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数学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数学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基本任务。思维具有广泛的内容,关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就成了一个焦点问题。为了贯彻《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标准》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可以从认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以及找出培养数学思维的解决办法等方面着手。本文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关键靠教育。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他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教师在注重基础教学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他们今后成长为祖国需要的创造型人才。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开发智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保证创造成功的重要条件。因为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保障。现在,课堂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阵地。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改善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实现教学环境的宽松、民主、平等、向上。这样学生才会有积极的参与意识,才能主动地投入探索,他们的才能和个性才会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我先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意渗透转化思想,借以暗示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接着我用亲切、温和的语言对他们说:“今天这节课,让大家来当小老师,用我们所学过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看谁的方法最新颖、独特、有创造性。”学生边思考、边讨论、边操作,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得出了多种推导方法。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内驱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问题。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爱问“为什么”,许多的发明都是从为什么开始。可见,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科学发现的前提,也是学生求知欲、好奇心的流露,它有力地推动学生不断带着疑问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究。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还要注重创新机会让学生发问,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之中,赋予生命力,使学生在情景激发的兴奋点上寻求思路,大胆创新。创设问题情景,就其内容形式来说,有故事法、生活事例法、实验操作法、联系旧知法、伴随解决实际问题法等;就其意图来说,有调动学习积极性引起兴趣的趣味性问题,有以回顾所学知识强化练习的类比性问题,有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性问题,等等。

三、结合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培养操作能力

大多数小学生思维比较灵活,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要适应数学教学的这实际,适应学生发展的实际,提高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同解变形和恒等变形的能力,从各种变化中找出规律,能举一反三。数学具有转变的抽象性,要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其思维发展,使其具有创新意识,教师应加大操作的力度,充分发挥操作的作用,使学生通过动手摆,动脑想,动口说;从具体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逻辑思维,从而达到学会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目的。

四、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创新思维策略

1. 集体激励策略。要让学生在小组、全班集体交流、合作、争辩中,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激励、相互启发、相互感染的氛围中,摆脱固有的观念的束缚,焕发出新的想象力。如教学“百以内的退位减法45-28=?”我鼓励学生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讨论思考方法。有些学生从书本上得到启发说出45-28=17,有些学生认为还可以这样解答:45-28=45-20-8=17,或45-28=45-30+2=17。学生在小组同学的探讨交流中得到启发,不断地涌现与众不同的思路,为今后寻求计算方法的创新创设了条件。

2. 类比思考策略。即根据两个对象的相似关系,受到启发而产生类推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这种方法能提高学习的迁移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举一返三的效果。如在低数教学中,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要相同计数单位才能直接相加减的算法后,在继续学习整、小数、分数等计算时,就容易理解多位数加减竖式中数位对齐和异分母分数加减前必须先通分的道理。通过知识的迁移,学生既能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又能活跃思维,使学生达到无师自通的效果。

3. 转换思考策略。它是一种在找不到直接解决问题的通路时,走间接的通路,巧妙绕过解决问题的障碍,而实现问题解决的方法,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换个角度想想”“另辟蹊径”等思考方法。如当学生碰到要求一个不规则小石头的体积时,学生用转换思考的方法,把小石头放在盛有水的规则容器里,利用水位升高的办法,计算出不规则小石头的体积。我国很早就流传“曹冲称象”的故事,这些都体现了用转换思考的方法,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

4. 移植思考策略。就是将某个领域的原理、技术方法、渗透运用到其他领域,而产生的新发明,新事物的策略。例如在讲解“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开出,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36千米,两车相遇时,甲车行了全程的,乙车5小时行完全程。甲车需几小时才能行完全程?”此题若从一般思路去引导学生,显得很麻烦,且学生不易理解。于是我引导了学生利用已学过的在同样多的时间里路程比(6:7)、速度比(6:7)与时间比(7:6)之间的关系来解决此题。有的学生终于茅塞顿开,想出了5(小时),这就是思维移植的效果。学生依靠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渗透到具体问题,而产生新的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5. 引深思考策略。在一个阶段的学习后,需要把学过的知识进行分类、概括、归纳和整理,以便记忆和应用,这样的过程就是思维引深的过程。这也是创新思维的必然阶段。如五年级学生在学完常见的平面几何图形面积计算方法之后,一些学生在复习阶段就提出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理过程可以以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作为基础。在某个条件变化中转换成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在于学习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在学习数学时有很大的作用,而且是小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