出关键线路,按照一定的目标使网络计划不断完善,以选择最优方案,并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整,保证以较小的消耗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平面布置的优化方法

在施工阶段的场地管理中,场地使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场地调整和二次分配,也是需要研究的对象。施工过程中产生场地冲突的原因主要有:设计原因、安全因素和场地拥挤。场地冲突的解决应在对冲突的原因和程度作充分的评估之后,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解决方案。平面布置方法应在结合具体工程项目基础上,遵循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易于管理、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等原则。应用计算机图形技术,以形象的三维实体图形表达施工进度与场地布置,以及对项目施工计划和进度时实控制管理的办法将有助于提高施工设计的有效性,同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运用工程系统可视化仿真理论,研究施工场地布置的可视化也将成为这一领域研究的新方向。

4.结语

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施工组织设计的任务就是针对工程的特性,通过科学的统筹安排、系统的管理,编制出最合理的组织方法,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按照客观的技术经济规律,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以使工程施工取得相对最优的效果。应用计算机图形技术,以形象的三维实体图形表达施工进度与场地布置,以及对项目施工计划和进度实时控制管理的办法将有助于提高施工设计的有效性。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现场施工时,合理利用网络计划技术,以达到工程项目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郭继秋,唐慧哲.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葛春奇,刘占秋,施工组织设计发展探讨[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S1): 102-103

[3]成立,王小萍.施工组织设计优化[J],建筑技术: 2009,(04): 311-312

作者简介:

朱义(1990-),男,湖北大悟人,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城市建设系10土木工程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