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异物性食管穿孔并发纵膈感染伴反复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患者男性,71岁。因误服用英太清外包装致食管异物取出7天后,于3月3日复查食道造影提示上纵膈处高度致密影,行饮水试验(—),转入我科治疗,诊断为食管破裂。入科后,立即给予留置鼻肠管、胃肠减压、禁食、补液、抗感染、制酸治疗,患者无发热、无胸闷心慌,胸片、CT明确病情,积极做好各项术前准备。3月5日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4.14 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83.7%,T38.4℃,床边胸片示双肺纹理清晰,鼻肠管进入十二指肠,并用能全力鼻饲。3月6日17:30行纵膈脓肿引流术,置纵膈引流管及左下胸闭式引流管各一根。术后第一天,左下胸闭式引流管引流出血性液体约200ml,纵膈引流管引出淡血性液体约30ml,胃肠减压管引出淡黄色液体30ml,鼻肠管、导尿管通畅,予以抗感染、制酸、补液等治疗。术后第二天,左下胸闭式引流管引流出淡黄色混浊液体约150ml,纵膈引流管引出混浊液体约30ml,胃肠减压管引出淡黄色液体80ml,继续予以抗感染、营养支持、冲洗引流等治疗。4月30日、5月25日、6月29日诉右下肢疼痛双下肢彩超示右下肢深静脉血栓,予以绝对卧床,溶栓抗凝治疗,监测血凝四项等。7月6日胃镜示食管破裂处愈合,拔出胃管。7月7日停鼻肠管,改流质,指导患者进米汤、牛奶、豆浆、鸡汤、鱼汤等,进食后无不适。拔胸管,13日拔纵膈引流管,15日诉右下肢肿胀,溶栓抗凝治疗,16日半流质以烂面条、米粥、馄饨、蒸鸡蛋、碎豆腐汤等为主,少量多餐,每日5~6次,嘱其多下床活动,以防右下肢血栓再次形成,8.31彩超下肢静脉血管走形正常,血流通畅,内未见异常,右下肢动脉硬化。经过200余天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痊愈出院。
1 护理
1.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突发食管破裂,病情重,患者及家属常表现为紧张、恐惧,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加倍耐心,以亲切的语言安慰、鼓励患者及家属,消除其紧张、恐惧的情绪,细致地讲解有关疾病治疗护理的知识,并与患者及家属共同探讨,增强患者的信心,能够较好的配合治疗。由于病程长,患者长期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及鼻饲管,床位护士和病区助理在病程的不同阶段及时了解患者各病程的顾虑,经常去病房与患者沟通进行心理疏导,以表示同情、关心,并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让其感觉到精神上受到支持,使患者始终充满康复的信心。
1.2 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老年患者存在各脏器功能的衰减,自身免疫力下降,感染不易控制。因此充分评估病人的病情,做好患者脏器功能的评估和手术危险性的预测,并仔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全身病情变化,及时发现纵膈感染的征兆。同时加强肺功能锻炼,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运动和有效咳嗽并劝其严格戒烟。常规使用有效抗生素及雾化吸入,控制和防治肺内感染。
1.3 监测体温的变化 发热是纵膈感染的早期症状。故遵医嘱每4小时测量体温,每日或隔日监测血常规的变化,并加强基础护理,发热时在做好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的同时,密切观察脉搏、呼吸及血压的变化;重视患者的皮肤护理,及时更换病员服,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1.4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心率、心律及SaO2变化 术后连续心电监护3~4d,持续低流量吸氧,维持SaO295%以上。密切观察心律,发现异常时全面分析原因,积极处理。3、7凌晨始~3、8 04:00房颤心率3次,最高达160次/分,予以倍他乐克25mg研碎鼻饲,50%GS+西地兰0.4mg静推,NS250ml+碘胺酮450mg以15ml/h ~20ml/h泵入;3.8 04:00停用;3.12 02:45测血压175/115mmHg,遵医嘱给予5%GS250ml+硝酸甘油10mg+普通胰岛素2u,以0.18ug/Kg.min泵入,于16:00停用。
1.5 呼吸道管理 术后呼吸道的管理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环节。回室后给予面罩高流量湿化给氧,24h 改用中流量鼻塞吸氧;每2小时协助患者取坐位,轻拍其背部,嘱患者有效咳嗽、排痰。每日用体外排痰机协助排痰治疗2~4次,在餐前1-2小时或餐后2小时治疗,治疗前进行20分钟雾化,治疗后5-10分钟协助病人咳出痰液,促进肺复张。
1.6 管道护理 患者术后引流管较多,认真标识各引流管且牢固固定,长度适宜,防止滑脱。①胸腔闭式引流管:密切观察瓶内水注波动情况及引流液的量色质,并准确记录;定时挤捏引流管,防止凝血块堵塞使引流不畅;指导患者在翻身或搬动时,避免牵拉胸管,引起导管脱落或疼痛。②纵膈引流管:妥善固定,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并用生理盐水、甲硝唑、双氧水反复交替冲洗胸腔。指导病人采取半卧位,作腹式呼吸,减少胸廓运动,减轻疼痛。③胃管和鼻肠管:持续胃肠减压,防止酸性胃液反流入食管刺激和污染破裂口,并可减轻破裂口周围的张力,促进其愈合。定期在胃镜下更换胃管、鼻肠管,确保管道的效能。④颈静脉置管:遵循无菌操作每天更换敷贴,保持清洁和干燥。
1.7 营养支持:老年患者由于基础疾病较多,耐受力下降,病情变化快,异物穿孔后易造成水、电介质紊乱及酸中毒,很快出现身体衰弱,甚至多器官功能衰减【1】。早期采取合理的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2〕。术后早期肠内营养食物刺激胃肠功能,激活了肠道神经内分泌免疫轴,调节胃、胆、胰的分泌,促进了胃肠蠕动和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因此,术后2天始每日由鼻肠管以70~100ml/分的速度滴注能全力或白普力、我院营养科配制的营养液1000ml~1500ml、菜汤、牛奶、豆浆、果汁等交替滴入;既可促进肠蠕动的恢复又可减少输液量,避免因大量补液引起的输液反应、静脉炎等并发症。
1.8 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
1.8.1 卧床休息 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20~30cm并制动,严禁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引起肺动脉栓塞,此种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下肢浮肿和疼痛。经过7d治疗后,停止制动,指导患者自由活动,下床时需穿弹力袜,以促进静脉血的回流,经常用足尖着地,以加强腓肠肌的收缩,降低静脉压力。但患者拒绝,在医生和护士劝告后活动还是较少,笔者认为这是造成反复血栓的主要原因。
1.8.2 患肢局部静脉输液的护理 采用患肢局部静脉滴注药物,使药物直接到达血栓部位,增加局部的药物浓度;同时注意观察患肢皮肤的温度、颜色、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及疼痛、麻木、肿胀的程度。由于患肢肿胀,要求护士技术操作熟练、静脉穿刺成功率高,避免损坏血管。
1.8.3 溶栓用药的护理 溶栓期间应准确及时地执行医嘱,用药剂量必须准确,在使用过程中应现配现用,以免效价降低。给予低分子肝素1500u注射q8h,5%GS250ml+尿激酶20万u静脉泵入,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作相关的化验并做好记录。每日监测凝血酶原时间,使其活动度维持在20%~30%,凝血时间为正常的1.5~2倍;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1.8.4 溶栓后并发症的观察护理 ①出血倾向:出血是溶栓治疗的主要并发症,包括皮肤、
粘膜出血、颅内出血。尤其颅内出血最为严重。因此,我们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的凝血机制,禁刷牙,防止牙龈出血;注意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的变化,是否有头晕、频繁呕吐的症状,防止脑出血。②肺栓塞:肺栓塞最常见的栓子来自下肢深静脉约占95%,死亡率极高。有资料显示达70%[3]。因此,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每15-30分钟巡视病房1次,主动询问是否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等症状,如出现症状伴有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提示有肺栓塞立即通知医生,分秒必争的给予积极的抢救措施,鼻导管吸氧或面罩给氧,重症时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尽量安慰病人,减轻病人的恐惧。
1.8.5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 做好出院后药物服用指导及注意事项的宣教,告之患者持续应用抗凝药对预防血栓形成的重要意义,嘱患者严格按医嘱剂量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时间。
2 讨论
外伤性食管破裂是因外伤原因所引起的食管壁全层破裂,为胸外科少见急诊,误诊率及病死率较高[4]。纵膈感染是食管破裂后最常见且较严重的并发症,有资料报道其病死率为40%[5]。深部静脉血栓形成最常见于外伤、手术后及长期卧床者。其形成早期,血栓与静脉壁粘附不紧,易于脱落阻塞肺动脉造成肺栓塞。因此,对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积极治疗,同时嘱其避免突然用力使腹压升高,造成栓子脱落。本例病人为外伤后7d,心肺功能不全,且年老、全身情况差,长期卧床,不能下床活动,致反复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不但要有强烈的同情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做到精心、细致的人性化护理外,而且需密切观察病情,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病死率。值得引起广大护士重视的事,对在院病人或出院病人,特别是老年患者,应加强健康教育,口服药外壳包装去除后方可服用。我院规定,护士从药房领回口服药后,经核对去除外包装后,方可给患者服下。
参考文献:
[1] 孔德英,严婷.2例老年患者食管破裂术后纵膈感染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9):96.
[2] 陈世清,魏霞,冯玉梅.早期分阶段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J]. 护理学杂志,2005,20(16):10-11.
[3] 迟春妹.一例行股静脉穿刺后形成深静脉血栓的溶栓治疗与护理体会.[J]. 中外医疗2009.05,135.
[4] 谢宗涛,王志强,王振军,蔡铭.外伤性食管破裂的治疗分析[J].山东医药,2008,48(43):87-88.
[5] 徐荣和,马贵洲.食管鱼骨刺伤并穿孔致纵膈感染并食管气管瘘死亡1例[J]. 广东医学,2009,30(5):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