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道路 第6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道路 第6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从历史的角度,城市的形态反映了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占主导地位的交通技术。从马车时代,到火车时代,再到现今的机动车时代,每一次交通变革所引发的城市变革都是动荡的、深刻的、并且渊源流长。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技术;

一、城市道路的分割性

翻开城市建设的历史,无论是外国的孟菲斯、雅典卫城,还是中国古代的长安城、开封城,道路都不可避免得被用于城市区块的分割。道路早在三千年前已经被作为划分社会等级,划分功能区块的重要标志而存在。

而在近现代,特别是二战以后,城镇规划被定义为空间形态的规划。而其主要的空间分割要素道路,则被不断强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所提出的“阳光城市”最能体现这一点:城市中有可以应用现代交通工具的整齐的道路网,中心区有摩天大楼,是高层和多层楼房,高楼之间有宽阔的绿地。

二、可达性对城市的重要性

在现今众多房产项目中,商业项目是对道路城市可达性最为依赖,故而要求也最高。在此对杭州的三个商业圈进行分析:以解百商厦为中心的解放路商业圈、以龙翔市场为中心的小商品商业圈以及武林门商业圈。这三个商业地段都位于延安路上,且由南到北依次排列。就其地理位置而言,都是属于靠近西湖风景区或到西湖风景区交通便利。从location这个角度而言,都是属于杭州市区难得的黄金地段。但却呈现几家欢喜几家忧的局面。

解百商厦和元华商厦仅一路相隔,其商业氛围就天壤之别:一个门庭若市,一个门可罗雀。当然这里也有商家经营理念上的差别,但不可否认,两个商厦间的那条近30m宽延安南路、以及西湖隧道的出入口无疑是影响人流方向的最主要因素——当一个购物者在可以在一家店满足所有需要的情况戏,他又怎会为了相同的需要而去穿越一条车流密集的马路到另一家,特别是在天气恶劣、或者无法一次性穿越马路时。

同样的例子依然可以在同一条路上的另外两个商圈中体现:连成体系的银泰商厦和百大商厦相对于另一边的连卡弗商厦。尽管两者之间有天桥可以联系,但是,就行人习惯及方式来看,这样的天桥并没有满足消费者心中的交通可达性的要求。

而龙翔市场与对面的专卖店,则由于龙翔市场其特有的市场功能外溢这一特性,从外部表现为消费群体流动的外溢性,所以情况要比其他两处稍好一些。但中间横断的、宽阔的延安路,加上如此大的车流、人流,对消费者而言每过一次马路就如同在上演一次“生死时速”。

由此可见,单纯地认为“只要靠近路口,商业氛围就肯定好”这一理念是完全错误的。

在对丁桥东单元规划设计时,考虑到商业的聚集效应,故在大农港路两侧布置一定的商业圈。根据现在C2-04(十六街区商业项目)、C5-01和C2-05(弘通商业管理用房)的开况,大农港路两侧将是未来整个丁桥东单元地块的商业核心区块。但由于大农港以及大农港路两者相加近八十米的隔离,致使该商业圈被一分为二,两个区域将自成体系,从某种程度上削减了该商业圈的聚集效应。另外如若商业区块内一味追求开设纯零售、百货业,而没有其他三个产业的支撑的话,就会如位于延安南路南侧清波商厦和涌金商厦百货商场一样,因为其周围没有较好且较有规模的办公写字楼存在,从而没有支撑商铺的稳定购买力,无法吸引稳定的购买力,最后将导致同类行业中的相互恶意竞争,最会出现一片萧条的景象。

事实上,解决该类问题也很简单,就像是外科手术一样,把断裂的骨用钢筋重新接起来——设置地上或地下通道。与天桥相比,上海的地下通道做得更有活力。上海徐家汇位于五条城市主干路的交叉口,但因为其完备的地下空间组织,完善的地下商业文化,沟通了位于五个交角地段的五大商场,使其一跃成为上海又一个商业中心。相比之下,杭州武林商圈的地下空间实在做得不到位。过快的人流速度和单一的通道功能,给人以冰冷的感觉。尽管如此,该处的地下通道的出现依然为武林商圈增加不少色彩。所以,在大农港路下增设地下通道用于沟通两个被分离的商业圈,也不失一个好办法。

三、安全性和教育设施

道路交叉口的设置向来都是周边设施安全性问题中的最重要的。在这里以正在实施的一处教育设施用地为例:田园幼儿园位于田园安置房东北侧,两条道路交叉口的西南侧。有很好的道路条件环境,非常适合商业,却并非是幼儿园的。幼儿园一般会选择位于非交叉口,车流松散地区。该幼儿园两侧虽只是两条支路,但是,它的东侧为一小学,北侧为一居住用地且该居住用地主、次出入口之一必开向幼儿园方向(居住区出入口一般只能开向支路,),必会形成较大的人流、车流,易造成早晚上班时段的堵车或是交通混乱等现象。对一名家长而言,孩子的交通安全是至关重要的,而这种位于丁字路口的幼儿园,无论其教育设施到底如何,首先在交通安全就已经让人忧虑。 另外,根据交警要求,教育设施开设主出入口,至少应边线和道路交叉口保持70m距离。

解决方法之一,幼儿园调整至安置房地块南侧、临上塘河,则可以远离交通流。解决方法之二,在小学和居住用地开发时,尽可能将出入口设置远离丁字路口,引导车流在不路过幼儿园情况下,限制两条支路车速以及设置单向通行,使车辆直接进入广济路或华中路。

四、城市道路设计思路

在现行城市规划思路中,道路规划等同于米字格中练习书法,如何在被框定的规则范围内,书写出让人满意的字体,分割出合理的空间。如果说城市规划是写意的文人画,那如何运用其中最基本的线条——道路,是规划过程中最初应该考虑的问题。

现有的道路设计基本思路为:通过上一级道路框架体系的建立来下一级道路框架。举例来说:在对田园地块的道路设计过程中,最初以地块城市主干道临丁路、石桥路为交通出入口,设计与之相连接的四条次干道,横贯地块东西南北,使之分成四块。道路南北方向由西向东依次排列为华中路、同协路以及笕丁路,且都与城市主干道临丁路相连。东西方向则是横贯整个地块唯一一条,并且与城市主干道石桥路相接的城市次干道——广济路。即在次干道选择过程中,考虑到原有道路情况(例如广济路、笕丁路),同一方向上道路的延伸(例如丁桥二期范围内的华中路、同协路),从而确定道路数量、走向以及宽度。再根据城市次干道这个框架,依照城市交通流方向的连续性,人口出入的规律性,尽可能环形分割地块。并考虑到实际情况的需要,例如出入口设置、教育等设施的规划要求等,在适当地点增加适当道路。

这四条道路相互交接,并于区块内支路连接,构架出一个完整的行车体系:主干道或高架桥—次干道—支路—小区道路。这套系统借鉴了生物界最优秀的血液循环系统,完全吸收了血液循环系统得定向、定量、有序、分级的特点,多而不杂,快而不乱,是其完美的体现。车流就如同血液一般,在“心脏”得推动下,沿着各个等级的“血管”流到城市这个人体的各个角落进行循环。

尽管这可以算得上快速、有效、应用最广泛的道路规划方式,但不可否认,我们最后得到的是机械、守旧、呆板的图纸,而不是一个真正的城市。一个真正的城市是活着的,会呼吸的,会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

从小的方面来说,城市由人组成的,而人则是这个世界上最不稳定的因素,他将直接影响到车流、人流的行动方向和数量。而上述的行车体系一旦被打破,就像用用10cm的自来水管接20cm口径的自来水管一样,随时都可能爆裂,致使整个系统瘫痪。所以,如何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做好人流、车流得引导工作,或者从本质上来说,如何通过道路来分割功能区块,控制和引导人流、车流,这成为整个规划中最关键的问题。从大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田园地块还是丁桥东单元,其位于包含丁桥、半山、下城科技园等在内的这五个城市区块的丁桥卫城中,已经不再是半山的田园,丁桥的丁桥,它被赋予更高的定义和更大范围内的功能定义。

五、总结

城市规划是在协调、妥协、矛盾中不断演变的一门艺术。作为城市规划艺术最直接的体现者——道路:对其基本要素,长度、宽度、交叉口以及各个方向的设置,其本质既是对通过道路规划从而引导人们生活,它不仅仅是属于物质层面的简单体系分割,也是对社会、经济、文化层面的人文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