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绮靡”的创作观在陆机创作中的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绮靡”的创作观在陆机创作中的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简介:郭兴(1990-),女,陕西西安,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文学方向。

摘要:《文赋》成书于是陆机四十岁左右的年龄,经历了文坛上的三次高潮(建安文学、正始文学和太康文学),期间很多优秀文人的创作实践,积累了很多经验。陆机所在的时代,文学从政教功利意识向纯文学意识转变,《文赋》比较全面而系统的阐述文学创作和艺术构思的问题,对促进文学独立观念的形成,突出文学以审美为基本形态的观念,对中国古代文学对文学审美标准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绮靡;创作;审美标准

一、“绮靡”的文学创作标准

陆机在《文赋》中说到“诗缘情而绮靡”,对作为独立文学形态文体――诗歌提出了审美化的要求。“绮”原意为素地织有花纹的丝织品,“靡”意为华丽美好①。陆机的诗歌创作和诗文评价以“绮靡”为审美标准,《文赋》②当中提出了这样的主张:

其会意也尚巧,其遗言也贵妍。暨音声之迭代,若五声之相宜

陆机在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中也践行了文学作品应当“绮靡”的主张。钟嵘对陆机的才华有着很高的评价,他评陆机诗词创作源于曹植,追求形式美是魏晋时代文学自觉意识体现的重要表现,也就是说陆机自己的诗文作品当中大都体现出言辞富美的特点,虽然在时代文风影响下不免矫枉过正,过分追求文辞的堆砌导致了冗繁的缺点,这一点也导致陆机的作品颇为后世所诟病,但陆机的作品追求字词的细致安排,工与雕琢,这一特点不但受到了极大地重视,并且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绮靡”陆机诗歌创作中的表现

(一)“拟古诗”更具文学性

《古诗十九首》是早期流传于民间的诗歌,具备了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陆机作十二首拟古诗,大多数内容和结构和原作较为类似,虽为蹈袭原作,但是也反映陆机自觉的文学创作主张,无论是在诗歌技巧还是叙事情感上都有了明显的变化,更加讲究用词。以《迢迢牵牛星》和《拟迢迢牵牛星》③为例: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昭昭清汉晖,粲粲光天步。

牵牛西北向,织女东南顾。

华容一河冶,挥手如振素。

怨彼河无梁,悲此年岁暮。

彼无良缘,焉不得度。

引领望大川,双涕如沾露。(《拟迢迢牵牛星》)

这两首诗在内容和结构方面都基本一致,但是风格和词采上都有较大的差异,原诗整体语句简洁,通达易懂,以陈述的方式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而拟作中不但词采丰茂,使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如原诗首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只是客观展现了牛郎织女之间的遥远距离,“迢迢”表现距离,“皎皎”将银河具象化,以水的形态表现星空,但是又兼具了“星汉灿烂”的视觉感受,同时暗示织女美好的面容;而拟作首句“昭昭清汉晖,粲粲光天步”则更具有书面特征和诗化特点,且更加兼具艺术美感――“清汉”指代星空或天空的用法也沿用至后世诗人作品当中,“粲粲光天步”,则摹写出白天日光灿烂的样子,相比较原句所涵盖的时间感更加宽泛,表现出日夜轮回时间不停的流逝感。

原作中摹写织女形貌和情感的形容词较为基础和口语化,而拟作中出现了“悲”“怨”等直接表现情感的词,是非常典型的文人用语,“牵牛西北向,织女东南顾”所表现离别的画面感很强。“引领望大川,双涕如沾露”句在表现思念强烈的程度上也更深一层。拟作虽然不如原作朴素可爱,在理解层面也稍显晦涩,但是选词锻句更加考究。和原诗相比,拟古诗在语言形式上追求雅丽精致,语言更加考究,和古诗的质朴大相径庭,民歌和文人创作的区别开始显现出来,文人创作所呈现的艺术表现力更胜一筹。

再如《日出东南隅行》(又名《罗敷艳歌》):

扶桑升朝晖,照此高台端。高台多妖丽,浚房出清颜。淑貌耀皎日,惠心清且闲。美目扬玉泽,峨眉象翠翰。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窈窕多容仪,婉媚巧笑言。暮春春服成,粲粲绮与纨。金雀垂藻翘,琼佩结瑶[。方驾扬清尘,濯足洛水澜。蔼蔼风云会,佳人一何繁。南崖充罗幕,北渚盈Z轩。清川含藻景,高岸被华丹。馥馥芳袖挥,泠泠纤指弹。悲歌吐清响,雅舞播幽兰。丹唇含九秋,妍迹凌七盘。赴曲迅惊鸿,蹈节如集鸾。绮态随颜变,沉姿无定源。俯仰纷阿那,顾步咸可欢。遗芳结飞飙,浮景映清湍。冶容不足咏,春游良可叹。

这首拟汉乐府《陌上桑》而作,题目就是化用《陌上桑》首句,但是内容和《陌上桑》有较大差别,《陌上桑》主要内容是表现罗敷机智地拒绝使君,是以道德为主题的诗作。而本诗着重描摹女主人公的美貌。

首先是对女子静态美貌的描摹,在一众女子中,就只有这一位美貌异常,她容貌清丽,皮肤洁白,美好的面容就好像初升的太阳;除了相貌美丽,她也拥有美好的品德,别具“惠心”,她的眼睛有美玉一般温润的光泽,眉毛色深而细长。她是这样的美丽,让人不自觉的想要亲近她,“秀色若可餐”采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视觉的美貌和食用的美味通联起来――这也是成语“秀色可餐”的出处。

接着“馥馥芳袖挥,泠泠纤指弹”是动态的描摹,“芳袖挥”说明这个女子正在舞蹈,而她身上的香气随着她衣袖的挥动飘散而来,这样貌美的女子跳起舞来是怎样美妙的场景,她纤细的手指在琴上弹奏出精妙的乐曲也同样让人赞叹不已。接下来又写到她的歌声清越而悲切,舞蹈优雅曼妙。

如此繁复而细致地描写一个女子的美貌和《洛神赋》有相似之处,用写赋的手法,铺陈大量华美的语言,对女子的美貌进行细致的描摹,这首诗作体现出了魏晋以来文学作品风貌的变化,诗歌民间口语化向文人风格的转变非常明显,除了言辞的雅化和文人化,陆机还注意语言技巧的使用。讲求对人物情感和细腻心里变化的刻画描写,从不同侧面描写,层层铺叙,这些增强了他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并且还吸取赋的写作手法,在诗中使用大量对偶句,将对偶大量引入乐府是陆机首创,除了音韵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对偶和叠音字的使用还能带来形式对称的美感。

(二)陆机在创作中对文字的锤炼和动词的精妙使用

除了讲求文辞华美和形式美之外,陆机对于文字本身的锤炼也十分讲究,在文辞选择方面《文赋》中是这样说的:

选义按部,考辞就班。抱景者咸叩,怀响者毕弹

陆机在自己的创作中――无论诗歌还是文赋,都十分注重文字的考究。首先《文赋》本身除去理论意义,文学层面也是审美价值极高的作品: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文赋》中的这段文字描摹了作家在写作之前的准备和感情状态,陆机细致地描绘了作家写作是如何有感于万物,感慨时间流逝,为秋天万物萧条而悲,为春天万物复苏而喜;阅读前代文人的作品,感知具有美感的文学作品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悸动,然后再进行创作。创作时胸中仿佛有着天地一般,能够自如锤炼文字,创造出具有新意而文辞优美的作品。在描述这个过程时,陆机所使用的动词使得这个创作过程的描述显得非常传神,“游文章之林府”中“游”字的使用显出一种畅游之感,显出作者在汲取前代文人创作经验时一种如饥似渴而精神愉悦的状态;“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中“观”和“抚”描摹出作家经过了充分的准备后,在下笔时胸有成竹,自如地谈古论今的潇洒感;“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中的“笼”和“挫”也表现出作家笔下自有天地的气势。这些精妙的论述事实上将文学创作的地位抬高到了曹丕所谓“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省事”的地位上。

陆机对于词语选择的考究体现在诗歌作品中更多表现在动词的选择和锤炼上,建安诗人曹植也十分看重动词的锤炼。动词精妙的运用能够赋予静态景物以动态的视觉感受,让作品更加传神。如《赴洛道中作诗二首》

总辔登长路,呜咽辞密亲。借问子何之,世网婴我身。永叹遵北渚,遗思结南津。行行遂已远,野途旷无人。山泽纷纡余,林薄杳阡眠。虎啸深谷底,鸡鸣高树巅。哀风中夜流,孤兽更我前。悲情触物感,沉思郁缠绵。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振策陟崇丘,安辔遵平莽。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顿辔倚高岩,侧听悲风响。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这两首诗交代行踪,渲染景象所主要借助的都是动词。第一首中,以“登”和“辞”来表示主人公踏上旅途,紧接着“叹”来表现作者的情绪充满了离愁别绪,“行行”表明越走越远,“虎啸”和“鸡鸣”表示途中荒凉,而主人公却孤身一人;最后一句中“望”和“顾”虽然表达的意思相同,都是表达看和回望家乡,表达游子的乡愁,但是不同动词重复使用,进一步加深思乡之感。第二首也是以动词串联主人公的行踪,首句“越”有种翻山越岭之感,不但表现出远行,而且表现出远游之辛劳,“振策”和“安辔”表示旅途中前行和休息的状态,接着“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中,“抱”字十分传神,“抱”是要两个人才能完成的动作,而主人公独身上路,睡觉时也只能“怀抱”自己的影子,更加反衬出孤独感;“衔”字有怀着,带着之意,本来思想是无形无状之物,但是“衔”给予了思维具象的特征,好像这些心中的感受是随着自己而来,又被自己带走。接下来一句中的动词“顿辔”“倚”“听”都用来交代主人公的行踪和行为,为后文产生的感受进行铺垫。最后一句“抚枕”中“抚”字表现一种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的状态,“振衣”则体现出作者失眠,漫漫长夜实在难熬,最终起身的状态。

陆机之前,文人作诗并不刻意锤炼动词,钟嵘评价陆机诗歌时也说“惊心动魄,可谓一字千金”,是对陆机诗歌锤炼的肯定。陆机着意使用动词对诗坛也有深刻影响,锤炼动词逐渐成为诗歌创作技巧和诗句成为警句的必备条件之一,甚至直接影响诗作整体的艺术效果。

总体来看,南朝文坛本身就重视文采,这和陆机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贡献都密不可分,陆机在当时的文坛上也起到了引导诗歌创作的旗帜作用,并且在诗歌文人化、精细化、技巧化的发展道路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诗歌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注解:

①楚永安、李达仁等《古今汉语字典》商务印书馆,2003年1月出版,490页,419页

②张少康,陆机《文赋集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本文中所涉及《文赋》内容都源于此书,后文不再一一注解

③陆机《陆机集》中华书局,1982年1月出版,本文所涉及陆机作品均源于此书,后文不再一一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