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硅钢环形炉钢结构制作控制要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硅钢环形炉钢结构制作控制要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前,硅钢退火环形炉在一般钢厂并不普及,该环形炉钢结构制作技术也是在不断提高,本文从几个控制要点对硅钢环形炉钢结构制作质量加以控制,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硅钢环形炉;钢结构制作;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391文献标识码: A

1 工程概况

1.1本工程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钢厂区,武钢一硅钢技改工程环形退火炉框架结构及平台钢结构制作。新建ROF6、ROF7两座环形退火炉,环形炉炉膛中心线的直径55.2m,内框架柱(D列)与外框架柱(A列)间的间距有9.72m。整个环形炉环形有31线,从外到内为A至E轴,从1线到31线总共有3扇门,分别为A、B、C门,A门(1-2线)到B门(22-23线)为硅钢加热段,B门到C门(26-27线)为降温段。

1.2本工程框架及平台钢结构制作从2011年12月到2012年4月初全部制作完毕,一共128天工期。

2 制作过程质量控制难点

2.1三个门垂直度及变形控制难点

环形炉意味着整个框架最终连接成整体就必须是个圆体,那么所有框架柱与钢梁连接就保证整个标高一致,而整个框架中三个门的控制尤为重要,B门最高从-1.380m到+10.000m,而宽度有9.72m长,要保证两榀框架标高、连系梁与牛腿都一致是非常困难的,需要控制好框架制作中的所有问题,放线、切割、开坡口,组装、焊接等一系列问题,所有保证垂直度和变形就是一大难点。

2.2高强螺栓孔定位控制难点

整个环形炉所有的高强螺栓一共约有15000套高强螺栓,主要为M16,为了后续安装施工顺利进行,牛腿、连接板及梁的打孔精度控制就必须严格,否则安装时都需要扩孔,而这是安装必须禁止的,所以控制牛腿、连接板、梁的打孔质量成为又一大难点。

2.3每榀框架框架柱牛腿的角度控制难点

由于环形炉为圆体,所有结构逐一连接成一个圆形,这就必须在每榀框架的框架柱及梁中处弯折变向,最终成为圆形,但这也给牛腿及梁的制作增加了很大困难,所有牛腿、钢梁的型钢下料、焊接必须严格控制尺寸及角度,成为硅钢环形炉钢结构制作的第三大难点。

2.4构件油漆涂装质量控制难点

环形炉钢结构设计要求构件涂装前应清除构件表面的毛刺、焊疤、飞溅、油污以及附着物,通过抛丸除锈处理后,构件表面基本无氧化皮残留,并露出银灰色光泽,达到(GB8923-1988)Sa2.5级。高强螺栓连接摩擦面及接头处50mm范围内,要进行表面处理。以上都是通过抛丸机及喷漆可以达到的,但施工中还是存在以下两个难点。

2.4.1环形炉整个结构整个框架柱都有牛腿,而牛腿处钢柱高只有150mm或200mm,这就导致牛腿焊接处是一个很狭小的地方不容易抛丸除锈,喷漆和刷漆,最终使牛腿涂装成为死角,成为制作一大难点。

2.4.2由于整个施工处于冬末春初的天气,整个武汉处于湿气较大的时段,导致涂装作业的困难。

3 制作过程质量控制要点

3.1三个门标高、垂直度及变形控制要点

环形炉钢结构中的三个门均由两榀框架组成,每个门都要安装保温和起吊设备,要保证起吊设备在运转过程中不存在卡环和漏缝现象就必须两榀框架所有控制要素一致,保证在同一条件下,这就需要在制作中严控这两榀框架,制作时我们主要做以下几点控制:

①、将2个轴线所有框架柱及连系梁尺寸全面掌握,同时A-B(C-E)轴的框架柱同时放线,将轴向和线向两个方向的所有连接位置也同时标注起来并必须考虑切割造成的尺寸误差;

②、切割时尽量是同一个人操作,避免人为因素导致误差偏大;

③、各小构件组装到框架柱时铆工一定要严控尺寸偏差,两榀框架柱同一位置的构件组装偏差控制在3mm以内;

④、焊接时考虑当时温度,做好预热准备,焊接过程严控收缩变形;却两榀框架尽量在同一条件下施工;

⑤、各轴小框架在成型堆放时要枕垫平稳控制变形,不能挤压。

从以上各个施工因素中就可以保证两榀框架制作高度、连系梁位置一致,又可以保证框架柱在焊接施工中柱主体没有变形,最终控制了门的垂直度和变形,保证最终的安装精度和质量。

3.2高强螺栓孔定位控制要点

本工程中的高强螺栓主要为摩擦型高强螺栓,M16的高强螺栓的孔径设计为φ17。制孔的质量标准及允许偏差

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摩擦型高强螺栓的孔径比杆径大1-1.5mm,为了保证安装时的穿孔成功率,我们在制作过程中确定了一下方案,钢梁与牛腿的H型钢螺栓孔径采取φ18,比实际稍大一点,而连接板严格按φ17的孔径制作。制作中又采取不同的制作工艺,进一步控制成孔质量,对于钢梁与牛腿H型钢我们采取钻头钻成孔;连接板上的孔用平面数控钻床钻成,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①、将图纸中所有型号高强螺栓的连接板统计出来;

②、采用CAD在电脑上将一块块小连接板排版到一块钢板上,定下排版方案,然后在钢板上实际排版;

③、根据排版通过平面数控直接钻床钻孔;

④、对于钢梁和牛腿H型钢上的螺栓孔制作好钢模采取钻头钻孔的方法钻孔;

以上通过钻头钻孔精度严控和精度高的平面数控钻床的钻孔,保证了连接板和钢梁、牛腿的制孔精度,也最终保证了连接板和钢梁、牛腿连接时螺栓孔的高通过率。

3.3每榀框架框架柱牛腿的角度控制要点

根据设计图纸每根框架柱牛腿及钢梁都存在角度,而且各角度并不是统一的,其中最多的两个角度为19.24°和9.63°,在实际制作中我们利用精细量角器制作出各种角度的钢模板,在拼装时利用钢模版控制角度。由于本项工作基本涵盖了制作的整个过程,下面就从以下几方面讲述施工过程及质量控制要点:

3.3.1钢柱牛腿角度控制

①、做好技术准备:与设计、甲方沟通,了解设计意图并做好施工图审核;根据加工厂的实际条件及设计文件进行详图设计;技术负责人将设计图及施工设计详图全部审核一遍,,找出其中的重点及难点,根据加工厂工人技术特点做一个全面的技术交底,指导作业班组施工,并重点提示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此过程中的主要控制要点就是施工图审核,详图深化正确及与班组作业人员的技术交底,保证以上几点基本质量控制就完成一半。

②、对原材料进行号料和切割。此过程中号料、切割都要按门的制作要求进行施工,严格控制质量,完成后检查切割的尺寸是否与详图相符,是否符合施工规范要求,确认完毕后进行组装。

③、将框架柱与牛腿组装一起。组装需要选择经验丰富的铆工进行装配。用H型钢搭设操作平台,将钢柱H型钢的翼缘面水平放置在操作台上,在钢柱上找到先前做好标记的牛腿位置,将牛腿H型钢贴近钢柱腹板,并采用钢模版检查牛腿弯折角度是否吻合,否则调整,直到组装位置准确然后点焊定位;

④、组装定位好开始焊接。焊接时考虑温度、湿度等各方面因素,保证焊接收缩,焊接完成后再用角度钢模板测量,与模板角度吻合,牛腿的角度即符合设计要求,不符合继续调整,直到符合设计要求,每一步都经过事前、事中、事后检查落实,使之设计、规范控制范围内。

⑤做好的成品放入成品堆场。成品堆放一定要注意成品保护,严禁挤压和剧烈碰撞,导致变形或弯折。

3.3.2钢梁角度控制

①、制作角度钢模版。按图纸设计角度制作角度钢模板;

②、将操作平台找平,把H型钢固定在平台上。按照图纸设计尺寸对H型钢钢梁下料。H型钢梁一端用板夹固定在操作架上,在弯折线处用一固定架将钢梁固定;

③、切割。在H型钢钢梁上将弯折线画好,用手把切割机割开一条缝。

④、火烤。用烤枪在H型钢翼缘切割缝的另一边进行火烤,烤至钢材呈赤褐色(600℃),停止加热。

⑤、折弯。停止加热后,用液压千斤顶顶起H型钢梁活动端,顶起高度为Lsin(2α),高度值事先计算出,停止操作液压千斤顶,测量梁的两端水平长度,弯折中心点到各端水平线的垂直距离并用制作的角度钢模板进行测量弯折角度,并注意冷却和再次焊接的收缩尺寸控制;

⑥、焊接。测量尺寸与设计一致,将割缝焊好,焊缝质量等级图纸设计要求;

3.4构件油漆涂装质量控制要点

根据设计要求构件涂装前应清除构件表面的毛刺、焊疤、飞溅、油污以及附着物,通过抛丸除锈处理后,构件表面基本无氧化皮残留,并露出银灰色光泽,达到(GB8923-1988)Sa2.5级。高强螺栓连接摩擦面及接头处50mm范围内,要进行表面处理。

加工厂施工步骤如下:

①、将制作好的构件通过抛丸机除锈,一次没有除净,再做一次,直到达到Sa2.5级;

②、构件除锈处理完毕,将除锈过程中的飞溅颗粒物清除掉,立即喷漆,喷漆必须在干燥环境中进行,避免受潮返锈。

③、构件底漆、中间漆喷涂时,必须待第一遍干透后,再喷第二遍,保证各层油漆的质量。

(4)、喷刷油漆时,严禁与喷砂在同一时间、同一场地进行。

(5)、构件表面油漆不得有流淌、花面现象,一定要色泽均匀、光滑美观。

(6)、不合格产品必须将油漆铲、洗干净,重新涂装。

对于施工中连接板及钢柱牛腿的除锈涂装制作厂采取了更好的办法。

3.4.1连接板我们采用的平面数控钻床钻成,且采用整块钢板排版钻孔,钻孔完还是整块钢板,这就可以采取整块抛丸,避免连接板是一块块的容易留下盖住的,抛丸更彻底,然后采用剪板机直接切割,保证了连接板除锈等级及设计要求的摩擦面。而对于经过抛丸仍存在死角的牛腿根部,制作厂采取人工再次清除的方案处理,除锈工人用小型电动钢丝刷对牛腿根部来回磨刷,直至钢材表面和焊接过程中的产生的毛刺、焊疤、飞溅都处理干净,再进行人工刷漆;

3.4.2油漆施工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较大,尤其是湿度,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中钢构件表面会出现一层汽膜,在晚上、早上及潮湿情况下容易出现,而油漆直接涂刷在上面很容易在脱落起毛,最终未能起到防腐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制作厂宜采用在日晒后或干布擦净后涂刷油漆来保证油漆涂装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