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张衡的文学成就和地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张衡的文学成就和地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张衡(78―139),东汉末叶杰出的文学家,他的《两京赋》在汉代文学中有优越的地位。但在天文学方面,他也有独到的成就。年四十时(公元117年),制成浑天仪,以观察天体运行。其后十五年,又制成候风地动仪,以测候地震。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这是1956年10月,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为张衡墓园的题辞。张衡,字平子,东汉南阳人,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他精于天文、历算、数学,曾发明了用于观测天象的浑天仪和用于测量地震的地动仪,这些科研成果在当时的世界科学界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张衡不但是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伟大的文学家,他才华横溢,知识渊博,诗文俱佳,造诣精深,留下了熠熠闪光的理论著作和留传千古的文学作品,其成就完全可以和他的科学成就相媲美。他创作的诗、赋、散文,不仅当时广为传颂,而且经历了历史长河的检验。无论是把大赋推向高峰、创造抒情小赋的新形式或创制新体七言诗,张衡的这些成就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兼具诗歌和散文特点的文体,是汉代文学的正统。在两汉四百年间,汉赋的写作相当兴盛,赋作者人才辈出。而张衡是在众多辞赋作家中具有独特风格和深远影响的人物。后人把他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为“汉赋四杰”。

张衡赋的代表作为《二京赋》(二京指汉代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他是汉赋中规模最为宏大的赋。《二京赋》之所以为赋的精品,是与他创作态度的严谨、认真分不开的。作品“精思傅会,十年乃成”。《二京赋》始草于汉和帝永元八年(公元96年),完成于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生活实践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二京赋》的完成与他青年时期出武关、游三辅、观京师、察民风、登临山水积累的大量写作素材有密切的联系。张衡对班固写的《两都赋》很佩服,但他认为班固所写的还不够宏伟,不够细致,决心写出一篇内容和形式都超过班固的大赋。这是思想和文学的竞争,所以他在写作中,逐句琢磨,逐节推敲,洋洋洒洒,淋漓尽致。比起班固的《两都赋》,铺陈渲染,更为过之。《二京赋》突出表现出驰骋想象、体物抒情、铺张扬厉、极尽夸张之能事,篇幅更长,辞藻更华美,内容也更丰富。如《东京赋》写洛阳的宫殿、飞阁、楼榭、湖苑的壮丽宏伟,气势浩大,真是江山雄峻,城市繁华,商业发达,物产丰饶。宫城中十步一楼,五步一阁,宫阙巍峨,服饰奢丽,富丽堂皇,绝妙幽深。后宫花园湖光山色,奇花异果,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有点有面,有声有色,竟是一幅全景式巧夺天工绝妙的丹青长卷。从这些描写中,既可以看出汉代都城和宫廷建筑艺术已达到很高水平,也反映了汉代物质财富的丰盛和国力的强大。

张衡所作的《二京赋》,在颂扬国势强盛社会繁荣的同时,文词中蕴含着浓厚的“恤民”气息,他仗义执言,指责官僚豪绅的昏庸腐朽,黎民百姓的痛苦和仇恨,警告权贵不要一味穷奢极欲,任意享乐,不要忘记“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大的祸乱往往起于各种长期的积怨。

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说:“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总揽万物。”张衡正是身体力行地做到了。《二京赋》运用文学手法的社会剖析,其中有政治方面的讽谏,社会事物的描述,历史的反思,哲理的蕴涵,感情的抒发,意境的想象,诸景毕现,文思泉涌,蔚为大观。《二京赋》的传播,使张衡名声大振。除了它文字清丽典雅,取材翔实,更由于它改变了辞赋专一阿谀颂德的陋习,开一代新风。前人评之为汉赋“长篇之极轨”极为恰切。它确实是集汉赋之大成,把长篇大赋推向了高峰。

抒情小赋,是张衡在创制大赋的同时又创造的一种文学形式。潇洒平淡,语言清奇,情景交融,自然和谐。其中《归田赋》、《温泉赋》、《定情赋》为其代表作。这是张衡的一种创造,也是汉赋的一个发展。

和《二京赋》的风格炯然有别,张衡的小赋淡泊和谐、清丽典雅,抒写了自己的怀抱和意志,这是张衡文学创作的一大转变。如甚得后世评论界注目的《归田赋》,全文流畅明练,一洗传统大赋的华丽铺张,开辟了抒情小赋的先河。在《归田赋》中有“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尘埃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这些语句,完全是真挚朴实的抒情小作,摆脱了宫廷文学的味道。从这些赋作中,可以看出张衡是个出色的抒情圣手。从思想内容上看,暮年的张衡一心想离开黑暗腐朽的政治漩涡,归隐田园,寄情山水,到大自然中去,逃避现实中的矛盾。张衡的抒情小赋使赋作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张衡的诗歌创作中,有四言《怨诗》p五言《同声歌》和七言《四愁诗》,成就最高的是创制新体七言诗。它的代表作品是《四愁诗》。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编的《中国文学史》说张衡的《四愁诗》成就最高。此诗写于公元137年(东汉顺帝永和二年),他当年60岁,正担任河间相职务。汉顺帝时,阶级矛盾激化,,民不聊生,危机四伏,这给张衡思想上沉重的压力。苦闷、压抑、悲愤、哀叹,忧心忡忡,百感交集。在这样的心态下,他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四愁诗》。

《四愁诗》是含蓄的,有一种朦胧的美。张衡是以一种情诗的形式尽情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其内容蕴含着爱国主义情怀。诗中写他“所思”的“美人”在“泰山”、“桂林”、“汉阳”、“雁门”等远道,方向依次为东南西北,但却都有种种障碍不能达到,真可谓报国无门了。这首诗和《离骚》的风格一样有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它继承了《楚辞》的比兴手法,把它写成委婉曲折真切动人的情诗,写得缠绵深沉,可谓奇思妙绝。

《四愁诗》艺术性很高,它巧妙地吸收了古典文学和山歌、民歌的特有技巧,格调清新,十分自然。郑振铎先生评论说:“张衡的《四愁诗》之不朽,在于它的格调是独创的,音节是新鲜的,情感是真挚的,杂于冗长浮夸的无情感的诸赋中,自然是不易见的杰作。”

在形式上,《四愁诗》是一首七言诗。七言诗的产生和发展是十分曲折漫长的,一方面是从楚调变来,另一方面又受民谚歌谣的影响。在它之前的《诗经》和宋玉的《招魂》中都有一些七言句。汉代开始韵文的七言句渐多,但通篇都是七言句又首尾完整的作品,当属张衡的这首诗是最早出现的。

除诗、赋外,张衡还有一些诔、疏、诰、赞、铭等流传于世。这些作品,从严格意义上讲,不是文学作品,但其情真意切、娓娓流畅的语言,无不反映出张衡雄奇深沉的文学功底。

张衡的文学作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一笔宝贵的财富。他的作品,除了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现实主义倾向,海阔天空的想象以及大量吸收民间文学、神话传说等特点外,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它鲜明地刻划了张衡的崇高品质、科学思想和伟大人格。这些思想和品格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张衡是光照后世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