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考散文阅读备考指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考散文阅读备考指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考纲点击之一:分析综合(C级)

一、分析作品结构

(一) 分析作品的行文思路

【命题形式】

1.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

2.文章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知识清单】

散文的结构特点:按时间、地点、思想感情、逻辑关系、记叙内容、角度变化、事情发展的阶段等分层。

【应战妙招】

1.整体阅读,把握大意。

2.抓住重点,理清脉络。(抓住开头、结尾、过渡句、中心句、议论抒情句等。)

【规范作答】

内容上要讲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形式上要运用“首先、其次、然后、最后”或“第一、第二、第三”等表示次序的词语。

(二) 分析标题、开头、过渡段、结尾、线索等的结构作用及材料安排的用意

【命题形式】

1.为什么以此为题,为什么写这部分内容?

2.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组织材料的?有何作用?

3.文章要表现的不是某某,为什么却要从某某写起?请简要分析。

【知识清单】

标题的作用:统领全文,点明中心,交代线索等。

开头的作用:总领全文,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提出问题,引人注意。

过渡段的作用:承上启下,总结上文,总领下文;由记叙、描写转为议论、抒情。

结尾的作用:总结全文,揭示主旨;照应开头,首尾照应;强化情感,深化或升华主题;回味深长,引发读者思考;言有尽而意无穷。

线索的作用:贯穿全文,把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晰。

【应战妙招】

牢记不同位置的内容在结构上的作用,但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套。另外答题时还需答出内容上的作用,有表达技巧的还需答出该手法的艺术效果。

【规范作答】

结构作用+内容作用+解析

二、概括作品的主题

【命题形式】

1.作者对某事的感悟是什么?

2.请分析作者对某事的观点态度。

【应战妙招】

1.抓题目。题目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练的概括,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

2.抓首尾。文章的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意思,有助于理解主旨。

3.抓议论抒情等文眼句。这些句子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

4.抓中心句。中心句多在段首和段尾,抓住了中心句就抓住了整段的内容。

5.抓背景。只有了解文章产生的背景,才能深切地理解内容和作者的意图,进而准确地概括中心。

【规范作答】

本文通过……的叙述,表现了……(抒发了……)的情感,揭示了……(突出了……)主题。

三、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命题形式】

1.作品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修辞手法)?

2.作者是如何写某某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知识清单】

1.表达方式:

⑴记叙

①记叙的顺序:

顺叙:按时间和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叙述,可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井然。

倒叙:将记叙内容中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前写,可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在叙述的过程中插入某一片段,可照应上文或为下文作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些交代。

平叙:“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可使思路更清晰,相互照应更得体。

②记叙的人称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给读者以真实性和真切感。

第二人称:直接对话,便于抒情;增强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直接客观,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

⑵描写

包括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其描法有:

白描:几笔勾勒出一幅画面或几个事物、人物,不设喻,少修饰,语言简洁洗练,真切自然。

工笔:精雕细刻,浓墨重彩地描绘,生动鲜明。

虚实相生:有虚有实,丰富内容,激发想象,增强表现力。

动静结合:静景动写,动态静描,能突出事物特征,将对象表现得活泼有致。

正侧结合:不同角度描写,使描写对象更突出,更鲜明。

点面结合:有点有面,全面而深入地反映事物,突出特征,便于读者形成全面完整的印象。

⑶抒情

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作者感情,收到感染读者、引起强烈共鸣的效果。

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事抒情等,可将抽象的情感表现得具体形象,显得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⑷议论:往往有揭示意义(主旨)、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

2.修辞方法:

比喻: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引发读者的联想。

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情感,使之人格化,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具有感染力。

排比:使内容表达更集中、更突出、更鲜明,情感抒发更强烈,显得更有气势,增强感染力。

夸张:可以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增强表达效果,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共鸣。

对比:能使所表达的事物特征或所阐发的道理更鲜明、更突出,使文章内容表达更显爱憎分明。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

对偶:表意凝练,概括力强;句式整齐,音节匀称,抑扬顿挫,音乐感强,便于吟诵与记忆。

设问:提纲挈领,思路清晰;引人注意,令人深思;强调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变化句式,掀起波澜。

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含蓄委婉,耐人寻味;生动活泼,幽默风趣。

通感:化抽象为具体,突出特征;调动读者多种感觉,激发联想。

借代:突出特征,增强形象性;含蓄委婉,幽默诙谐;具有回避掩饰的作用。

引用:言简意明,增强表现力;加强真实性;起证明作用。

3.构思技巧

抑扬结合:包括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可使人、物特征更鲜明突出,增加文章的波澜,增强文章可读性。

映衬烘托:可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耐人寻味。

以小见大:用具体材料表现重大主题,将抽象事理表现得具体实在,使文章有血有肉,内容充实。

想象联想:可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表现力。

象征寄托:主旨含而不露,显得含蓄委婉,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应战妙招】

散文的特征是“形散神聚”。分析体裁特征,要抓住“形”的特点以及“形”与“神”的联系,思考作者是如何精心选择材料表现主题的。分析表现手法,要求我们思考文章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

【规范作答】

手法+分析+作用

考纲点击之二:鉴赏评价(D级)

一、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命题形式】

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词或句子的含义。

2.文章的语言或某段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应战妙招】

1.按照“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解释词句须结合上下文。

2.解释句子须抓住关键词,关键词解释清楚了,整个句子的含义也就清楚了。

3.对使用了修辞的句子,应先分说关键词的本体,然后再总说整句话的意思。

4.对含义隽永的句子,要先解释表层含义,然后再解释深层含义(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等)。

5.对言外之意句,应从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特点入手。

6.鉴赏语言可从以下角度思考:

(1)词语的锤炼:注意动词、形容词、副词、叠音词、拟声词等。

(2)句式的选择: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短语句)和散句(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句子)的运用。

(3)修辞手法的选用。

(4)整体的语言风格:清新、质朴、平实、华丽、幽默、辛辣、自然、口语化、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生动形象、寓庄于谐、富有情趣、地方色彩较浓等。

【规范作答】

手法+表层含义+深层含义+表达作用

语言特点+手法+举例分析+表达作用

二、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命题形式】

1. 请分析作品描绘的某某形象的特点,是怎样描绘的?收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2. 根据文意谈谈对某某的理解。

【应战妙招】

1.欣赏人物形象,应在把握全文主旨基础上,结合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借助一些修饰性词汇和议论抒情的句子。

2.欣赏事物形象,应先找到所托之物,然后分析外形特征及内在品质,最后提炼出所言之志。

3.欣赏景物形象,应先分析景物的特点及内在含意,然后由“形”入“情”。

4.赏析作品的内涵,应注意分析作者运用艺术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和思想感情。

5.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应思考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及作用。

【规范作答】

1.形象特征+举例分析

2.作品运用了……的艺术手法,描绘了……的特征,营造了……的氛围,表达出了……的感情。

三、对作品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命题形式】

请对本文蕴含的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评价。或你怎样评价……?

【应战妙招】

1.整体感知,明确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意图。

2.筛选文中能显示文章思想内涵和作者观点的关键信息。

3.评价要具体客观,必须结合文本和作者所处的时代,不能进行架空分析。

【规范作答】

观点+具体分析

考纲点击之三:探究 (F级)

一、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二、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三、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命题形式】

1.有人认为本文所表达的是……,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2.有人认为是……,有人认为是……,你的观点是什么呢?请简要分析。

【应战妙招】

1. 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可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角度综合思考。

2.探讨创作背景应从分析作品的主题入手。探讨创作意图应从分析作者所处的社会大背景和个人遭际的小背景入手。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立足自我,提出自己的见解。

【规范作答】

观点+结合文本分析+高于文本分析+回扣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