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活动中引导发现 发现中引导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活动中引导发现 发现中引导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更多是利用生活情境来导入课堂,然后过渡到教材的学习中,最后总结、练习。这种教学模式受教材束缚较大,不但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教师施展起来也牵绊较多。相反,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摆脱教材的束缚,真正立足于学生这一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发现、去探索,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下面,我以“认识负数”一课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摆脱束缚,大胆创新

教材给教师的只是一个思路、一种套路,是将知识结构蕴含其中,但这并不是要教师按部就班地用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就是要以教材的知识体系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实际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分析与解决问题。

如在“认识负数”中,预设教学目标为:1.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2.能正确认识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3.使学生明白数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为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首先以活动来进行。

活动名称:

测量物体的温度。

活动准备:

温度计、水(一杯为自来水,一杯为冰水,冰水可加不同程度的冰)。

活动方式:

小组。

活动过程:

师:同学们,现在在大家桌上有两杯水,请大家用手摸摸看,有什么感觉?

生1:一杯冷,一杯没有冷。

师:看来,两杯水的温度不一样,所以大家才会有不同的感觉。现在请大家摸摸桌子,是什么感觉?(凉)再相互握手看看,又是什么感觉?(暖和)

师:看来,每个物体都有它的温度。那么,如果我们要知道物体的温度该用什么工具来测量呢?(温度计)现在就请同学们用温度计测量一下小组桌上的两杯水,看看它们的温度是多少?

生2:老师,我测出来了,第一杯水的温度是9℃,第二杯水的温度是零下5℃。

生3:第一杯水是10℃,第二杯水是……(教师相应板书这些温度)

师:请同学们测量后记录下来。

生4:我们不知道0下面的温度该怎么读,也不知道该怎么写。

……

在这个过程中,当学生的认知遭遇冲突时,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较好的激发。如果此时还继续让学生去探究,不仅会耗费较长的时间,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相反,教师此时可提出“负数”概念,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读和写。

师:同学们真不错,发现了这么多的问题。其实,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负数”(板书课题)。学了负数后,大家就知道怎么读和写了,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负数的读法和写法。刚才大家测量出的温度——零上9摄氏度写作“+9℃”,在书写这个数时,只要在我们以前学过的9前面加上“+”就可以了,“+9读作正9”。

此时如果学生提出零下5摄氏度可在前面加上“-”号,教师则顺势引出负数的写法;反之,教师可用问题“那么,零下5摄氏度可以怎么写”来进行引导。

二、升华认知,构建知识

当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了负数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直观认知抽象化,即让学生从生活走向数学。如在“认识负数”的教学中,教师可就教材中城市的气温比较来进行引导。

师:同学们经常看天气预报,你知道天气预报中对城市的气温是怎么表示的吗?(接着教师出示上海和北京的气温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读出、写出相应的温度,小组对比后书写并汇报)

在“认识负数”中还有个难点,即“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为解决这一难点,教学中可用分类的方式来处理。如教师出示3、+4、9、-1、8、+5、-6,0、-11等数字后,引导学生分类,在分类过程中,学生会提出诸如“3怎么分”“0怎么分”等问题。对于正数前没有“+”号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而对于“0”的问题,教师可做如下引导。

师:0是正数吗?(不是)0是负数吗?(不是)

师: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其实,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负数在我们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比赛、天气预报、物价等。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负数的知识来完成书上的海拔问题。

……

三、学以致用,培养技能

当学生将教材中的问题解决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总结,然后过渡到应用环节。在该环节中,教师可根据生活中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比一比身高”“物价大调查”“生活中的负数知识”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在实践活动中需要注意:一是要以小组为单位确定主题;二是活动后要进行反馈,遇到的问题要及时汇总上报给老师;三是活动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活动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从而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灵活用好教材,以学生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并逐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应用中逐步形成技能,这样的数学课堂才算得上是高效的课堂、发展的课堂。